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尔根·刚泽尔手风琴作品《意想曲》的演奏技术探析

2018-10-16傅天琪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型风箱手风琴

傅天琪

引 言

德国作曲家于尔根·刚泽尔①于尔根·刚泽尔(Jürgen Ganzer)1950年生于德国波茨坦。他自1960年起学习手风琴,于1969年进入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Hochshuler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同时学习手风琴和作曲。演奏方面,他曾于1972年获得世界著名手风琴赛事——德国克林根塔尔手风琴比赛一等奖;同时在创作方面,他又于次年获得民主德国广播电台作曲比赛(Composition-contest of Radiostation of DDR)一等奖。是20世纪以来活跃在世界手风琴创作领域的作曲家之一,作品涉及广泛。他的手风琴作品,形式新颖、体裁广泛,涉及了手风琴与室内乐、交互式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的结合。其作品立意独特,多表现出20世纪新音乐的思想形态特征,如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本身的探索,对精神意识领域的探索。最重要的是,他进一步拓展了手风琴演奏的新技术,使其表现形式更加多元,诸如敲击风箱、频繁转换变音器、刮奏键盘、七和弦的频繁使用等。

《意想曲》是于尔根·刚泽尔极具个性化特征及实验性意义的作品,音乐中折射出的,是他对生命存在形式及意义的思考与诠释。他对这首作品的内容曾作出概性的诠释:作品表达了一种抽象的意象,而不是具体事物,这首乐曲甚至可以理解为音乐在表达某一刻的情感②引自笔者与刚泽尔教授的邮件。。在他的作品中,并不是想创造一个音乐的新世界,而是试图在遵循20世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更适用于手风琴的新音乐语汇。因此,在《意想曲》这部作品中,刚泽尔更展现出其先锋、激进的一面,致力于对个体化情感的发掘,以生命意识和生存体验为宗旨,并将其植根于手风琴创作之中。

通过分析,作曲家希望通过其作品所体现的美学思考,是一种试图将“生命永恒轮回”哲学思想与个体主观意想差异兼顾共融的理想状态。该美学思想的缘起大致可从两个方面追溯。一方面,作曲家受尼采哲学思想中“虚无主义”和“永恒轮回说”的启发,以期音乐呈现出“生的挣扎、死的虚无”这一普世性的生命模式。而虽然如虚无主义者所坚信的那样:“一切发生的事件,都是毫无意义的和徒然的。”③朱光潜:《朱光潜谈美》,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48页。但同时,另一方面,叔本华理论中的“生命意志”也不能被忽视,简单来说,生命个体间意志欲求的差异正是我们情感的缘起。刚泽尔在创作上,将两者很好的融合,他试图在创作中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价值理念:虽然,生命就是以相似的程序、一次次发生又消逝的轮回,但若将其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客体看待,则它之于不同的生命个体而言,又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也即客观事物在我们主观意识中所产生的“意象”。而作曲家本人也对“意象(I-magine)”一词特别作出解释。他认为,音乐并非文字,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特殊的诠释手法,而由此在我们脑中产生出的“意象”,如同我们为客观事物带上的“面具”,即这种“意象”使听者对音乐描述对象的认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到《意想曲》这部作品中,如果将既定或共性的创作技法作为音乐构建的恒定因素,那么音乐中展现出的个性化特征则是作曲家主观意想的结果。例如,在作品第一、三乐章中,作曲家就对其所使用的十二音技法稍作改动,而使音乐最终更符合作曲家“意想”中的形象。如谱例1中所示分别为第一、三乐章中所使用的十二音序列原型(O)及其倒影。在谱例中所给出的两个倒影(R)均没有严格按照原型进行移位处理,在第一乐章倒影音列中第11音,以音代替了原本的E音。同理,第三乐章倒影音列中的最后一音,也用bB代替了原本的音。而如作曲家所言,他做这样个性化处理的原因,是他认为实际的音响相较于严格的序列,在其意想的描绘与表达上,更为重要。

谱例1.

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各乐章风格迥异、个性鲜明,所涉猎的作曲技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相应的,四个乐章在演奏上也各不相同,甚至涉及到运用新音色的演奏技巧。因此,一方面,在演奏中,演奏者如何正确运用演奏技术和恰当处理音色音响,可能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为演奏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在创作上,适当结合对作品核心结构特征的剖析,能够使演奏者对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风格及作品本身的整体结构布局情况更加明晰,从而使其演奏时情感表达更加清晰、层次更加细腻。第一乐章灵活地运用十二音序列,并加入复调式织体,两者巧妙结合,使乐曲在演奏中流畅自如,主题隐藏于多声部织体中,千变万化,对演奏者的手指触键提出细致化和匀速运动的高要求,同时第一乐章的力度对比鲜明,风箱的控制与设计尤为重要;第二乐章更是突破传统规整的节奏节拍的束缚,加入长音衬托的和声变换,是对手指控制力的考验;第三乐章的敲击风箱与使用变音器音色,要求演奏者有强烈准确的乐感;第四乐章的宽阔音域和三和弦快速交替形成的爵士乐节奏,对手指快速跑动带来新的技术难点。

一、多声部织体的触键技术探析

1.复调织体的触键方式

第一乐章按照序列原型形成四个声部依次进入,类似于弦乐四重奏,明显的持续性织体,各声部依次叠入,层层展开。但是,在真正的弦乐器演奏中,不能在同一音域中保持同步发声,而手风琴是簧片乐器,声音具有持续性,便于以单独的声部对中心音进行强调,不同步进入的音,在纵向上形成完整的九和弦的和声效果,具备声音的叠加性。同时,它适合演奏流动的旋律织体,在手指跨度范围内可叠加和弦音的密度,演奏开放性和弦。因此它兼容并包,便于复调织体的演奏。右手是序列音原位的依次进入,而左手是序列音的逆行。左右手互相配合下形成复调织体的交相呼应,因此,要突出每个音的循序进入就应在演奏中注意触键技术。右手以连音的手指触键方式为主,依次奏出十二个序列音,每个音符扎实清晰,并做到有层次感。演奏第一个音符,触键精细、清晰,手指第一关节用力抓键,第二个音符出来之前,不间断风箱的气息,并准备好第二个音的落键,使两个音之间尽可能的连,延绵不断的出现十二个音。同时,左手低音c作衬托,左手键钮不需要完全按下,按1/2深度即可,以免声音太重掩盖了右手的音列进行。右手在序列音进行的同时,还隐藏着一个持续音声部,在第一句中是下声部,第二句是上声部,第三句之后,便是声部交替持续的进行。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明确持续音是如何连接的,使持续音声部之间换指自然,力度分配合理,每句强调的重点不同,因此,相应的每个指头的力度就会大不相同。比如,第一句要突出上声部的序列音原型,拇指力度相对较弱,而2、3、5指抓键力度要加强。第二句则是4、5指的高音声部力度要弱,1、2、3指的中声部抓键力度加强。

谱例2.

在第三句之后,频繁地出现五连音和三连音,并要求力度为突强或突弱。在演奏中,要将手指力度均分,慢练体会匀速的感觉,手指注意放松,使连音中每个音都利索清晰。而处理突强转换到突弱音时,注意手指力度的变化,反应敏感快速。这种演奏处理技法营造了一种紧迫感,达到瞬间的意象改变,由静谧转到爆发,演奏者要有两者的对比设计,既要突出每个音的个性,又可以使音与音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连接。这种带有突然性的演奏,可以慢练先稳定下来,形成固化的模式,每次练习都要尽量做到一致。

谱例3.

2.主调织体的触键方式

第二乐章是快板,十六分音符的固定音型形成pp的力度进行循环往复的演奏,采用不同的节奏型对在序列音进行线性陈述,非周期性的律动使这一乐章如行云流水般蔓延开来。右手两个声部,同音以延音的形式在高声部作衬托,十六分音符在中声部围绕中心音迂回环绕,左手和弦在低声部以持续长音的形式持续反复律动。

谱例4.

1、2、3指的运用,只需要轻巧的触键方式,4、5指力量加重一些,抓键牢固,并随着旋律控制风箱的强弱。演奏者应注重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负责音组的手指匀速弹奏。均匀而快速的演奏对触键的技术要求更为精准,将力量集中在指尖,贴键演奏,力量转移到下个手指之后,快速离键。十六分音符要做到饱满连贯,乐句连接与持续音转换之间协调而流畅无缝隙无痕迹,力量的转移精确迅速。练习时放慢速度,加强每个手指的独立性,将每个乐段演奏流畅连贯,跌宕起伏。同时,这一段运用了半音的上下行,演奏半音阶要注重音与音之间的流畅与均匀,做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颗粒感。因此,手指不要抬起做到贴近键盘,尽量的低触键,尤其在穿、跨指时,手指不要有多余的动作。在穿跨前明确手指的移动方向,平移手腕,下行时可依据重心下降的原理,手腕压低;上行时,手腕可平移向上一点。主题与再现演奏法则是一致的。

在乐章的中间段,出现高声部的小连音,与左手错开,形成此起彼伏的旋律形态。左手低音变成两个声部,长音衬托加音组的重复循环。

谱例5.

演奏中要突出对比的织体,与前面的右手中声部模进作对比。左手的重音以及持续音与右手的断音交相呼应,你进我出,找出旋律重音,变化的下行级进要演奏清楚,加重音量,使线条明朗。右手拇指演奏的断音均是同一个音,长时间的相同动作容易疲劳,肌肉紧张,因此,拇指应学会迅速放松,触键面积尽量小,离键速度尽可能地快,拇指把握好平稳度。最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交织复杂的音乐织体时,右手负责长音演奏主旋律的手指,应抓住键盘,负责断音十六分音符的手指应按键浅一些,力度减弱,使低声部轻盈有跳跃感。最后,还应该运用演奏者的内心听觉与乐感来划分多声部的织体交替。

3.音型化织体的触键方式

第四乐章低声部运用左手的传统低音演奏,以和弦音型化的固定节奏形态,与右手的两个高中声部进行交错式的对比。自由低音手风琴左手键钮设有切换器,可随时切换成传统手风琴的和弦状态。低音和弦是以欢快的固定节奏形态出现并贯穿整个乐章,辅之以空拍的加入,使节奏型简短有力,个性鲜明。左手在弹奏时,要短促有力,充分按键钮,使左手音型律动感十足。而右手的长音持续音和短促带休止的八分音组,形成鼓点式的进行,活泼而热烈。音符成为装饰性的功能属性,而节奏则成为主要的欣赏对象。

谱例6.

右手音与音之间跨度较大,中段的和弦连接速度是急板。因此,在演奏中应把握和弦跳进的触键方式。可以先做手腕练习以保证手腕手指的放松,体会力量落在手指尖上的触键。适当加入和弦练习,训练手指之间的扩张度。练习开始前,首先保证手指贴键,支撑好手框架,手腕是轴心功能,放松灵活,手指第一关节用力抓键,指尖下键后,迅速离键。同时注意横向线条的流畅性,连接平稳,手指抬起的力量带动手腕,不可手腕带动手指,造成整个右手紧张。演奏时值要充分,熟悉掌握横向和弦转换的轨迹之后,再快速演奏。

二、风箱的演奏技术探析

1.风箱的设计与控制

风箱如同手风琴的心脏,灵活、有度地运用风箱是一首作品能够被成功诠释的关键。风箱就如歌者的呼吸,朗诵者的气息,与声音相伴而生,并控制音色的动听与否。《意想曲》中,在开头的篇章中,就涉及到风箱的巧妙设计。由于在第一句的长句之后,是左手局促而强烈的短句,并伴之突强的力度,因此,第一句的长句应以合风箱的动作设计为最佳。(参见谱例2)突强的短句在合风箱的动作中,是不能够充分展现力度对比的。因为左手不仅要做力度的加强,还要控制合风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突强的力量。而经过先合后开的设计之后,所有具备突强特征的左手演奏的短句,都能够在开风箱的时候得到合理的解决。突强的演奏应保证风箱是打开的。此外,在第一乐章中还应注意的是,所有的长句子都不可以断开风箱,必须完整的完成每一个长乐句。换风箱可在三连音、换变音器、空拍之后,调整风箱的开合。在演奏突强的音组时,容易造成猛拽风箱,发出的声音燥而不圆润,正确的风箱使用要尽可能的平稳且具有连续性。尤其在演奏这个特强音的时候,风箱在发音之前要绷紧,随后在音符的渐弱下,马上减缓风箱运动,这样奏出的音就表现力强。

第二乐章的旋律特征是持续音音型,延绵不绝的旋律特征。旋律线条以级进的上下行为主,围绕某个中心音,迂回环绕。因此,风箱的运用应随旋律的强弱起伏为依据,随之增减拉风箱和回风箱的力度。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风箱的原则就是不管曲子多么雄壮或是多么柔和,风箱总是平稳的进行,并且在换风箱时,总是不留痕迹,婉转自然。力度与速度保持均衡,转换点是要在一句最后一个音结束的瞬间迅速开始的,既没有前一个音的遗留,也不要有开始的犹豫,转换点与左右手开始的音是同步的。这个过程是迅速有力的,尽量使风箱转换前后声音保持均匀,不要有中断的感觉。在第二乐章中,可以使用风箱来划分连音句子,高声部长音旋律结束之时,可迅速改换风箱。第二乐章风箱控制的特色是弱而不断,强且持续。同时对风箱的音量大小控制要求严格,标记力度为pp的乐句非常多,但是每个pp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如何区分,就要结合乐句之间的联系体会力度的差异性,音量的大小总是相对的,要充分理解乐曲进而有层次的对风箱音量进行设计。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它有主部、发展和再现三部分组成,那么主题呈现部分应以叙述的方式缓慢轻声的诉说,风箱平稳进行,乐句之间迅速换风箱;而发展部分材料比较丰富,三声部对比和交互进行,是风箱绷紧,给足力度的部分;再现部再现主题并结束,回归平静。因此风箱应相对平稳,开合风箱的力度减弱。尽管有相同的旋律线条,但是由于其位置不一样所呈现的意义也不一样,那么风箱使用的技术就大不相同。

第四乐章主要是和弦连接的演奏与顿音的风箱运用。风箱在下键一瞬间绷住,找到风箱用力与右手发力的结合点,同步演奏。之后风箱迅速放松又稍稍回收一点,保证顿音的弹性与果断。风箱在演奏和弦的时候,切勿盲目的扯拽,应保证风箱的平稳,在持续的开合中,短促而集中发力,使力量凝聚在和弦音发声点上。这样处理,演奏出来的声音,饱满而有爆发力。

2.风箱开合与演奏者呼吸的一致性

演奏者的呼吸应与风箱的运行相结合,才能将作品的灵魂与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并达到技术上的成熟完美。演奏者的呼吸就是风箱的气息,演奏者心中有音乐,才能把乐感淋漓尽致地通过风箱这种载体表达出来。《意想曲》第一乐章由很多长句子组成,而且每一句都是由复调形态有逻辑的展现,因此,在演奏者开合风箱之时,要调整呼吸状态,结合风箱的顿点,适度给风箱加力度,完成每一个长句子。在连接处,有突强的短乐句,应绷住气息,左手迅速加力,完成突强的五连音,使音乐紧凑、凝聚。第二乐章是由长短句组合形成的连绵不绝的旋律线条。演奏者的呼吸也要有轻重缓急,与风箱的运动节奏有机结合,从容不迫地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演奏出来,赋予琴生命,形成人琴合一的境界。

3.敲击风箱形成音簇的应用及演奏技巧

第三乐章加入了风箱应用的新理念,刚泽尔结合手风琴风箱特点,在使用传统技法颤风箱的同时,加入敲击风箱,从而形成音簇,是刚泽尔结合手风琴自身特色,开发了新的音响,并以此形成乐曲旋律的组成部分,丰富了音色,使作品更具有个性。它的组织技巧促成了新的演奏技术的诞生。这种对乐器本身的敲击与拍打,需要演奏者内心丰富的乐感和理性的设计思考,才能将作品的风格彰显出来。

谱例7.

如谱例7所示,敲击拍打风箱形成音簇,而音簇又是由急速减慢变为缓慢的敲击单元,看似自由,但如何把握演奏的时值、减慢的速度及最后几个敲击状态,是需要仔细推敲的。根据谱面上的力度记号,由强到弱,再到突强,继而减慢到弱,可以设计敲击的对比性强烈一些。在敲击风箱的突强音块时,要瞬间爆发的力量,这样演奏具有较强的震撼。在这里就涉及到敲击的位置,首先风箱必须是微微打开状态,给风箱体内留有气体,找到风箱中下部位,用手掌拍打风箱。此时,手掌呈弧度状态,拍打后的声音,类似于鼓,形成鼓点式的节奏敲击。这部分组成音乐的旋律,有轻重缓急,有内心的挣扎喧嚣,继续描述音乐的意境。敲击风箱控制好力度与呼吸,并将其鼓点清晰的拍打出来。

这一乐章一开始涉及精确到秒的颤风箱技术,突强之后紧接单音颤风箱,力度瞬间减弱,风箱的运行要紧凑凝聚,左手扇风箱的时候跟乐句情绪一致,由强到弱,表现惶恐不安的情绪。第二次颤风箱的出现,是高音区单音与低音区单音交互发声,颤音设计在高音区。高音区的颤抖类似呐喊,表现了惊恐的情绪,达到演奏的最大张力。因此在演奏这两处颤风箱的时候,扇动风箱要有层次感,力度逐渐加强,使情绪慢慢推进到夸张变形的边缘。每一个音都要按键用力,风箱时紧时松,紧接密应,形成紧绷感。这一乐章更多的表达情绪的变幻莫测和内心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变音器音色的运用探析

1.变音器色彩的解析

《意想曲》中三个乐章都涉及到频繁转换变音器,手风琴的变音器不仅可以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也可以扩宽音域,控制音量,改变音色的明暗度,达到既可以抒发坚定明亮的情绪,使音乐宽旷雄壮,也可以抒发柔和忧伤的情感,使音乐深沉悠扬。变音器的使用,增加乐曲的色彩变化,丰富和加强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演奏者应作为“导演”角色,掌握每一个变音器切换的意义、每一种音色的构建,把握全局,将乐曲的画面感清晰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图表1统计了变音器使用情况:

图表1.

纵坐标0-12表示变音器使用的类型,横坐标1-20表示变音器的使用次数

第一乐章中有低音区使用明亮色彩的变音器,高音区部分使用暗淡的变音器,和后半段的高音区使用明亮色彩的变音器,三种使用手法。低音区使用明亮的变音器目的在于主题陈述庄严大气,清晰有层次,音乐基调明朗开阔。高音区是副主题,旋律急促节奏型紧密,使用暗淡色彩的变音器,犹如蒙上了薄纱,缥缈而轻柔,既可以起到与主题作对比的作用,又可以为发展部分起到先抑后扬的效果,并承上启下,预示变化的新材料的到来。最后一部分是再现主题,但不是原样再现,它改变了变音器的色调,把明亮调为暗淡,就像远去的背影或逝去的美好,让我们惆怅却向往,演奏时注意层次感,厚度的累加,逐层深入抒写旋律,积攒情绪。

第三乐章变音器频繁变换,一音对应一个变音器。

谱例8.

高音是小二度音程,采用明亮色彩的单簧管变音器,紧接着出现低音区的单音,采用的是稍低沉些的萨克斯变音器,第三个音出现在高音区,采用明亮的小提琴变音器,依次类推下去,高低音之间甚至超过两个八度,距离差距大,变音器属性跟随音区属性同步变换,产生冲突。在转换变音器的时候尽量安静,不要出现变音器切换的杂音,让两个音区的音无缝连接,激化矛盾,使色彩对比更强烈。

第四乐章的情感基调为活泼自由,轻松愉悦,释放热情,音区相对较高,和弦密集,节奏紧凑。在变音器使用上,作者选择先抑后扬,使用暗淡音色的风琴引出主题,在高潮部分,出其不意的运用全开放的手风琴音色,明亮大气,色彩浓烈,达到全曲情感的迸发点,热情洋溢奔放自由的进入结束,结束部分的三个乐句使用明亮色彩的变音器,干脆利索的进入终止。结束简短迅速,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遐想。在切换变音器的过程中,既要快速流畅又不能让变音器发出较大的噪音,以免影响音乐的连续性。

2.手风琴新音色的演奏技术探析——变音器机械噪音音色的应用

第三乐章变音器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改变音色,而是将变音器切换这一动作的演绎和切换所发出的机械音响作为旋律色彩的一部分,构成了作品内容。形成手风琴的新音色(如谱例8所示),变音器切换发出的声音作为乐音,与前面敲击风箱的音簇一致,由强到弱,再到突强,继而减慢到弱,形成同一种音簇形态由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加深乐曲情感的递进关系,表现躁动不安的情绪状态。快速的转换变音器,首先做到了解变音器的深浅,把握切换的手指力度,均匀的切换。而这一过程,不可以动作粗放,机械的毫无节奏性的变换,而应当设计出律动感,精致灵敏而又逻辑有序的完成这一动作。设计律动,必须回归谱面的表情记号,理解作曲家所表达的意思,突强突弱在减慢的开头与结尾分别出现,而其过程是逐渐消失,因此变音器的变换速度,也是按照表情记号来处理。至于渐慢速度等时值问题,笔者曾采访过作曲家本人,他解释为单纯表达一种主观情绪,可以描述为“感觉”与“幻想”。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对这种新音色的理解和感触,自由设计时值和速度。手风琴新音色的出现,标志了乐器发展进入了新的领域,不仅在作曲方面有所启发,也拓展了新的演奏技术,还为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四、复杂节奏演奏技术的探析

《意想曲》的节奏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突破小节限制的“自由”节奏手法、交错性的节奏形态、节奏单元式的块状结构和变拍子与混合拍子频繁使用造成的节制的失衡。

1.“自由”节奏的演奏技术

演奏第一乐章时,谱面上左手低音尽管保持四拍,但由于右手部分层层叠加,形成一种旋律片段的连续呈示,因此,每一个序列音的进入,要把它演奏成重音,造成一种无强弱拍规律的强音之感。整段便形成非周期性的运动,突破了小节的限制,而成为演奏者内心的“自由”节奏形态。所谓“自由”,是演奏者在理性分析之上,按照序列音的依次出现改变了强弱拍位,从而打破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形成的有秩序的“自由”。(参见谱例1、序列原型1)

序列原型1

在演奏中应注意到作曲家用这样看似无规律律动的节奏形态,却表现了个性鲜明的风格,节奏上的不稳定感为乐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音乐富有戏剧性,在聆听中充满无限的期待。处理“自由”节奏的时候,可以加入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根据自身的理解,适当变换对乐曲的速度处理,让演奏具有不同的表现与可能。

2.交错性节奏形态的演奏技术

第二乐章是交错性的节奏形态为主(参见谱例5),由于速度相对较快,左右手交叉进行,因此对位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左右手的配合需要形成习惯与记忆,可以先抛弃音高转作节奏型的练习,敲击琴键,慢速练习,在不规整当中寻求固化的节奏形态,演奏者内心建立起准确的节奏定位之后,再加入旋律进行练习,寻找契合点,分步解决各个突破。演奏具备持续色彩的连音,需要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同时,注意每组节奏的重音,把握节奏平衡,捕捉乐句开头每个重音的出现,掌握韵律感,演奏交错的节奏形态才能游刃有余。

3.固定音型的演奏技术

第四乐章左手统一采用了两种固定音型,音型1是具有爵士风格的节奏音型,由八分音符和空拍构成了节奏模块,它是全乐章的主导音型,有很强的动力性。再现也引用此音型。音型2的特点是左右手交错演奏,期间频繁转换节拍和调式调性,在鼓点般的节奏中,将旋律推向高潮。

谱例9.

节奏音型1是由休止符与环绕型的音型构成的三声部。演奏时,首先应该把节奏形态提炼出来,单独拍打节奏型,加入音高后演奏需掷地有声;其次重新解构多声部,在左手固定好音型的基础上,单独练习右手的高声部,确定持续长音的旋律特征。音型2是和弦之间的连接,演奏时借助顿风箱的力量,将和弦的连接干脆利落的演奏出来。顿风箱要有控制力,风箱拉出去与收回来的力度都要控制,拉出去有回收的力量,推回来有收束的控制力,不可放任风箱的开合,否则短促的和弦连接会失去活力与弹性。两种音型的演奏都要注意触键点尽量小,离键速度尽量迅速。

4.变换拍子、混合拍子的演奏技术

第四乐章同时具备变拍子与混合拍子结合运用的演奏特征,不断变化的拍子是其突出特色。

谱例10.

主题开始为4/4拍,呈示部分阐述完毕后,在中间段192小节由7/8拍转变为5/8拍,第194小节转换为4/4拍,第195小节节拍转换为5/4拍。再现段后,节拍回归至4/4拍。为了使右手旋律与左手固定音型结合的形式与呈示段一致,节拍上有了调整,205节调整为2/4拍,206节调整为3/8拍。这种不停变换的节奏打破了原有旋律的稳定感,使变换的节奏成为展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演奏时应注意每个拍子的强拍强位,以此找出重音,加强重音力度。

《意想曲》的创作风格在同时代的手风琴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对手风琴音乐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而本文的写作,是试图辅助演奏者在理解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更加合理地运用自身的演奏技术,灵活地演绎作品。本文以音乐本体的技术性剖析为讨论展开的认知前提,分别从触键、风箱、变音器的运用和复杂节奏演奏技巧四个方面,提出具有一定应用、实践意义的演奏技术处理方法。诚然,所有的演奏技术不可孤立的运用,上述四个方面也必须做到相辅相成、共融共通,才能最终很好的完成这首乐曲的演奏。同时,作为审美主体之一的演奏者难免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受到其主观情感和主观认知偏好的影响,而使其最终传达给听众的音响结果有所差异。但作为二度创作,即原创者乐思情感的传达者或传播者,演奏者们也不得不以作曲家本人的情感表达诉求作为其诠释的整体基调。而这也正是我们要将演奏建立在对音乐本体深度剖析基础之上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至21世纪以来,手风琴作品在织体、节奏形态、尤其是新音色的运用上都有大胆的革新。而《意想曲》恰如刚泽尔新音乐探索的一块试验田,作品中所涉及的演奏风格可能更加多元。同时,以演奏技法对作曲家所预期的音响效果进行雕琢,也成为满足新时代音乐审美趋势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音型风箱手风琴
论手风琴风箱的重要性
浅析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