APP下载

现代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研究

2018-10-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产业链联网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北京 101149)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农业生产主要从业者越来越老年化,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且传统种植下的农产品严重受季节影响,造成农产品种类单一,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生产者收入不稳定,消费者不能享受新鲜、多样的农产品的矛盾日益突出,可以说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充斥着不确定性,因此农业的生产方式势必要进行改变。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物联网农业的实施,使得最少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农业价值,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带动了农产品跨季节均衡的销售,使得农产品的种类丰富、产量均衡、价格稳定,实现了农业从业者与消费者双赢的局面。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农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生产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物联网农业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也稳步前进,物联网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方向。近年来,部分地区已经在积极的探讨和实践物联网农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围绕天津、上海和安徽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深入的结合,并稳步推进物联网农业示范省市的发展,并在2016年12月,农业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全国农业物联网大会,总结和分享了物联网农业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农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但同时也体现了物联网农业应用的不充分、不适应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物联网农业人才储备不足。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相关人才不充足,尤其对于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更需要具备物联网、农业生产方面的全面型人才,而现阶段人才的短缺使得物联网农业的发展并不充分,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并不理想。

2.物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联网农业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结合运用,需要以设备与技术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物联网农业在生产阶段不能高质量的把控产量,储存和运输阶段不能很好的控制浪费,在最终销售阶段不能很好的做到产品追溯。

3.物联网农业技术标准与体系的缺失。物联网农业的实施过程应及时做到反馈,逐渐建立起属于物联网农业行业的标准与体系,各项数据互换的时间不能有效的把握,技术应用的程度与方法不统一,农产品质量不能很好的保障。

本文针对现阶段物联网农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一种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旨在更好的发展物联网农业。

三、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的建立

图1 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图

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是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科学、智能的控制。

本节将农产品产业链各阶段所应用的物联网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图。

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图,包括了物联网农业的生产、仓储、运输以及销售阶段,并形成了闭环控制,使得控制过程更有保障,并在此图基础上进行模式说明。

1.销售阶段。销售阶段应用物联网中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在销售阶段所处的状态,控制保存温度,CO2浓度等参数,计算农产品鲜度,保证农产品的销售质量,销售信息反馈到策略控制系统。

2.生产阶段。策略控制系统对订单进行管理,并根据市场调查应用大数据技术,指定生产计划,生产模块进行智能排产,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种植,在农产品培养期间应用监测技术,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如自动施肥,智能灌溉,CO2浓度、温度、湿度、PH值控制、智能采光等,农产品成熟后进行自动采摘,并进行筛选,最后包装成品,附加EPC编码,对成品进行全过程的追溯。

3.仓储阶段。成品仓储阶段,应用监测技术对其仓储环境进行控制,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最大限度的保障农产品鲜度,同时设立订单管理系统,以便控制浪费,优化农产品仓储的种类和数量。

4.运输阶段。运输阶段应用了GPS定位技术,通过策略控制系统,实时优化配送路线,减少农产品在途时间,减少倒装频次,同时应用监测技术,对农产品的运输环境进行智能控制。

本文从物联网应用技术角度出发,建立了物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其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监测技术、冷链运输技术、GPS定位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并将其用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可控的闭环系统,逐步优化,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数量,最终使得农业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使得农产品生产更加精准、可控。

四、物联网农业发展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物联网农业的建议,本文从物联网农业的技术层面、专业人才培养层面以及政府引导层面提出物联网农业发展建议。

1.技术层面建议。物联网农业需要由多种技术作为支撑,对其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各种技术的成熟程度需要趋于一致,技术融合要趋于稳定,避免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控制技术成本,做到稳步发展,并设立物联网农业技术专项小组,加快物联网农业技术的成熟。

2.专业人才培养层面建议。物联网农业需要农业种植技术人才、物联网技术人才,物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的人才作为保障,加大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农业种植技术人才,加大物联网农业技术创新奖励,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3.政府引导层面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倡导农业多样化发展,给予物联网农业发展的空间,积极推广温室种植技术,设置专项补贴,物联网农业不能局限于小范围发展,更要走向农村,加大物联网农业的普及度。

五、总结

传统农产品生产方式依赖于自然环境,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难以控制,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传统农业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农业走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将为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积极促进物联网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产业链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筑牢产业链安全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抢占物联网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