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

2018-10-16赵天荣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对策

赵天荣

摘 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摆在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研究和教育的成效必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近三年结合课题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跟踪調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与人交往、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这类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来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况;对策;寄宿制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44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或入城打工或远走他乡,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村父母他们只能选择将儿童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友照看,随之连锁引起的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反思

(一)生活的环境

父母远离儿童身边,忽略了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取而代之的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内心孤独的煎熬。由于与监护人的特殊关系,使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了放任自由或娇宠溺爱两个极端,加之部分家长本身就不重视子女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所谓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从而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二)学习的状况

我校留守儿童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且从个体发展来看大多数学习状况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层次普遍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的空白。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本身自觉性差,纪律性不强,缺少家长的有效管束,更是雪上加霜,就逐渐了出现了学习纪律双差的状况,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赏识,加之自身强烈的表现欲得不到正常的体现,又无法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随之而来的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也就会发生。

(三)思想行为意识,安全保护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父母却远离他们,对他们的错误行为无法及时纠正,隔代监护人的管教也不奏效,再加上年幼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留守儿童身上就会滋生暗长出现一些失范行为,容易养成不良的道德和行为观念,例如撒谎欺骗、打架斗殴。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呵护,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这些儿童的人身权益和身心健康就难免会受到侵害。

(四) 心理发展状况,主要表现的方面

1.性格孤僻、冷漠、或用极端方式来表现自己,解决问题。

2.脾气暴躁,易怒,往往会对监护人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

3.内心封闭,情绪低落,缺乏爱心和主动交流的意识。

4.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抗诱惑能力差,有过度花费等现象。

5.有的还存在小偷小摸或撒谎欺骗打架等行为。

(五)缺乏必要的抚慰,导致的心理的偏差

据本人的定向观察发现,有个别“留守儿童”不但缺乏对生活、学习的热情,而且往往缺乏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有的逆反心理重,缺少上进心。在目前班内学生人数较多的现况下,教师又缺少对这一类儿童的深入研究,就很难兼顾到他们的特殊性,在教育方式上很难做到区别对待。也有的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摸底时了解一些情况外,其他教师可能对他们的情况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所以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或对其关注不够任其发展,或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失当,再加之其他学生的孤立,因缺少必需的抚慰使得其心理偏差越来越大。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家校联手,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生发展的基础,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性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对此应针对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问题,与临时监护人会谈提请他们肩负的职责,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定期向家长发送培训材料,或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结合家长会时间和听专家讲座等途径,让临时监护人和家长通过学习逐步了解儿童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出现的道德行为的不良问题,了解儿童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方法,及时避免隔代教养出现的弊端,从而更好的使其配合学校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

(二)重视营造育人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县改革工程的稳步推进,学校软硬件设施已趋完备,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构建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学校与学校联合的育人格局。独具平川镇中心小学学校特色的“雷锋种子服务站”和道德讲堂,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在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上,学校本年度成立了“爱心妈妈”每周约谈的送温暖关爱活动,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在心理上谈话辅导,在安全上贴心呵护,努力做到不让每个儿童走偏,每个家庭失望。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已有较大转变。

(三)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随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断升级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如平川镇就利用寒暑假开展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少年儿童阅读活动,还举办征文活动,鼓励儿童用生动质朴的语言书写自己在农家书屋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并把作品寄送给他们的父母,增进家长与儿童间的互动交流。 让儿童在阅读之余参与农家书屋管理,使其在服务中获得锻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并以村为单位,动员群众成立“暑期儿童服务队”,此外镇文化站组织人员,给部分农家书屋送去电风扇和凳子,改善书屋阅读环境,同时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各个农家书屋巡查,帮助儿童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 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

[2]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