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轨道力量
2018-10-17薄纯玉
本刊记者/薄纯玉
供稿/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烽火科技集团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CHINA轨道力量 从新出发
听说,有一支轨道的生力军伙伴诞生了。
他们将首次集体亮相全球最全面的轨道交通工业展览会。
他叫“CHINA轨道力量”。
他将演绎全新的品牌故事。
……
总量规模增大;多制式协调发展;自主创新发展;技术标准建立;装备“走出去”……轨道交通已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力量,作为近年来中国交通的一张名片,轨道交通既改变着国人的出行方式,又如纽带般将国内国际市场联结在一起。
2017年底,34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5033公里。近年来城轨行业取得快速发展,新开通运营和计划建设的城市不断增多,新进入城轨领域的企业也与日俱增,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给城轨行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生机与活力最终将聚合为轨道力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承载的新出行生态,正在改变着城市,和城市中人们的生活。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涵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装备等各领域的产业链。人们享受轨道交通带来新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迭带来的大浪淘沙。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从服务行业出发,发挥使命自觉与平台自信,希望推动行业领跑者品牌服务升级。
“CHINA轨道力量”是协会借柏林轨道展之机推出的全新品牌概念和服务项目。
“CHINA轨道力量”用最优质的资源,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自主创新、成长型企业,让他们成长得更快,做得更强更大,能够代表这个国家这个行业的品牌力量。
“CHINA轨道力量”品牌阵营,深耕价值创新,实现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权威化。致力于积极整合企业、行业等资源,将阵营打造成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宣传平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提升平台”和“资格平台”,发挥阵营方向的力量、联合的力量、持续的力量,为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服务,为企业品牌走向世界舞台服务。
“CHINA轨道力量”从国内启程即将奔赴2018柏林轨道展,启幕亮相。此行以LTE-M和互联互通联合展示为基石,甄选轨道交通行业的成长型企业组成“CHINA轨道力量”代表阵营,亮相相关活动与媒体传播,搭建阵营企业与行业协会、业主单位、产业链相关企业交流平台,助推中国企业、中国技术参与国际交流与互动。
“CHINA轨道力量”,从新出发,从心出发。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重庆市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一体化的大型国有控股轨道交通企业。历经20多年发展,轨道集团现有资产超过1400亿元,职工16000人,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管理的技术骨干;拥有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具有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为实现重庆轨道交通的规划目标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轨道集团于2005年成功建成并安全运营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截至2017年12月28日,已开通运营2条单轨线路、4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超264公里。重庆轨道交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发展,着力于研究和实施互联互通的网络化运营方式,满足乘客出行的快速、直达,最大程度提高运营效率,使轨道交通在重庆公共交通出行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互联互通背景: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网络已经形成,轨道交通对乘客的吸引力逐渐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日益显著,但同时常规单线运营模式所带来的运能不均衡、资源共享底、换乘压力大等问题也显现。重庆轨道集团以第二轮建设的4号线、5号线、10号线和环线项目为契机,着力于研究和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2015年6月,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关于下达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批复,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两大示范项目之一。通过统一全网车辆、供电、限界、通信、信号等基础条件,在各线路间设置联络线,规划并实施可实现列车跨线运行和越线运行的车站及线路,同时配以全局调度的运营管理方式,构建互联互通轨道网络,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共线运营和跨线运营,并最终在重庆整个轨道交通线网中得以延伸。
作为实现互联互通关键核心技术,重庆轨道集团联合各承建单位编制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为指导依据,统一了车辆、信号制式、功能、接口协议和安装原则等。
互联互通技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系统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从关键核心技术上突破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之间的技术障碍,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依托北京交通大学核心技术,是国内第一家掌握自主CBTC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面向公众提供高效、可靠、低耗能的轨道交通控制设备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是轨道交通信号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者。从传统的CBTC系统,到兼容多种信号制式的互联互通,GOA4等级的全自动运行系统,以及更为先进的车车通信技术。
交控科技致力于为更好的轨道交通提供更多元的信号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全自动运行系统——人工智能的先行者
全自动运行系统最初译为全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运营需求的提升,将各相关专业联动,实现全自动运行才是系统的最终目标,因此译为全自动运行系统更为准确。交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科技”)研发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根据列车运行的场景,代替人员操作,由系统根据计划自动触发控制.实现列车上电/自检/段内行驶/正线区间行驶/车站停车及启动/列车回段/休眠断电/洗车等全过程自动控制。
全自动运行系统采用行车指挥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 TIAS ),整合及优化了车辆、综合监控、广播、CCTV等各相关专业,实现了多专业数据的综合承载自动化处理环节,实现各专业的联动控制,可节省不低于33%的人员需求。
北京地铁燕房线作为中国首条全自主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国家级示范工程,信号、综合监控、车辆、通信等全部国产化,采用国际通用的安全认证流程,取得1项产品安全认证、4项工程认证。已于2017年底顺利开通,开通至今运营情况良好。
互联互通I-CBTC解决方案
不同线路间跨线互联互通,是无需通过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的新型组织运营模式,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运营需求。在原有CBTC列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互联互通运营线路可实现列车自由切换至其它线路运营。
互联互通是全方位的资源重组,资源共享。可实现路网间的联通联运;实现不同厂商的信号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列车共走廊运营,从而提高线路和设备利用率。
交控科技作为标准制定者和技术牵头方参与了重庆轨道交通4、5、10、环线四条线路的互联互通设计,助力实现网络化运营。
车车通信——下一代列控技术的方向
车车通信完全依靠车载设备实现列车控制,实现更加的智能化和更低的成本。
采用多车协同运行控制、车车、车地通信,可高速度,高可信车地无线通信。基于多模融合的高性能可扩展一体化智能车载平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轨道环境感知,设备较传统设备减少35%。
作为中国自主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者-交控科技从掌握CBTC核心技术以来,一直致力于创造更好的轨道交通未来。
在燕房线投入使用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就是在CBTC系统基础上的智能化提升,使得自主CBTC技术可持续性迭代发展。CBTC可以升级至FAO(全自动运行系统),FAO(全自动运行系统)可以降级到CBTC,这对以后CBTC的互联互通、FAO(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高度拓展升级的可能。由交控科技正在牵头进行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研究,将资源重组、共享,提高运营效率,便利乘客出行,正在研发的车车通信技术、应用于朔黄铁路的重载信号系统都将引领中国的轨道交通技术体系走上了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更多安全、高效、智能的未来。
重庆在城市轨道交通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中,对信号系统提出节约重复投资、实现网络化运营的新要求,并引入网络化运营设计的互联互通概念。该思想既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又能系统化的提高服务水平。因此统一标准的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才能满足客户需求。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幸成为重庆互联互通国家示范工程的技术牵头方,积极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牵头的互联互通标准规范编制,参与重庆轨道公司地方标准的编制,并在业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3月实现重庆互联互通的共线试运行。重庆互联互通能够在两年时间内取得共线试运行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于三个方面:第一,标准规范先行,行业规范和地方规范相互配合,为工程项目的互联互通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交叉测试平台的建设,为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安全认证规范制定,为互联互通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通号”),是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和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建立了完整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和CBTC城市轨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系统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建设。凭借“基于轨道交通的安全及控制技术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系统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及工程服务的“三位一体”的结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与综合配套能力,市场遍及海内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信息化等领域。
企业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领先技术及创新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规范编制
除主编、参编一般CBTC标准规范外,针对近年来CBTC系统向互联互通方向的发展,还开展了以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标准创新工作:
1.LTE-M规范
2015年5月开始,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牵头,由通号院、交大、铁科、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四家单位负责起草制定LTE-M系列标准(共22个)。其中通号负责13个标准制定,占LTE-M系列全部标准总数的59%。
2.CBTC互联互通团体标准
2015年5月开始,参与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列团体标准,包括系统规范、接口规范、测试规范、工程规范在内的17项标准,其中主编6项,参编11项。规范制定有利于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化,统一设备采购标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通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本刊讯]2011年12月16日,上海市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儿科护理能力胜任”学习班圆满结束。学习班特邀请世界健康基金会上海教育项目总监徐丽华女士作了题为“现代儿科护理现状和展望”的讲座,授课内容涉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各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特点和护理”、“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新生儿和儿童CPR与转运模式”及“儿科临床护理的最新实证”等儿科护理事业发展的动态与前景。来自全国各地60余名儿科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学习班,为上海儿科护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BTC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创新研究
企业实验室
中国通号围绕信号系统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点,提出一套基于一个中心多线共线、跨线运营的CBTC信号系统技术方案,完成全系统设备样机的研制和实验室验证平台的测试工作。解决各信号厂家的车载设备无法和其他厂家的地面设备之间安全交换、识别及处理“控制信号”的问题,突破信号系统需求和功能分配、车地通信接口、电子地图和列车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促进信号系统产品和接口标准化,带动轨道交通线路、车辆、供电等其他专业开展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的研究。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
中国通号继续探索信号系统的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北京互联互通FAO系统规范制定工作,开展FAO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北京招标的3号线、12号线、17号线、19号线四条线,按照互联互通FAO系统开展招标和设计工作。
互联互通的FAO系统将是CBTC信号系统互联互通的延伸和升级,基于网络化的互联互通FAO系统必将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企业参与重庆项目对CBTC/LTE-M技术的实际应用2017年12月28日上午10点,由中国通号提供全套信号系统集成服务的重庆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至此,以搭载中国通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列车控制系统为引领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时代正式到来!
重庆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北起园博中心站南至跳蹬站,线路长39.75公里,设车站25座,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00公里,是全球首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地铁线路。该工程核心产品均由中国通号各工业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充分凸显了中国通号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服务“三位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优势,是中国通号整体品牌优势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近年来,传统的地铁单线运营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及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以中国通号重庆地铁5号线CBTC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列控技术以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为特点,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内列车跨线运营联通联运的需求,为旅客出行、地铁建设及运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共线运行
重庆5号线装备的FZL300型CBTC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是中国通号自主研发,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量身定制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可实现列车最小90秒追踪间隔。在原有CBTC列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该系统可实现列车不降速降级跨线运营至其它线路,并支持其它线路车辆进入本线运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联通联运需求,对节约旅客出行时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重庆地铁项目中进行LTE-M技术承载CBTC系统工程应用,中国通号负责重庆地铁5号线LTE技术的设计、实施工作。该工程频点为1.8G 10Mhz频段,采用双漏缆设计,预留综合承载条件,工程实施单一承载信号系统。LTE-M可精细化QoS服务,支持9级优先级调度;针对不同的业务,可分配不同的QCI等级。采用自动频率校正确保高速移动(350公里/小时以下)场景下的无线链路质量,具备优良的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接入能力。采用专有频段,外部干扰少;采用ICIC技术有效降低小区边缘频率干扰,提高小区吞吐率。
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华铁公司”)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通信信号技术领域具有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整体功能的高科技企业。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专业的具备产品研发、系统集成、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优秀供货商。现有职工900多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64人,中级研究人员18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依托两大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十个专业部门,两个基地,三个全路中心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实验室,华铁公司不断发挥对行业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影响力。
在铁道通信信号技术领域,华铁公司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和科技产品开发推广工作,获得了38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奖60多项,获铁路总公司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多项通信信号产品在路内外、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近年来,不断突破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四项产品均创造了“世界第一”:
CTCS3-300H型国产化ATP车载设备可满足300公里/小时及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需求,已实现成熟应用并在全路范围内进行互联互通运营。
C2+ATO车载设备是基于CTCS2-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满足200公里/小时运营需求),采用成熟的ATO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功实现了无线通信、精确停车、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门联动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MTC-I(CF)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信号控制系统是基于MTC-I型CBTC系统定向开发而成,凡涉及行车安全的子系统和设备都通过独立第三方SIL4级安全认证。2016年5月在中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示范工程-长沙磁浮快线投入商业运行,运行稳定。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在计算机联锁、驼峰控制、编组站调车机综合控制等成熟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综合管理与集中控制平台,实现了编组站决策优化和管理、调度、控制一体化,实现了各作业无缝衔接,实现了生产作业过程的全面自动化,通过该系统已实现日编解量三万辆以上。
面向城市轨道通通信信号领域,华铁公司以成熟的铁道通信信号平台为基础, “先进、成熟、经济、安全、可靠”的通信信号技术装备为依托,“科技创新、质量一流、安全可靠、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为宗旨,设计研发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含全自动运行、互联互通技术)、中低速磁浮列车控制系统、C2+ATO城际列控系统等信号系统产品。
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开通运营
华铁公司的MTC-I型CBTC信号系统是一个功能架构完整、技术安全可靠、全生命周期成本优良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代表着当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控制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目前,华铁公司自主研发的MTC-I型CBTC信号系统已经在广州地铁7号线一次性CBTC全功能投入运营(2016年12月28日),实际运行图与计划运行图完美贴合,具备更加完美的ATO停车精度大数据的置信区间。
重庆互联互通实验室测试平台
2015年7月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中标互联互通国家示范性工程,并作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一期信号系统集成商。项目采用的互联互通CBTC系统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列车自动监督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计算机联锁等。
北京华铁提供的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严格按照协会发布的相关规范,并经过互联互通交叉实验室的测试和现场测试,本线已于2017年12月28日投入运营。
2016年4月,我司参与并完成互联互通交叉实验室的搭建工作,并同步完成互联互通实验室测试大纲和测试案例的编制工作。互联互通交叉测试实验室的验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测试主要验证互联互通的原理和方案;第二阶段的测试主要验证互联互通功能和接口验证。
经过实验室多轮测试,10号线列车取得了在5号线的互联互通试运营的安全授权,于此同时,互联互通10号线项目已取得现场共线测试多车授权,10号线的现场多车共线测试正在进行中,计划2018年10月进行互联互通试运行。
2016年5月由华铁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控制系统(MTC-CF型),在长沙磁浮线正式投入运营。系统在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测速及定位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也完美支持ATO站台精确停车以及ATO子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全功能实现。
在城际交通领域,华铁公司研发的C2+ATO系统2015年12月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的上道试用评审,2016年3月在佛肇线及莞惠线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运行平稳、停站准确率高达100%。
在以往各种复杂苛刻的交付场景中,华铁公司均能全力配合业主创造性地利用工程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宝贵条件,深入挖掘、精耕细作,有信心、有能力、有预案、有缜密细致的风险回退缓解方案,在完全可控的安全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实现项目能够按时、全功能开通的目标。
未来,华铁公司将愿以“引领轨道科技,创造交通未来”为己任,与行业单位持续开展多方位合作,致力于提供更多、更好的自主化技术解决方案和核心装备,助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是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创新领域的领先者。
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以自主信号(CBTC和UTO)、AFC系统为核心的,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国内地铁及市域铁路(CBTC):25条线,950公里;
国内有轨电车:3条线,38公里;
海外铁路:1条线,756公里 ;
海外轻轨:2条线,45公里;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28个项目,549个车站。
众合科技是重庆互联互通项目第四家参建单位,2008年开始进行CBTC信号系统研发,2015年顺利获得TÜV莱茵颁发的SIL4安全评估证书,并先后获得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以及江苏淮安相关信号系统合同,2016年9月荣幸获得重庆四号线互联互通项目合同。
从合同谈判到第一次设计联络会,众合科技在其他三家的协助下,先熟悉和理解已有标准规范以及其他三家互联互通厂家技术讨论纪要。相继根据自家信号特点,对自己的信号系统进行适配性修正,并对车载VOBC和ZC间的少部分功能进行重新分配以便满足互联互通各子系统接口要求,以及人机界面要求。同时四号线工程设计时,直接按照互联互通工程设计导则进行设计,以便其他三家车载设备能够顺利在4号线上运营。在整个重庆4号线工程设计和系统设计更新的过程中,对规范中描述欠清晰的部分提出了完善优化建议,特别是对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和产品测试大纲提出了较大范围的优化和完善。
经过近2年时间的设计优化、互联互通实验室多轮测试验证,以及4/5/10/环号线的实车实线测试和5号线的载客运营,验证了当前互联互通系列规范已经成熟,可大量推广。
众合科技BiTRACON 信号系统,是严格遵循权威的IEEE系列标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信号系统。BiTRACON系统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 Rheinland)的第三方独立安全认证,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智能化等方面走在行业前端,安全性达到行业最高的SIL4安全等级。
BiTRACON系统,经过规模工程化应用考验,产品成熟、性能稳定。系统支持联锁控车、点式ATP控车和CBTC三种控车等级,支持UTO&DTO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同时,支持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电气化铁路等多领域的细分市场商用,可满足国内外客户持续增长的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的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需要。
BiTRACON系统支持欧式应答器或美式信标,灵活的网络协议装载设计,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安全性方面,轨旁区域控制器,联锁,车载控制器等安全子系统均采用双通道软硬件异构的BiSTAR安全计算机平台,提供全方位的2*2oo2的冗余架构、多层次的异构设计和多维度的动态检测,拥有从平台架构到软件应用的全体系安全优势。
在可靠性方面,众合科技的BiTRACON系统采用热冗余技术设计,涵盖单板、模块、子系统各级别冗余,并具备CC首尾冗余、DCS实时热冗余双网,支持系统运行过程中无缝切换 。
可维护性方面,基于大数据、电子标签等技术,提供高效的端到端的,在线智能管理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BiTRACON系统得益于硬件的归一化、车地同平台和板卡小型化设计,有效降低用户备品备件的数量;MSS子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可在不同视角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状态监测和维护管理,包括便捷的在线故障定位、一键系统升级、电子标签全程跟踪等技术,显著提升维护效率。
在智能化方面,BiTRACON系统的GoA4级UTO无人驾驶功能,涵盖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全部运营场景,包括自动化车辆段、自动休眠唤醒、自动发车、故障车救援、故障站台门隔离等功能集合。为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基于高可靠、高安全的非接触式障碍物检测技术,BiTRACON还能提供安全自动巡航功能,满足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需求。
在工程化方面, BiTRACON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系统集成测试平台,本项目可在设备级、系统级以及线路级实现了集成测试,提供单系统测试、系统间接口对接测试、全系统集成测试,可以在测试平台完成操作50%以上的测试用例,节省1/3的系统集成测试周期,确保项目实现既定的工期目标。
众合科技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的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公司参与的重庆CBTC互联互通工程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互联互通的世界性难题,推动形成中国标准的CBTC互联互通产业链,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资源共享,是中国CBTC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华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营企业,目前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助力重庆地铁进入LTE-M商用运营新纪元
2017年12月28日,由华为承建LTE-M车地无线网络的重庆地铁5号线正式投入商用运营。作为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示范工程,重庆地铁5号线不仅引起全行业的瞩目,更是对行业技术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影响力。“互联互通”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一项重要课题,指同一列车能从本线通过联络线,在不停车和不改变驾驶模式的情况下能在另一条线上正常载客运营。华为配合重庆轨道交通集团、通号城轨公司、交控科技在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互联互通测试,充分验证了eLTE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在互联互通场景下安全可靠,完全满足地铁CBTC传输要求,凸显华为LTE整体技术实力和地铁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华为eLTE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基于最新的4.5G技术并针对地铁隧道场景进行定制,提供层级备份,保证网络可靠度高于99.999%,满足CBTC可靠传输的需要。同时,先进的共小区功能以及高速移动切换算法的引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信号传输稳定。至今,华为eLTE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国50多条地铁线路,其中超过30条承载核心CBTC列控信号业务,助力重庆,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华为将与行业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全联接轨道。
面向5G,华为引领车地无线技术创新
按照城轨协智慧轨交2025构想,中国城轨装备未来将会向智能化发展。智慧城轨的发展对于车地无线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为积极探索5G技术在城市轨道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免授权频段eLTE-U解决方案,eLTE-IoT窄带无线物联解决方案和基于5G技术的AirFlash高速车地视频转储解决方案引入到城轨领域,已经为成都,深圳,西安等多个城市部署商用实验局,为智能轨道交通构建高效可靠的车地无线通信。
车地多路高清视频回传
在5G通信标准上,华为是5G标准制订的引领者。在空口编码和网络基础架构等多个关键技术点上,华为都是第一个提出系统性方案,并在标准会议上不断推动最终成功成为标准,华为已经向ETSI声明超过1000个基本专利,专利声明量在业界遥遥领先。
在5G的商用进展上,华为已经与运营商在全球一线大城市实现10张以上5G规模预商用网,在中国IMT-2020测试中,华为率先完成工信部组织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测试结果遥遥领先于对手,性能超出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定义的要求。未来,华为将联合城轨协,设计院和合作伙伴积极推进5G技术在车地无线通信中的商用,为智慧轨交2025构建高效可靠的车地无线通信网络。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由武汉地铁集团、烽火科技集团、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强强联合、锐意进取,集成多方优势,专注车地无线通信领域,拥有多种车地无线解决方案:
基于tcLTE承载CBTC信号、PIS、CCTV等综合信息的车地无线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td-WiFi大带宽综合承载的车地无线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智慧出行的iAFC智联售检票系统;
新一代智慧城轨体系的信息技术系统的IT架构及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我们秉承“务实、创新、创造、共享”的理念,打造智慧地铁生活平台和智慧地铁综合运营维护平台,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为城市经济腾飞贡献力量,开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时代。
智慧地铁,改变城市生活。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Track-circuit Based Train Control,TBTC)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担当着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缩短行车间隔的重任,当前轨道行业车地无线部分是基于2.4GHz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技术,该技术普遍存在着无线干扰、不适于列车高速移动场景的问题,己经成为影响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和高速发展的瓶颈,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本项目采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网络结构简单、QoS 保证、移动性好等特点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承载CBTC 信号的系统,给信号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填补了国内CBTC 车-地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空白。本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如下:
1、国内首次实现了TD-LTE 技术承载CBTC 业务在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化应用,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采用研、产、用相结合的方式,参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LTE-M 系列规范,完成了系统设备研制;
3、通过对TD-LTE 在轨道交通信号CBTC 系统中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开放频的段干扰问题;
4、采用OFDMA 及MIMO 等空口增强技术,具有连续覆盖能力和完备的移动性管理流程先进技术,提升了CBTC 信号传输系统的整体性能;
5、自主研发的TD-LTE 基站采用一体化设计,简化了网络层次及设计思路,增加系统可靠性,提升可实施性和可维护性,核心网基于Open-SAF 协议框架开发的双系统热备技术,增加了可靠性;
6、TD-LTE 技术使用1.8GHz 专用频段,采用定向天线或漏缆进行无线覆盖,产品设备价格低,将极大地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投资成本。
本项目填补了国内CBTC车-地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空白,经行业权威专家评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申请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论文9篇。目前,己签订合同金额达 2.1亿元,同时,在重庆、长沙、青岛、南宁、南昌等国内其他城市推广,预计至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在LTE 系统上有290亿元的巨大市场;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带动武汉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保障系数,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市政交通的满意程度,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智慧地铁车-地无线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业绩
LTE车-地无线系统网络架构
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LTE系统试运营测试结果
项目评审会现场及评审意见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兴通讯旗下领先的专网通信综合方案提供商,拥有一只近800人的高科技人才队伍,拥有400多项专业集群技术专利,以及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和工程交付能力。
作为B-TrunC联盟的核心成员,中兴高达积极推进基于4G无线技术的宽带数字集群标准制定及商用部署。基于近几年成功的商用实践,B-TrunC标准于2015年被ITU确定为全球首个宽带集群标准,实现了中国通信技术标准的跨越式发展。中兴高达面向行业信息化推出的基于LTE技术的4G无线宽带集群产品ZiLTE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无线政务、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港口机场、智能电网以及智慧油田等领域,在专网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2011年始,LTE技术逐步进入轨道交通领域,中兴高达是最早参与LTE技术轨道交通试验以及LTE-M规范制定的厂商之一,并积极推进LTE-M规范的商用实践。截止目前,中兴高达ZiLTE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杭州、哈尔滨、重庆、合肥、南昌、青岛等商用线路。
在2014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中兴通讯轨道交通LTE专网通信方案”获得优秀产品奖。
集群通信领域,中兴高达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其中依托CDMA2000和LTE技术的GoTa数字集群标准,于2012年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成为首个踏入国际标准行列的中国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作为工信部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的核心成员,中兴高达积极推进基于4G无线技术的宽带数字集群标准制定及商用部署,并率先通过B-TrunC联盟标准化及互联互通测试。基于近几年成功的商用实践,B-TrunC标准于2015年被ITU确定为全球首个宽带集群标准,实现了中国通信技术标准的跨越式发展。今后,中兴高达将继续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群标准发展和技术创新,实现从标准到芯片、系统和应用的专业集群产业全面升级,构建和打造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和技术为核心的专业集群产业链。
轨道交通领域,中兴高达为轨道行业提供满足LTE-M标准的ZiLTE轨道交通综合承载系统,支持350公里/小时以上移动速度,提供不同场景和业务模式下的多种无线覆盖方案,确保网络稳定可靠,并通过专用信道传输集群调度语音,抗干扰能力强,提供大音量、高清晰语音和视频业务。完备的LTE端到端定制化成熟解决方案和高性能的产品,支持各种车地无线业务,以及低于250毫秒接续时延的专业集群调度业务,产品设备高度集成化、成熟可靠及行业定制化等特点,为轨道行业高效安全的运营提供强有力地技术保障。
至今,中兴高达ZiLTE轨道交通综合承载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杭州、哈尔滨、温州、乌鲁木齐、重庆、南昌、青岛、合肥、西安、南宁、成都、云南等多个省份的二十余条地铁和有轨电车线路,承载业务范围涵盖CBTC、列车运行状态监测、PIS、视频回传、集群调度等五大关键业务。其中杭州地铁4号线自2015年开通以来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为乘客提供了实时、高质量的视频服务,同时也验证了B-TrunC组播技术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专用通信系统是业界首条LTE集群——B-TrunC替代TETRA技术的应用案例,中兴高达率先完成了在既有线路的LTE集群外场测试,为B-TrunC集群技术在城轨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2017年12月重庆地铁10号线,首例采用LTE技术承载CBTC信号系统互联互通跨线运营的商用线路,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跨线、共线、越线的网络化运营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重庆地铁10号线一期(鲤鱼池-王家庄段)工程线路起于曾家岩大桥北岸,连接重庆火车北站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止于两江新区王家庄停车场,是承担主城核心区南北向骨干公共交通的功能的主要线路。线路全长约34.28公里,设站19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1座。
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建设(4/5/10/环线)的一部分。为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高运营效率,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对第二轮规划建设线路提出了“互联互通”的需求,并已列入国家互联互通示范工程。
本工程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基于1.8G频段的LTE技术,构建统一的专用无线通信平台,首次实现了不同TD-LTE设备厂家之间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有力的保障了CBTC信号列控业务的互联互通,并基于各业务的优先级提供可靠的QoS保障。该系统采用A/B双网冗余架构,支持350km/h的移动速度,以及不同场景和业务模式下的多种无线覆盖方案,确保网络稳定可靠。
重庆轨交10号线是在已经建成的线路中,区间结构形式(中国目前最深区间84米)、车站站台类型(中国目前最深车站94.5米)、无线电磁环境最复杂的线路, 其越行车站众多,给无线覆盖带来非常大的挑战。车辆采用钢轮钢轨制式,As车型,初期每列车6辆编组;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小时,采用GOA3标准设计,即无司机运行,列车上不再安排专职司机,司机被ATO等系统功能所取代,仅安排乘务人员以应对突发事件。
2017年12月28日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轨道交通领域内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使列车能在不同的轨道线上穿行,实现轨道交通在不同线路上跨线、越线和共线的网络化运营模式。乘客可以乘坐列车,无需换乘,直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