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个体,从“心”出发

2018-10-16吕绍能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布尔姥姥昆虫

吕绍能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程度很高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结合生活体验,领会语言文字,感受人生道理,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缺少个性化解读,缺少情感投入,文字对于学生就会是一堆枯燥的符号。所以,教学要从“心”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充分尊重个性化的理解,调动对语言的不同感知,让学生能够真正以自己的视角理解文章,融入情感,使经典的文本与学生的内心碰撞,产生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产生对文本的共鸣,语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阅读要走心

要走心,首先学生要有自主阅读的时间。课堂上,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思考、讨论,给他们足够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为别人的学习体会和观点补充、交流、质疑的过程。如果课堂上教师占据了每一个学习的环节,把课堂的空间填满了,甚至让学生自己的阅读都匆匆而过,没有充分的读书和思考时间,学生的学习是走不了心的。

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有自己”,有自己对语言的感受和体会。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答案,按照既定的设计思路亦步亦趋,学生还是在揣摩着老师想要自己说什么,不能自由表达多角度、多方向的感受,这样的语言学习也很难走心。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一课中,学生学习第一段时,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比较好?学生就读开了,议开了。讨论中,有个学生说:我觉得第一句的句号有问题,“1998年的夏天。”明明一句话不完整,怎么用句号了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再仔细读第一段,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的意思是“1998年的夏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在这个体验标点符号使用好处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读书,对语言的理解都是在思考和交流中进行。由于问题比较开放,又给以充足的时间,学生读课文时就能带着问题,带着目的,自己读,自己思考,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都是围绕洪水凶猛、情况危急展开,形成的想法都是学生自己内心产生的。

学生阅读走心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理解要入心

学生对语言是不是真正理解,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交流,对语言文字产生立体丰满的感觉,能够通过文字领略到一种体验、一种情境、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种理解应该是切入内心的,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谈。

要鼓励差异化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等等都是不一样的,理解的层次就会不一样,甚至对同一段话的认识也会不同,有的对这儿有感觉,有的对那儿有体验,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学生丰富的理解,正是语言文字对这个多彩世界的合理反馈。

这种差异,也是语言学习很好的资源,要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把个人的理解进行分享,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示,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领悟文字。学生把心中不一样的文字进行交流,我们的课堂上才会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语言和情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勾画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后,有的说,“鼓鼓囊囊”这个词能够说明法布尔的口袋塞满了贝壳和虫子,看出他对昆虫的热爱;有的说,“放进、包上、装进”这些动作让人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惜;有的说从“欣赏、甜滋滋、难过”这些词感觉到法布尔心情因昆虫在变化;还有的说,从“金色光辉”“比樱桃还要小,比蓝天还要蓝”,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昆虫,在法布尔看来是那样的美丽和神奇……学生对词句的感受是非常丰富的,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表达。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相对开放,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就会以各种各样的视角去思考,去领会,表达出的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学生理解入心了,就会有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問题要扣心

所谓扣心,就是能打动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引起情感的共鸣。在课堂里,学生不是文章的审视者、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课堂上的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切入学生的内心,能够让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能够融入情境。这种情境可以创设,可以描述,可以想象,但不能离开语言,是在语言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产生。

当然,这个问题的设计不是教师的专利,它也可以是学生课前学习的提问,或者课堂互动产生的疑问。如果是教师设计的,那问题必须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合学生的思维,留有想象的空间。

譬如,在苏教版六上的《姥姥的剪纸》教学中,读完描写姥姥剪纸的几个段落,姥姥剪纸的“神”充分地印在学生脑中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姥姥的剪纸“神”在什么地方?而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如果她是你的姥姥,你能来夸夸她吗?”这样的角度,一是让学生直接进入文本的情境,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二是可以把对姥姥的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真情。

最后理解“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这句话的时候,教师问:如果你是姥姥,心里期待的是什么?“我”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学生的理解不断丰富、升华,内心的柔软就再也掩饰不了了,完全呈现在课堂上。

还有一个事例。记得20年前听一位特级教师教学王安石《梅花》,那是一个没有PPT的时代,教师拿着自己制作的一支梅花,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梅花的美丽之后,找了一个学生:“你闻一闻。”闻了一会儿,教师问这个学生:“你闻到什么了?”孩子疑惑地望着老师,摇了摇头。教师又给了几个学生闻,学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教师问:“为什么都没有闻到味道?”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因为这是一朵假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样一个对于低年级学生非常难理解的点,一下子变得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让人拍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互动表达的都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问题扣心了,学生就会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才会有愿望,有兴趣,才会感觉身临其境,才会展开无限遐想,才能入情入境,处于真学习的状态。这样,语言本身的生命活力和无限乐趣也才会显现出来。

(作者单位:南京市逸仙小学)

猜你喜欢

法布尔姥姥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借昆虫上课
法布尔
雪姥姥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八旬姥姥活得美
昆虫的冬天
蝉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