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的一次捐赠
2018-10-16宋代莹
文/宋代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特殊的捐赠仪式。捐赠人已经不在世了,通过执行捐赠人的介绍,已经离世的捐赠人曾祥辉、陈大鸣夫妇生前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又清晰地再现。我和捐赠人同在一家医院工作,但时间上没有交集,作为晚辈,也是这次捐赠仪式的组织方,在捐赠仪式前也只是例行地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人员用车用地等等,因为这样的捐赠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之前捐赠更大数额的资金、更大价值资产的情况也都有,捐赠者慷慨的捐赠行为以及对母校的拳拳之心,是每次都能感受到的。然而这次,除此之外,我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捐赠人曾祥辉老师以及他的夫人陈大鸣老师都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医生,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六十年代曾作为骨干跟随当时派来的苏联专家学习,文革期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甘肃二十年,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并双双荣获“嘉峪关市先进科学工作者”的称号。他们相继离世后,曾陈二老没有子女,他们的亲人依照二老的遗愿,把毕生的遗产30万元,捐赠给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口腔医学专业奖学金,其生前的图书笔记资料,包括曾大夫治疗过的上千例口腔颌面部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等宝贵资料,经过其亲人认真整理后,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我参加的正是这次图书笔记资料的捐赠仪式。
执行捐赠人是陈大鸣老师的妹妹陈大白和她的爱人黄圣伦,陈大白曾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及北京市委教工委党委书记,其爱人黄圣伦也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二位老人都是八十多岁高龄,而且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那天专程赶来我们医院参加这个捐赠仪式。陈大白在介绍姐姐姐夫的生前事迹时,多次表达了对曾陈二位夫妇所代表的那个年代的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据陈大白讲述,曾大夫少年时曾在教会中学读书,打下了非常好的英文基础,工作后非常喜欢看书,特别关注本专业国外新出版的英文版杂志或教材,经常去外文书店,久而久之,与书店老板熟悉了,待有新书出版,老板会打电话第一时间通知他。曾大夫有时也写下书名交给书店老板请他帮着关注什么时候国内有出售的。曾大夫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不惜花大价钱买回,外文原版的书通常价格很贵,有时候曾大夫也采用复印的方法节省一些成本。对这些书,他总是爱护有加,包好书皮,不在上面写一个字,看书的心得体会另外写在一个本子上,字写得漂亮整齐,也很小,天长日久,竟然积攒了几十本这样的“工作笔记”,曾大夫都把他们编上号。那些书经过几十年后,他的亲人在整理其遗物时,打开书皮仍然被保管得完好如新。
曾大夫把经他治疗的病人,不知道是所有的病人,还是他挑选认为有必要的典型病例,用照片记录了病人诊治的全过程,留下来的相册就包含了上千例。每个病例,有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照片,一些照片放在一起,编上号,旁边还备注着病人的病名、预后转归等信息,有的还分别标注拍摄时间,跨度甚至达几十年,童年治疗的病例,几十年后成人的照片居然也在。不禁好奇,曾大夫是如何获得这些照片的呢?他的亲人在整理这些图书笔记时,发现了一封被退回的信,是寄往北京市宣武门一住处,上面写着退回原因是迁址找不到人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曾老写给他的患者的一封信,用红格信纸手写着:某某患儿家长,您的孩子四年前在这里治疗唇腭裂,现在情况怎么样?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照张近照发过来,信封里附上冲洗照片的钱,还有一个贴好了邮票的信封,信封上已经写好收信地址。到此,他的亲人明白了曾大夫是怎么收集到这两千多张照片的,从最初的黑白照,到后来的彩色照片,曾大夫生活的年代还没有数码照片如此普及,即便是胶片也是很昂贵的,况且信息传输也不发达,可以想像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坚持!这种对待患者、对待事业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前面说到曾大夫爱书如命,不肯在心爱的图书杂志上写一个字,但是他的工作笔记却记得密密麻麻,大大小小记录了三十多册。里面有心得体会,经验总结,还有多幅手绘解剖图,在我看来是见所未见的,虽然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我们有了更方便的手段与媒介,也许不再需要手写那么多的字,但从这大量的笔记,我们可看到老一辈人身上那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仍然可以教化到人。
这些图书笔记照片资料都捐给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也许有的文献资料已经过时了,但是它们却把那种人文大爱精神传递了下来,不仅仅是曾大夫个人,他那个年代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口腔医学院一辈辈奠基者、领路人,就这样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他们如此,我们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不也正在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吗,特别是如今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现实,冰冷的世界,更加需要人文关怀,使医患关系重新回到你信赖我、我尽全力这种朴素的应有的层面上去。
一缕阳光驱散黑暗,一滴雨水融化干涸,一片云朵触动另一片云朵,一根枝桠问候另一根枝桠。曾大夫夫妇留下来的图书笔记资料,触动了那天在现场的人,如今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那些时而来浏览的看书人,是不是也有如我那天被触动的呢。
曾大夫的工作笔记
曾大夫治疗过的儿童患者,从4个月至5岁半不同年龄段的照片(从影集中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