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2018-10-16杨建升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立足美术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从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利用乡土资源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簡介:杨建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小学教师。(山东 潍坊 261000)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101-02

2015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可以说这是一份比较权威的研究报告,为以后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指明了方向。

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五个主要部分。至于具体的执行途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教学重心的挪移》一文中也做了明确阐述,即探究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式。这一系列的理论论述,为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总体指导和要求。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呢?

一、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兴趣而是被动地接受,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只有构建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的美术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发挥才能的舞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关键在于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1. 实物激趣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实物具体可感,易于观察,便于操作,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做年历》这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不同的年历,然后指导各小组仔细观察,分析年历的组成部分和制作素材,找出共同点及不同点并记录下来;然后各小组讨论交流,互为补充,完善对年历相关知识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参照年历,根据手中的材料自行设计一份年历。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实物贯彻教学的始终,既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2. 小组竞赛法。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组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湘教版”一年级(上册)《大家一起画》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因为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知识,因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活动:老师讲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分组以漫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纷纷画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使用方法。等各小组都完成画作后,让学生组内互相交换作品,议一议、评一评,把评出的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最后,让获奖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用的彩笔、纸张,以及使用方法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还会较为深刻。

3. 多媒体激趣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用工具,因其具有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恐龙的图片、视频,既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于远古恐龙时代,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审美认识和情感态度等去识读恐龙图像。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美术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在教学《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丽多变的线条,如黑板边的直线、花坛上的弧线、花叶子上的锯齿线等,这样的引导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竟然藏着这么多美丽的线条,而且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这样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提高了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创造美。美术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画出一张画、剪出一张剪纸、做出一个泥塑,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在创作时能够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水墨动物》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进入农家,仔细观察活灵活现的鸡,然后交流和讨论公鸡与母鸡、静止的鸡与动态的鸡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根据自己的爱好现场写生,教师负责引导与补充。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对鸡的深刻认识,又提高了绘画技能。

三、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实现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培养。”由此可见,运用乡土资源,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认知美术,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小学所处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取材方便,教学时合理地引入,有利于学生亲自体验到家乡的美术文化与艺术技能。例如,在教学“剪纸”等内容时,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民间,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欣赏剪纸艺术的魅力、学习民间艺人的剪纸技能。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剪纸文化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倾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尽量采取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促进学生逐渐走向成功。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画的真好!”“没问题,你肯定行!”等;也可以采用肢体暗示,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等;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建立QQ群,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提高师生互动效率,让师生的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构建起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若干建议[J].中华少年,2016,(8).

[2] 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

[3] 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 2016,(4).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