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

2018-10-16王倩倩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课堂气氛初中生物

王倩倩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可通过设置悬疑、创设情境、实验导入、引用诗词、联系实际等方式,遵循简洁凝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明确等原则,做到恰当、合理、有效的课堂导入。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导入;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5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恰当、合理、有效的导入,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反之,缺乏恰当导入或者没有导入环节的课,会让学生陷于被动,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意义体现得格外明显。

一、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设置悬疑,激发好奇

在生物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极大的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时,先问学生: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生病或去查体的时候,医生会让你去抽血,做个血常规化验。接着提出问题:那你知道血液里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吗?它是怎样组成的?它们的功能又是怎样的?这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学生的疑惑,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情境,感情共鸣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去身临其境,吸引学生主动地走进课堂,进而自己去思考。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激素调节”时,交代学生扮演角色:让6名学生分别表演不同的患者,其他学生的角色是当一名小医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医院里来了6名患者,他们都是由于体内激素异常引发的疾病,那么他们到底患有哪种疾病呢?由此引出激素缺乏症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与理论讲授相比,实验手段往往更具有直观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巧妙的设计实验,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扩散作用”时,我安排两名学生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进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知识。

(四)引用诗词,渗透人文

巧妙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不仅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会诱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刻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时,引用《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引出扦插的知识;在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时,引用《悯农》一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引出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在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时,引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五)联系实际,触类旁通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或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讲“呼吸作用”时,展示一个长时间放置的萝卜,萝卜放时间长了之后就糠了,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出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

(六)以旧拓新,承上启下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讲授新课倘若能从复习入手,以旧启新,以旧促新,则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复习提问: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接着把话题转移到:血液如何在身体内循环流动呢?心脏的跳动对血液循环起什么作用呢?这样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七)游戏竞赛,趣味无穷

教学中适当地安排一些简单的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我设计“击鼓传花”这一游戏,让学生想象:一个苹果被我们吃进去以后,它在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从口腔开始,花传到谁,谁来说出苹果所在器官的名称和发生的变化,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又体验了快乐。

二、导入的原则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效的导入不仅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堂导入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导入要简洁凝练

虽然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毕竟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语言要简洁、短小,一般安排3~5分钟即可。反之,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导入要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在接下来的整节课中,学生对教学内容都会充满好奇,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导入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与其他教学环节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如果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那么即使设计了导入环节,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具有目的性的导入才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吴红珍.初中生物教学导入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1(24).

[2] 邱燕华.“游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J].成才之路,2014(26).[3] 毛萍萍.饭前开胃菜——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J].学周刊,2011(27).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课堂气氛初中生物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