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8-10-16陈学俊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主体小学数学

陈学俊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要明确,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的则是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首先,教师要重视备课环节,确定教学活动的步骤;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巧妙运用课堂智慧;最后,教师要注重评价环节,用恰当的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70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期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身经验,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简述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种方法,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精心备课,确定教学思路和大纲

一些教师不注重备课环节,草草地看两眼教材就走上讲台,对如何教没有進行深入思考,更没有了解学生当前的基础,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新形势下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前后联系,环环相扣,胸有成竹,才能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在课前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如果学生上一节的知识还没有牢固掌握,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掌握得较好,则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搜寻生活中常见的包含这部分知识点的事例,如准备一个地球仪,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或缩小等现象,并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百分比”,让学生分辨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学习知识。有了充分的备课准备,教师在课堂中就能掌控全局,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是手到擒来。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在“感性认知”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数学的“理性思维”刚刚起步,这就决定了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打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活跃的课堂中学习原本抽象的知识,声像结合的形式也让他们耳目一新,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小学数学教师要深挖知识内涵,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恰当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数学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用”这一本分内容时,课本中平面的图画可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三角形AOB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之后的图形,并且用虚线表示三角形原来的位置,实线表示三角形现在的位置,便于学生观察二者的对称关系。又如,在教学圆锥圆柱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剖面图,通过展开、收缩等动态情景增强学生的认识。

(二)运用实物开展直观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随处可见的实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注意到铅笔盒、书本都是长方体的形状,卫生纸则是一个个圆柱体,路面设置的路障则是圆锥的形状等等。直观实物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概念,逐步形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火柴棒,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长,有了直观的感受,再理解计算公式,就更加容易了。实物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注重课堂生成资源

美国教育学教本杰明·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虽然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但是没有一节课堂是完完全全按照教案一板一眼来进行的,在实际课堂中各种突发状况还是应接不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灵活处理问题,在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合理地矫正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掌控着课堂的趋势,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或质疑,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共同学习者。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做解释,只有适时抓住这些质疑,才能解决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问,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形成一种鼓励开动脑筋思考的风气,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散思维,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运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肯定和赞扬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理,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且一个人的评价角度可能存在偏差,并不全面,所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我在平时的教学之中,除了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等环节,横向、纵向比较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也将评价的目光从成绩转移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多项标准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金春夫.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7).

[2] 陈历翔.浅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12).

[3] 赵庆友.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2).

[4] 仝文波.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散文百家,2015(6).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主体小学数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