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业发展与疫病风险分析

2018-10-16王文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对风险畜牧业

王文杰

摘 要:畜牧业发展受多种风险制约,疫病风险是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很多疫病可以造成畜禽批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研究分析畜牧业发展与疫病风险的利害关系,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规避风险,促进畜牧业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疫病;风险;应对;措施

畜牧业是大农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振兴了农村经济,是农业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畜牧业发展受多种风险影响,如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疫病风险、政策风险、饲养管理风险等多种因素,尤其是疫病风险,更是让许多养殖场户“谈病色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动物疫病发生流行频繁,给我国畜牧业造成沉重打击。2004年禽流感疫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2013年3月,H7N9病例公布后,2个月时间白条鸡价格下降19.4%,肉鸡鸡苗下降将近50%,据调查,鸡蛋价格下跌到1.8元/斤;19家重点种鸡企业因禁止外运销毁鸡苗2500多万只,2200多万枚种蛋作为商品蛋处理,家禽业直接经济损失800-1000亿元。2014年,H7N9疫情卷土重来,家禽业经济损失达到400亿元。生猪生产屡受疫病困扰,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全国性爆发,给养猪业造成重创,2007年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7.7%,3个月猪肉价格上涨近60%。2008年至2009年连续受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影响,最后发展为混合感染,如非典型猪瘟、伪狂犬和附红细胞体病等,给疫病防治带来了困惑。还有地方性流行的疫病,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损失,带来了威胁,很多养殖场户就是因为担心疫病而不敢从事养殖业,还有的养殖场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疫病风险对畜牧业的威胁相当严重。为了掌握疫病流行发生规律,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病防治,必须对疫病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根据近几年疫病发生流行规律和损失严重程度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形式。

一、重大疫病风险

重大动物疫病风险是指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损失大的疫病。从危害程度看,是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的;从造成的损失看,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从采取的措施看,是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如口蹄疫,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够感染人,该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有7个主型65个以上亚型,死亡率高达25%-50%,给幼畜造成的危害更大。如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病,迅速传播流行,很快传播到整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禽流感亚型很多,如H5N1、H5N2、H5N3、H7N7、H7N9、H9N2等,目前已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H1-H15),9个NA亚型(N1-N9)。特别是H5和H7亚型,对禽类具有高度的致病力,并可引起禽类重症流感的暴发流行,其次为H9和H4亚型。如猪瘟:猪瘟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养殖场关注的疫病,一旦发生猪瘟,死亡率极高,损失相当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对猪瘟的防疫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2007年新发的疫病,对生猪危害不亚于猪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牛的危害较为严重。小反刍兽疫是近几年发病较多的羊的重要疫病,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羊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最近几年,布鲁氏菌病发病有所上升,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常见的狂犬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但一旦发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亚于一类动物疫病,风险等级也属于较高等级。如狂犬病属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病率死亡率100%,传播迅速,攻击性强,人们谈之色变。

二、一般疫病风险

一般疫病虽然没有重大疫病造成的危害大,但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少的困惑和问题。如大肠杆菌病是极为常见多发的动物疫病,每个养殖场可以说都曾经或正在发生的疫病,发病率高达70%以上,但死亡率相对较低,生猪出现拉稀、腹泻、消瘦、倦怠等症状,直接影响生猪生长;禽大肠杆菌病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发展到衰弱和死亡。病鸡腹部膨满,排出黄绿色的稀便,产蛋鸡致使产蛋率下降,肉鸡出现消瘦,生长缓慢。牛放线菌病常见上、下颌骨肿大,有硬的结块,致引起呈咀嚼、吞咽困难。有时,硬结破溃、流脓,形成瘘管,影响牛生长。猪附红细胞体病能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三、流行原因分析

1.养殖规模扩大和畜产品贸易流通加快。畜禽数量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畜产品全球贸易化,动物及其产品流动加快,大幅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一旦检疫不严,可通过动物引种及其畜产品的交易带入隐性感染的种群及传染源,造成动物疫病大面积、远距离地跨界传播,在新的养殖场和地区引起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疫病发生流行。随着世界气候逐步变暖、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减少、植被发生改变、水土与空气的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类和動植物、微生物等动物生存的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自然疫源地与疫情发生变化,而使疫病传播不断,常年流行。

3.自然资源开发动物迁徙导致疫病发生流行。自然资源开发,动物没有了固定的栖息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大量迁徙,导致疫病发生流行。

4.病原微生物进化变异、基因重组引发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微生物(病毒与细菌等)受到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或在人工使用疫苗接种的影响下,或在抗菌药物的强大作用下,微生物不得不通过基因突变与重组以产生新的毒株或“超级耐药菌株”等形式来适应环境的演变以保存自己生存下来。如禽流感出现多种亚型都是基因重组造成的。还有其他疫病会出现新的亚型或变异毒株。

5.养殖粪便及废弃物污染引发疫病。养殖生产中粪便及废弃物是必然的产物,如果处理不及时,达不到无害化,粪便及废弃物中病原微生物就会污染饲料、饮食等,或者经空气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如粪便中存在着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还有寄生虫病虫卵也会通过污染传播。

6.免疫抑制引发疫病发生流行。病原微生物、各种毒素、饲养环境的污染、天气变化异常,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引发免疫抑制。发生免疫抑制导致机体抵抗率下降,对病原体的侵入高度易感,导致疫病不断不断发生。

7.滥用抗生素引发疫病发生。长期滥用抗生素对动物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对动物的肝、肾、肺、肠道及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损害作用;有的抗生素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使动物机体抗病力低下,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起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还有的抗生素长期使用,会使病毒毒株产生耐药性或者产生毒株变异,引发新的疫病。

疫病风险是养殖业较大的风险,每个养殖场都要根据当地实际和疫病发生的原因、疫病流行规律趋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和控制,保持畜禽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作者陈洁(农业部农业发展中心研究员).

[2]《目前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与防控对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 吉林长春 万遂如.

猜你喜欢

应对风险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