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问题下学生角度的成因分析
——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例
2018-10-17张元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张元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笔者首次从学生角度进行成因剖析,旨在能够找到“校园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时监督学生正确运用“校园贷”,从根源上杜绝“校园贷”问题的产生。笔者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校园贷相关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从学生消费基本情况、经济常识、个人诚信及对“校园贷”的认知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在2018 年10 月25——2018 年11 月10 日开展,历时15 天,调查对象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2015 级——2018 级学生,共发放问卷682 份,回收682 份,回收率100%。其中各年级和男女参与调查的人数和比例如表1 所示。
表1
本次调查中,学生基本来自以务农(24.63%)或务工(42.08%)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生活来源都是以父母给予为主(94.13%)。而大部分学生大学期间平均一月生活费在0——1000 元(40.76%)或1001——2000元(52.2%)范围内。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消费基本情况
大部分学生(59.82%)在大学生活费与日常花销上能够做到平衡,但仍然存在35.92%的学生花销是超过自己的生活费的。在日常花销类别所占比例中,男生中以聚会交际类花销更多,占28.52%,而女生则以服饰花销更多,占39.06%。而学生的消费愿望中,电子产品所占比例较重,达24.19%。由此可见,学生实际消费和消费愿望中,生活学习非必要消费占更高比例。
通过将学生生活费与其收支是否平衡作交叉分析发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并不受限于学生生活费的高低,恰好相反,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更多。而将学生生活费与学生近期单项最高愿望消费做交叉分析后发现,学生所有的生活费越高,其单项最高愿望消费额越高,使用过“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的所占比例也越高。这说明生活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出现超额消费的几率越大。笔者参照数据,反思多年学生工作案例发现,出现“校园贷”问题的学生确实是基本生活费更多处于中等甚至偏高水平的。
虽然在面临一个最想达成的一个消费愿望却又由于经济有限无法满足时,51.76%的学生选择了“存钱实现该消费愿望”,40.03%选择了“暂时放弃该项消费,等以后自己有了经济实力再考虑”,但是后续调查却显示有45.16%的学生有过分期还款,有68.62%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这说明虽然学生在理想状态下想要控制自己理性消费,但实际上却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在进行着超前或者超额消费。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今大学生虽然具有理性消费的观念,但在实际消费中仍更倾向于生活学习非必要消费,并且在网络经济平台发达的今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超前或超额消费而并不自知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经济常识
在与贷款相关的经济常识问题中,75.52% 的学生不知道欠款结算之前,每月产生的利息不能加入本金再算利息;90.03%的学生不知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96.77%的学生不知道借贷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 倍,就是高利借贷行为。这说明学生其实普遍对于贷款相关经济知识了解很少。
虽然有72.43%的学生选择如果自己贷款会仔细阅读并计算清楚还款具体情况,但在给出贷款案例题并且给出利率计算公式的情况下,只有17.16%的学生能够算出正确的贷款利率。由此,学生经济知识薄弱程度可见一斑。
(三)个人诚信
问卷中通过学生对于逾期还款的态度来体现学生的个人诚信情况,其中有82.55%的学生坚决不会逾期,有12.9%的学生尽量不逾期,有4.55%的学生对于逾期无所谓。但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实际有13.64%的学生已经出现过逾期还款的情况。从逾期这一角度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诚信意识,并且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有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相对淡薄,个人行为并不能做到诚信。
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园贷”中如果学生发现贷款实际利息远超过宣传利息时,有4.55%的学生会选择直接不再还款,这当中70%是本来选择坚决不逾期的同学。说明“校园贷”中的陷阱,容易使学生反感而拒绝按照合约履行,而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贷款金额急剧增长,产生“校园贷”问题。
(四)对“校园贷”的认知与态度
调查中显示,59.24%的学生无论数额高低只要有欠款就想赶紧还上,64.22%的学生希望贷款市场不超过3 个月。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有负债贷款的情况。而使学生拒绝校园贷的个人考虑因素中,担心隐私信息泄露、担心还不上影响个人信用、担心负债压力过大所占比例均超过70%。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校园贷”所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82.26 %的学生认为应当将听到的典型“校园贷”造成巨额欠债的案例引以为戒,也有56.74%的同学认为应当坚决杜绝校园贷款,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十分明确对“校园贷”持拒绝态度。
但是调查中也显示有45.16%的学生有过分期还款,有68.62%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可见,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要拒绝“校园贷”,但并不了解校园贷款其实包括电商平台贷款、P2P(网络信贷平台)、消费金融分期等多种分类,说明学生对于“校园贷”的认知并不清晰。学生了解“校园贷”的渠道多样,其中通过网络占48.97%,占比最高。对于校园网络贷款的优势,48.83%的学生认为是手续简单,灵活方便,放款速度快,39.3%的学生认为是符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还有11.88%的学生认为是贷款额度比较自由。在网络贷款中,学生比较关心手续费和利率高低(52.35%)和还款规则(38.12%)。关于周围同学参与校园贷的情况,7.33%的学生选择了“有且普遍”,24.78%的学生选择了“有但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多渠道被动知道和了解“校园贷”之后,当校园网络贷款的优势能够吸引到学生时,“校园贷”就出现在了学生之中。
三、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校园贷”问题下从学生角度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今物质生活丰富,大学生虽然具有理性消费的观念,但在实际消费中仍更倾向于生活学习非必要消费,并且在网络经济平台发达的今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超前或超额消费而并不自知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2.相关经济常识的缺失使得学生在面对“校园贷”时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更识别不出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设置的种种陷阱;3.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诚信,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相对淡薄,个人行为并不能做到诚信,加之一些恶意的校园贷陷阱的存在,使得学生反感拒绝继续按照合约履行,催化了“校园贷”问题的产生;4.近几年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校园贷”所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明确拒绝“校园贷”的态度,但由于“校园贷”的种类较多,学生并没有进行清晰的认知和区分,这使得学生就算已经参与“校园贷”了也意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