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及途径
2018-10-16闫哲
闫哲
摘 要: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极具现代意义。然而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常忽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习孝文化的重要渠道,将孝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十分必要,路径和方法也值得探讨。
关键词:孝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27
孝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在我国影响深远。钱穆曾指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伦理为中心的。将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在学生中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文化底蕴,有助于引导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 传统孝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契合点
殷商时期说起孝,只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祭祀活动;发展到西周,孝具有了家庭意识,以善事父母为主;进而到了现代,赋予了传宗接代,社会责任等意味。
从善事父母、家庭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论述传统孝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契合点。
二、 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价值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华夏数千年里不断孕育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往往忽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孝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孝文化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之根本,道德修养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学校过分追求考试成绩成绩和升学率,重视智育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孝文化和道德教育又是紧密相连的,运用孝文化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迫切需要,弥补学生德育上的缺失。
(二)孝文化是教会学生感恩父母的渠道
现在的中学生群体中,有些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亲情意识淡薄,只知索取,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论语·为政》中孔子将孝解释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指在父母活着的时候殷勤侍奉,在他们去世后按照礼俗进行埋葬和祭祀。可见孝敬和感恩父母是孝文化的基本元素。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正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场所,通过孝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對感恩有实质的认识,认清对父母及家庭的使命感,强化感恩教育,塑造感恩行为。
三、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
(一)丰富课堂讲授的孝文化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传授孝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为直观的方式。首先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孝文化对于初中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孝文化知识。比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第十六课是有关孝亲敬长的内容,在讲述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引发对百善孝为先的思考。其次,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课外拓展,将有关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如《孝经》《论语》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巧妙地灌输给学生有关孝文化的知识,培养有仁爱、责任意识的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开发有关孝文化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兴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而开设,教材多由本校老师自行编排,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程的开设多以学科课程为主,并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校本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弥补学生孝德意识缺失,推动学校德育的实效性。2018年初,温州市文成县的珊溪中学校长赵汉彬主编的校本教材《微孝》投入使用。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以本册教材为依据,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活动、有记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孝文化,使德孝教育不止拘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而是落到了实处。《微孝》中对有关古代孝道故事进行讲解,让中学生学有榜样,见贤思贤,推动了整个学校孝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化。
(三)重视孝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之外,将孝文化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也是大势所趋。初中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以巩固,以此来强化对孝文化的认同感。有关孝文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在学校中举办“孝之星”评选活动,以是否经常为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和主动与父母沟通为标准,检验中学生在家中尽孝的积极性,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出学习孝文化的环境;再如,定期安排中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感受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行孝的自觉性。除此之外,社区应与学校紧密配合,设立慈善爱心组织,免费播放有关孝行的电影,开展社区征文活动,激发中学生学习孝文化的积极性。教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认真进行反馈,并利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汇报学生的心得体会,将孝文化的学习落到实处。
四、结语
孝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初中生道德意识处于懵懂阶段,应当将孝文化与道德教育联系,深入挖掘孝文化思想的价值,树立孝文化的思想精华,将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学生自觉追求崇高道德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圆,景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孝文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4).
[2] 姚文倩.试论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生活教育,2014(S1).
[3]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2.
[4] 孙小桐.思想政治教育孝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路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