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剪模式对幼龄茶树树冠生长的影响
2018-10-16江新凤杨普香彭焱松李文金童忠飞蔡海兰李琛
江新凤 杨普香* 彭焱松 李文金 童忠飞 蔡海兰 李琛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 2.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332900)
修剪是茶树树冠培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是依据茶树生产发育的内在规律,结合不同茶树品种、栽培方式、生态条件、管理条件等,控制和刺激茶树营养生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茶树高产、稳产、优质,保持树势健壮,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关系很大,同时也能为茶园管理、采摘机械化提供条件[1]。一般地,幼龄茶树一年至少可以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定型修剪后,树干渐壮,分枝增多,初步形成良好的采茶面,树冠高度较一致有利于以后采茶机械化[2];处于生产期的成年茶树,在秋后或者早春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的管理模式,剪去残留的夏秋梢,对茶树进行修整[3],能有效促进次年春茶的萌发,而整形修枝进行树冠的整形和修枝,不仅能使茶树充分利用空间,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树势,而且通过整形和修枝,可以有效地除去病虫枝、弱枝、过密枝,达到减少虫害发生的目的[4]。
目前,江西省大部分茶叶产区幼龄茶树修剪管理措施不科学,经常采用投产茶园修剪方式,造成茶园投产后,树冠不合理,生产枝过早衰老,导致产量下降。为探索适合江西省新植茶园茶树修剪模式,形成茶园后期持续高产的树冠模式,笔者特开展了此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茶树品种
试验地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县)生态观光茶园。
供试茶树品种[5]为浙农113(浙江品种)、鄂茶1号(湖北品种)、名山白毫131(四川品种),均为2011年种植的、生长一致的无性系良种。
1.2 试验处理
各品种前期定型修剪处理相同[4],进行二次定型修剪,第三年(2014年)设置试验处理。常规修剪(CK):两次修剪,春茶前选择性修剪,夏季深修剪;处理一(T1):一次修剪,春茶前选择性修剪,以后全年不修剪;处理二(T2):两次修剪,春茶前选择性修剪,夏季选择性修剪。
修剪处理标准及修剪时间如下:春茶前选择性修剪为修剪掉离地45cm以上的骨干枝,保留低于45cm高的主要侧枝,修剪时间为2014年2月3日;夏季深修剪为2014年7月20日离地55~60cm修剪茶树;夏季选择性修剪为修剪掉离地55cm以上的骨干枝,保留低于55cm高的主要侧枝,修剪时间为2014年7月20日。
修剪机械为川崎双人弧形修剪机(SM110)。
1.3 调查指标
1.3.1 萌展值
萌展值[6]=∑(各类芽数×各类芽代表值)/芽总数。各类芽相应代表值:休眠0,萌动1,鳞片展2,鱼叶展3,一芽一叶4,一芽二叶5,以此类推。选择春茶萌发期某个时间进行观察。
1.3.2 树势指标
定期调查[7]茶树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小桩直径、芽梢长度、叶层厚度等指标。
1.3.3 鲜叶生化成分与检测[7]
生化成分样采用春季第一批一芽二叶,微波固样,70℃烘箱内烘干。 水浸出物检测参照GB/T8305-2013国家标准;咖啡碱、茶多酚检测参照GB/T8313-2008国家标准;氨基酸检测参照GB/T8314-2013国家标准。
1.4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修剪处理对春茶萌展值的影响
表1为2015年4月10日调查的不同茶树品种各类芽数个数(20cm×20cm方框内)结果,结果显示,茶树品种浙农113处于腋芽至鱼叶状态的芽叶分别为CK的13.6个、T1的10.3个及T2的8.2个,CK、T1、T2处理一芽二叶分别为29.8个、32.6个、37.3个。茶树品种名山白毫131,CK、T1、T2处理腋芽到鱼叶分别为7.1个、4.2个、1.8个,一芽二叶分别为17.8个、30.6个、39.4个;茶树品种鄂茶1号,CK、T1、T2三个处理腋芽到鱼叶分别为2.5个、6.3个、3.8个,一芽二叶分别为20.6个、28.3个、27.6个。
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春季萌芽期浙农113与名山白毫是要早于鄂茶1号,同时修剪的不同处理间,T1、T2是要早于CK的,采用区别于常规修剪方式有利于促使芽叶的萌发。萌展值方面,3个茶树品种在不同处理模式下,T1、T2较CK处理萌展值高,T2的效果更明显,说明夏季选择性修剪或留养均能促进春季茶芽早发。
表1 各试验处理萌展值观察结果
2.2 修剪处理对树冠形成的影响
修剪处理对茶树树势生长的影响如表2所示,树高方面,浙农113茶树品种T1>T2>CK,名山白毫131茶树品种T1>CK>T2,鄂茶1号茶树品种T1>T2>CK;树幅方面,浙农113茶树品种T1>T2>CK,名山白毫131茶树品种T2 >T1>CK,鄂茶1号茶树品种T1=T2>CK;主干直径方面,浙农113茶树品种T2>CK >T1,名山白毫131茶树品种T1>CK>T2,鄂茶1号茶树品种T1>CK>T2;小桩直径方面,浙农113茶树品种T2 >T1>CK,名山白毫131茶树品种T2>CK >T1,鄂茶1号茶树品种T2 >T1>CK。结果表明,树高、树幅方面,3个茶树品种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T1高于处理T2高于CK,说明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T1、T2处理模式,均能增加树冠高度,扩大树冠幅度,有利于茶树形成宽大的采摘面。茶树主干直径方面,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浙农113茶树主干直径T1大于CK和T2,名山白毫131和鄂茶1号茶树主干直径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修剪处理对茶树小桩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表2 各试验处理树势生长情况表 单位:cm
注:处理间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显著差异,下同。
2.3 修剪处理对春茶发芽密度及百芽重的影响
从表3可知,浙农113茶树品种芽叶密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是T2、T1、CK,名山白毫131茶树品种芽叶密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是T2、CK 、T1,鄂茶1号茶树品种芽叶密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是T2、T1、CK;不同处理的芽叶百芽重方面显示是浙农113、鄂茶1号两个茶树品种的大小次序是T1>T2>CK,名山白毫是T2 >T1>CK。
从不同修剪模式对茶树新梢芽叶密度及百芽重的影响来看,与CK相比,T1、T2处理模式均增加或显著增加了茶树新梢芽叶密度,但百芽重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幼龄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春、夏季适当的选择性修剪有利于提高茶树芽叶密度和百芽重。
表3 不同修剪模式对茶树新梢芽叶密度及百芽重的影响(2015年)
2.4 修剪处理对鲜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从绿茶品质成分来看(表4),与CK比较,T1、T2处理的绿茶新梢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下降,酚氨比明显下降,对绿茶品质成分形成产生有利影响。修剪模式对水浸出物的影响,在各品种间表现一致,均为T1>T2>CK,说明对于幼龄茶树,春茶前选择性修剪有利于茶叶品质形成,夏茶修剪宜轻不宜重。
表4 各试验处理主要生化成分比较
3 讨论
茶树修剪是茶园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农艺措施,幼龄茶树通过定型修剪,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促进侧枝健壮成长,增加茶树树幅,使得茶树早成园、早高产;青壮年茶树修剪处理可以扩大树冠的采摘面积,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使得茶树新梢生长健壮,增加发芽密度。现有的传统茶园修剪技术,是为了提高鲜叶产量,一般只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3~5cm进行轻度修剪,或者剪去树冠面上的突出枝条和树冠表层的3~10cm,有的茶叶产区甚至直接每年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这些修剪模式虽能达到刺激茶树生长和提高育芽能力的目的,但是茶树芽头密度较小,质量较低,同时未能有效地除去树冠内部和下部的病虫枝条、细弱枝条和枯老枝条,为茶园的害虫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也增加茶树的养分消耗,不利于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
研究表明,茶树冠幅、树高随树龄增大而增加,2龄茶园茶树的树冠、树高分别为1龄茶园的2倍,到10龄茶园,冠幅增加约7倍,但树高仅增加约1倍,这是由于茶树不断修剪和采摘的原因。幼龄茶树地上部生物量随树龄增大而增加迅速,从1龄茶园到5龄茶园,茶树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约32倍,到10龄茶园,地上部生物量仍保持增加趋势,但增加平缓,与5龄茶园相比,10龄茶园茶树仅增加71%左右[8~9]。这是由于幼龄茶园茶树主要目的是培养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骨架枝,增加侧枝分生密度,扩大树冠覆盖度;而进入正常采摘期的成龄茶园茶树分枝层次和骨架基本形成,树势已基本保持生长动态平衡,主要目的仅是促进营养芽的萌发和生长。
实验结果表明,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以后,采用不同方式修剪(T1、T2)均能有效地培养茶树树势,同时能促进茶树水浸出物含量的提升,且改善制作绿茶的酚氨比例,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