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美学
2018-10-16郎景和
文/郎景和
医学跟文学、美学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同源的。8月30日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100周年,习近平主席发了贺电,而且强调提倡重视美育。今天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讨论美学,这正是响应重视美育的号召。
作为医生,我们应始终记住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雷莎修女说过的这句话:“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用伟大的爱心做一些小事情”。一场战争、一场瘟疫、一场灾难,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千百万人丧命,医生的力量其实很渺小,能够救治的也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医生乐此不疲,就因为我们坚持用伟大的爱心做这些小事情。
生命的最初频率是真善美
我相信生命的最初频率是真善美,我们应该保护这个频率,并与之合拍。医学中有美学,美学中有医学,医学美学观念是什么?医生的美学观念是什么,或者是一个医生怎样来培养自己的美学的观念,美学的意识?这值得思考。
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AG Baumgarten)首次提出了美学的概念——研究人和世界审美关系的学科,是人的一种体验,是人的文化生活,甚至是各种生活的要素。美学的历史就是哲学的历史,古罗马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光与光辉。”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一句话“美不在心,不在物,而是心物联系中意象的存在。”从文艺复兴时代到如今数码时代,从达芬奇到现代解剖学,其中的美完全不同,但作为艺术,它将永恒。我把自己当成一名医学和美学的“摆渡者”“老船工”,希望更多艺术家、美学家重视医学的美育。
美学研究可以跟医学有关,美是一种感受,一种情感的表达,可以是非生命意义上的,也可以是生命意义上的。美是核心,是主体。美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感觉的结合。生理快感、社会快感、伦理赞赏,是非审美意义的美。对象、特性、本质、根源是审美意义上的美。美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感染性的、功利性的、社会性的。在社会活动中,有社会美,自然美。习近平讲“金山银山不如青山”,这是自然美,需要创造、需要保护。艺术美、科技美也一样。美可以是崇高的、优美的,也可能是滑稽的、悲剧的。不同的审美认同,就会有不同的审美考量和标准。不同的主体、客体、地域、时间会有不同的审美概念和不同的感受。年轻时,环肥瘦燕,各见其好;年老了,肥也不是,瘦也无聊。
把美的观念应用在医学的各个领域
医学领域的美,包括对生育、宗教、解剖以及医学各方面充满了美的意象。关于中药的描述是很艺术的,你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当归”“何首乌”……甚至屈原的《离骚》里也有很优美的句子。这说明了医学和美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超聆的秩序,这种秩序是由各种永恒存在的“形成”组合的,而我们则从中提取美与真等绝对价值。这便是美学,医学,美学和医学,这涉及到很多审美规律、审美观念,以及它们的统一,它应该是医学和美学结合的最终目标。医学和美学同源,医学中有美学,美学中有医学。
我们可以把美的观念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而不仅仅体现在美容医学中。在医学的各个领域都要讲美学,这对医生成长非常有用。医学人体美,医学科技美,医学艺术美,医学环境美,医学职业美,医学美学的开发和开拓前景广阔。在医学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医学领域中的美及其审美规律,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把美学融入到神圣医学将会是锦上添花,尽善尽美。
医生应该有审美和美的意识
探索医学领域的美与审美的规律,争取健与美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达到医学和美学的崇高审美目标是医学美学的目标。作为真善美集中表达的医生或医学,应该有培养美学的观念和品格,包括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个医生的审美活动,包括审美教育、审美情绪以及审美品格,都必须是美的修养,“修”即调治和提高,“养”即培育、涵养,包括举止、言语、仪表、技艺、情操、思维、品格、知识、交际和能力等。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形成一个医生自觉的、长期的职业和实践训练。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的素质,提高审美的情操,追求崇尚美德,践行医务职责,建立和谐环境,改善医患关系。一个医生的美的修养,包括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形象,完善医生自由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他的智力、技能和进步以及环境和氛围都应该用一种审美的观念去改造,或者是再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仅仅用专业思想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医生也一样,他们必须有对美和道德的眷顾和鲜明的辨别能力。从我们接触病人开始,从我们第一次见面跟病人谈话开始,一直到诊断,要体现关爱,体现负责,体现审美。医学的美无所不在,感性美、科技美、职业美、语言美、环境美、理性美、效果美、行为美、关系美、艺术美……契科夫有一句话: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医生的职业是要求他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