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精英石墨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地下开采方案
2018-10-16易承生陈卫东
易承生 陈卫东
(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2.湖北联投恒达石墨有限公司)
石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我国石墨矿石主要为晶质(鳞片状)和隐晶质(土状)2种,其中晶质(鳞片状)石墨矿床为主要的矿床类型[1-2]。晶质(鳞片状)石墨矿床因其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具有平行方向极完全解理的特性,传统观点认为不适合进行地下开采,国内外也鲜有晶质(鳞片状)石墨矿床地下开采的研究成果报道。随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大、中鳞片石墨需求的日益增大,以及优质大、中型鳞片石墨矿露天过度开采造成剥采比越来越大,开展晶质石墨矿地下开采的研究十分必要[3]。本研究以湖北精英石墨矿为例,通过对其开采技术条件及地下开采方案进行详细分析,供类似矿床开采借鉴。
1 矿山概况
精英石墨矿床属区域变质成因矿床。晶质石墨矿体呈似层状、藕节状产出,矿体厚度为2.0~15.22 m,平均5.9 m,厚度变化系数为63.85%,平均品位为8.35%,品位变化系数为34.7%。矿体中间部分厚大,东西走向变薄;矿体走向NE,倾向SE,呈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120°~170°,矿体倾角平均为57°。矿区石墨均呈鳞片状产出,片径在0.15 mm以上者占60%,属大鳞片型晶质矿石。矿区构造较发育但对矿体未构成破坏。矿体顶板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辉长辉绿岩、大理岩,底板以大理岩为主,偶有斜长片麻岩。片麻岩构成了矿体的直接顶底板。矿床位于山区,矿体在地表虽有露头,但出露较薄,矿体真厚度平均为5.9 m,延伸较深,采用露天开采剥采比过大,对地表的破坏影响范围较广;受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矿区浅部矿体品位较低,故不宜采用露天开采方式。
精英石墨矿开采对象为位于1 080~500 m水平的矿体。矿体走向延伸长1 180 m,沿倾向最大斜深300 m时的见矿厚度为2.23 m,品位为10.96%,矿石松散系数为1.5,自然安息角为38°,矿石密度为2.73 t/m3。
矿区内分布有龙潭河—谭家河水系。龙潭河流量为0.1~0.56 m3/s,极值可达100 m3/s。根据宜昌气象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推算,矿井最大暴雨(频率20%)时最大渗水量为1 296 m3/d。矿区矿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水月寺(岩)群富铝质片岩、大理岩岩组和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岩组。区内主要为含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前者位于风化带以下,具有承压性[4-5],后者位于风化带中,无承压性。根据矿区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可知单位涌水量为0.095~0.204 6 L/(s·m),渗透系数为0.037 7~0.273 7 m/d,富水性属弱—中等级。矿体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并以裂隙泉(侵蚀泉)形式排泄为主,泉流量为0.02~0.48 L/s。井下涌水主要为地表水通过岩层裂隙补充。可见,精英石墨矿属中等的以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直接充水型矿床,矿区水文条件适宜进行地下开采。
矿区地层较完整,工程地质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区内花岗岩、辉绿岩、大理岩及石英岩属坚硬岩石,黑云斜长片麻岩、片麻岩、含石墨云母片麻岩、石墨片岩属半坚硬—软弱岩石。
矿区主要发育节理、裂隙、片理层理类Ⅳ级结构面,另外,岩体中节理裂隙和风化裂隙也普遍发育(图1)。岩体中节理裂隙最发育者为密度14~33条/m的辉绿岩(脉),其次为片麻岩和大理岩,密度为6~12条/m。裂隙发育走向以占41.1%的近SN—NNE向为最;裂隙宽度为0.2(片麻岩)~5.3 cm(辉绿岩脉)不等。区内裂隙显现出由浅部向深部宽度变小的特点。
图1 精英石墨矿结构面发育特征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在进行适当支护的条件下,工程地质条件适宜进行地下开采。矿区为地震烈度6度区,地震加速度为0.05 g,属地壳相对稳定区。矿区位于鄂西山区,远离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地下开采对山区植被和林区的影响不大。矿坑排水对地下水、地表水质量影响不大,矿石放射γ值低,矿区环境条件适合进行地下开采。矿床顶底板岩石完整度高,多为半坚硬—坚硬岩石。综上所述,对精英石墨矿床进行地下开采具有可行性[6]。
2 开采方案设计
2.1 斜井选择
斜井开拓的优点为施工便利、灵活性大、井下运输距离短,沿矿体下盘掘进不会压占宝贵的矿产资源;其缺点为运输能力较小,向深部延伸困难,采用多中段提升时生产组织较为复杂、维修费用较高。竖井开拓的优点为提升能力强,运输提升组织方便;缺点为石门长、工程量大、竖井施工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经过对2种开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可知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在建井施工期可节省投资712.8万元,竖井开拓在年经营费方面比斜井开拓少150万元,故矿区宜选用斜井开拓方式。
2.2 开采方法选择
根据精英石墨矿矿体特征,适宜的采矿方法有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平底结构)、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漏斗结构)、上向充填法等[7]。考虑到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经济因素及矿山生产水平,首先应舍弃上向充填法,其余3种方法特点对比见表1,经济技术对比见表2。综合分析表1、表2可知: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优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平底结构的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以下简称“平底法”)适合于较厚矿体开采,漏斗结构的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以下简称“漏斗法”)适合于较薄矿体开采。
表1 采矿方法特点对比
表2 采矿方法经济技术对比
2.3 开采方案
2.3.1 采矿方法构成要素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体厚度在8 m以上者采用平底法(图2),矿体厚度约4 m时采用漏斗法(图3)。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度40 m,高度40 m,宽度即为矿体厚度,平底法分段高度10 m,顶柱高度4 m,间柱宽度6 m。漏斗法分段高度6 m,顶柱高度3 m,间柱宽度6 m,漏斗底部结构,均为垂直矿体每隔6 m布置1条出矿漏斗。在矿体下盘矿体与岩体交界处,平行于矿体布置1条出矿巷道。在间柱中靠下盘布置1条人行通风天井,采场中央靠下盘布置1条切割天井,与充填平巷相连。
2.3.2 采切及回采出矿
平底法采切工程为先掘进出矿平巷、人行通风天井、切割天井,然后掘进出矿斗川、斗颈、分段凿岩平巷,最后劈漏、拉切割槽和充填平巷。漏斗法为首先掘进紧贴底板的人行通风天井、切割天井和漏斗颈,然后掘进分段凿岩平巷,最后劈漏、拉切割槽和充填平巷。矿块内按分段回采,上分段应超过下分段6 m以上,以确保上分段在下分段矿体上进行凿岩。爆破落矿后首先进行通风,排出炮烟,然后进行巷道顶板撬毛,对局部不稳固地段进行支护处理。爆下的矿石采用扒渣机带V型矿车出矿。
2.3.3 采场通风及地压控制
新鲜风流由阶段脉外运输平巷,经穿脉进入出矿巷道,清洗工作面后,污风从斗川进入采场,从通风天井引至上部回风水平后,进入回风石门,经西回风井排出地表。在采场落矿过程中,作业人员不直接暴露在空场下,只要保证巷道稳定,作业过程较安全。随着空场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的增加,顶板稳定性会有所降低,需要预防冲击地压的产生,并提前进行安全预警。矿房开采完毕后,应进行大量放矿,封堵底部的出矿口,从充填平巷将掘进的废石充填至采空区中,采用浆砌片石方法,每隔3 m砌1个条带,高度为1.51 m,厚度为0.3 m,与顶板相接。顶板一旦出现不稳定现象,应立即采用浆砌方式处理。
顶柱、间柱和底柱作为全矿地压管理和控制合理采矿顺序的有效措施,不予回收,保护地表河流的保安矿柱也不予回收。空区采用干式充填法进行处理。漏斗法矿块生产能力为160 t/d,采准带矿率为16.24%。平底法矿块生产能力为250 t/d,采准带矿率为13.44%。
2.4 基建采切工程量
经计算,基建矿块数为4个,其中2个矿块回采(用平底法开采1个矿块,用漏斗法开采1个矿块),2个矿块备采(平底法与漏斗法各1个矿块)。平底法工程量为3 219 m3,漏斗法工程量为2 765 m3,合计工程量5 984 m3。
图2 平底法原理
图3 漏斗法原理
2.5 通风系统与安全措施
依据开拓系统布置、矿山类型、通风效率要求等因素,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扇安装于西侧回风斜井井口。经计算,精英石墨矿井下开采所需风量为51.60 m3/s,万吨耗风量为3.44 m3/s,因此,井下通风量能够保证人员安全。
精英石墨矿主斜井、副斜井内设置人行踏步,西回风斜井内也设置人行踏步,为第三安全出口。主副斜井及通风斜井井口15m范围内采用C20混凝土浇灌支护,净断面尺寸为3.0m×2.8m,净面积为7.76m2,支护厚度为200mm,其他部位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8-10],支厚厚度为120mm。中段平面采用沿脉加穿脉布置形式,中运输大巷铺设单轨,每个中段设1处双轨调车场。巷道采用1/3三心拱断面形式,净断面面积为9.88m2,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层厚度为100mm。主要井巷工程支护中,除主副斜井喷混凝土厚度为120mm外,其余地段喷混凝土厚度均为100mm;主副斜井、井底车场支护形式采用喷锚网支护,其余巷道采用喷锚支护。井巷工程的软弱层及稳定性差的地段采用钢拱架支护(图4)。
图4 钢拱架支护
3 结 语
详细分析了湖北精英石墨矿开采技术条件,通过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进行地下开采,并对地下开采方案进行了设计和阐述,对于我国晶质石墨矿地下开采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