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生长可见
2018-10-16刘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语文课堂。课堂,或许就是一个美丽的约会。老师,亲近着孩童的呼吸,凝视着孩童的眼睛,和他们手牵着手,一起去赴未来的约会。老师,是长大的儿童;儿童,是活泼泼的生命。老师和儿童,彼此唤醒、分享、激励,共同经历、体验、探索,一道快乐地走向智慧、崇高和幸福,一道积蓄迎接未来、构建未来的力量。
这样的语文课堂,看得见儿童,看得见学习,看得见素养,最终,看得见生长。
语文课堂,一定是自始至终把“儿童”放在中心的。卢梭说:“把儿童当作儿童。”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是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鲜明标志和成功的根本动因”。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们更应该深刻地反思:课堂上,我们真的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给了他们自由和体贴了吗?真的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吗?真的研究、关照过儿童的需要、能力、情感、习惯吗?我们是在和儿童一道学习、共同成长吗……我们必须叩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有哪些是反儿童的;需要沉下心来剖析、改进自己的课堂,真正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需要坚定不移地把儿童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追求,以他们的主动发展闪亮我们的生命,与他们一起直面瞬息万变的世界,应对走向未来的挑战。
语文课堂,一定是自始至终把“学习”放在首位的。真正的教育是建立于知识并最终酿造出人生的智慧。教育的过程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追求知识的智者和思想者。研究学生的学,应该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深度学习的体验中拔节、生长,积蓄能量,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内核。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需要认真思量:当下我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问题?怎样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自然地贴近他们的学习实际?然后,我们再来为他们的“学”量身定做“教”,从“学”的角度取舍内容,拿捏重点,选择方法,引导亲历,激励评价。如果这样,同一篇课文的教学,就不会有过多的雷同,学生学习的丰富多彩赋予了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如果这样,即使我们的教学不够流畅、好看,我们也不会灌输、作假,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波折的,但这恰恰是教学中最可贵的品性。儿童在本义上就是自由者和探索者,教学就是儿童不断在“试错”中惊喜地发现、前行。不必要把教师的理解与情感强加给孩子,不妨留一点儿“伟大”和“意境”给未来的他们吧,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让儿童珍贵的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得到张扬。儿童那兴趣盎然、茅塞顿开、流连忘返的表情,才是课堂最美丽的精彩。
语文课堂,一定是自始至终把“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核心素养的培育呼唤课堂重构,去追求更现代、更活泼、更高效的课堂,去寻求更符合学生发展、社会需求、时代背景的,更能体现教育特质的,更温和、轻快、自然的智慧教育。小学语文是为学生一生打底的,打精神的底子、做人的底子,我们要明确,哪些学科素养是必须要让他们具备的,要认真地、不折不扣地、生动活泼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每一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審美情趣和文化积淀,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与担当。我们要懂得,核心素养培育是持久而非立竿见影的,是朴素而非华丽喧嚣的,是生成而非既定轨道的,是整体而非孤立零碎的。语文课堂,就如同过日子,一日一日,充满爱意与慧心的教师,陪伴着鲜活与个性的儿童,经历学习,享受学习,发展未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把儿童放在中心,把学习放在首位,把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语文思维,展开学习活动,引导总结反思,拓展课外研究,那么,语文课堂将会充溢快乐的表情,迸发幸福的生长。
(刘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