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及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2018-10-16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商丘4766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母细胞实性病理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河南 商丘 476600)

于 山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又称神经细胞瘤)以呕吐、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成人少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分级,神经细胞瘤被划分为Ⅳ级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是一种儿童高度恶性肿瘤[1]。原发性神经细胞瘤多发于脑实质(多见于顶叶、颞叶、额叶)或椎管内、松果体、侧脑室,继发性肿瘤则可位于颅脑任何部位,多起源于肾上腺及交感神经链区域,可沿脑膜和脑脊液扩散[2]。临床上治疗该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案是手术完整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可对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3]。本研究旨在探讨CT及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3~14岁;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术前行CT或MRI检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或存在沟通障碍者;依从性低不配合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将行CT检查的42例患儿纳入A组,行MRI检查的54例患儿纳入B组。A组患儿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83±4.29)岁;B组患儿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8.16±4.47)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A组患儿进行CT检查,采用CT型号西门子,SOMATON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螺距0.579,层厚5mm,层间距3mm,重建速度20幅/s,重建矩阵512×512。B组患儿进行MRI检查,采用GE公司Signa HDxT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自旋回波序列成像,平扫使用常规轴位T1WI(TR=540ms,TE=24ms)、T2WI(TR=4200ms,TE=100ms)、FLAIRR(TR=6000ms,TE=120ms,TI=2000ms),层厚5.0mm,层距1.0mm,视野(FOV)240mm×240mm,矩阵256×256。MR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80ml,采取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采用T1WI序列,行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

1.3 术后病理检查96例患儿术后切取组织标本送检,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突触素(Syn)、神经微丝蛋白(N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CK)、尤因肉瘤标记物(CD99)、血管源性标记物(CD31)、细胞增殖抗原(K-i67)。

1.4 观察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及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该疾病的CT、MRI影像学特点。

1.5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A组患儿中37例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B组患儿中48例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2.2 CT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分析CT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86.49%(32/37),特异度为80.00%(4/5),准确率为85.71%(36/42),见表1。

2.3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分析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87.50%(42/48),特异度为66.67%(4/6),准确率为85.19%(46/54),见表2。

2.4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CT、MRI影像学特点分析CT图像显示:病灶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均匀低密度,实性部分等密度,其内可见小条状高密度钙化影,局部顶骨受压压迹边缘较光整(见图1)。MRI图像显示:①病灶位于桥脑,桥脑肿胀大小约为4cm×3cm×3cm,平扫病灶以实性部分为主,T1WI序列呈较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见图2),FLAIR序列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病灶界限清晰,周围未见明显水肿。②病灶位于左侧颞极区,大小约为5.9cm×5.2cm×5.0cm,平扫病灶呈囊实性,T1WI、T2WI序列呈不均匀等信号,FLAIR序列实性部分以等信号为主(见图3),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灶边界清晰,周围有少许水肿(见图4)。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作为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占位病变引发的症状和体征,对于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术后放化疗。组织学病理检查是诊断神经细胞瘤的“金标准”,病理切片在光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由未分化的致密卵圆形或小圆形细胞紧密排列组成,细胞核深染且核分裂多见,组织学可见特征性的菊形团结构[4]。大体病理标本则可见肿瘤界限清晰,可能存在假包膜,血供丰富,常见钙化、囊变、出血和坏死。由于神经细胞瘤只存在神经元一条线路的分化,Syn、NF、GFAP、Vimentin等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5]。临床上根据术后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可对神经细胞瘤确诊,但为提高该疾病的预后,需寻找较为精准的术前诊断方式。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的显像精细度也随之提高,逐渐应用于恶性肿瘤诊断中,并取得一定成效。相关文献报道称[6],神经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影像学占位征象明显,但由于肿瘤细胞以分裂、增殖的生长方式为主,不对周围组织造成浸润,因而肿瘤边界较清晰。本研究选取的病例,经CT、MRI检查后发现其边界均清晰明确,肿瘤直径最小可达3cm,占位明显,与文献观点一致。李松涛等学者[7]的研究表明,肿瘤实性部分细胞核较大而胞浆稀少,在CT平扫图像上显示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坏死或囊性呈低密度,出血则呈高密度。本研究中,CT图像显示,病灶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均匀低密度,实性部分等密度,其内可见小条状高密度钙化影,与上述报道相符。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本研究发现CT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86.49%,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5.71%,表明CT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术前诊断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表1 CT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分析(n)

表2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分析(n)

图1 CT平扫可见左侧顶叶囊实性肿块,内部可见条形钙化,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图2 T2WI序列可见桥脑内肿块呈高信号;图3 FLAIR序列可见左侧颞极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以等信号为主;图4 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相关研究表明[8],MRI可更好的显示肿瘤形态、病变范围,常规序列中,T1WI肿块呈低混杂信号,出血呈高信号;T2WI肿块呈高信号,坏死或囊变呈高信号;FLAIR肿瘤实性部分以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本研究中,MRI图像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费家勇等学者[9]的报道也发现,增强MRI对沿脑膜和脑脊液转移的肿瘤有较高的灵敏度,而此次研究未对转移灶发现情况进行评估,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其他颅内恶性肿瘤不同,神经细胞瘤周围水肿不明显,且基本不随肿瘤恶性程度发生改变[10],本研究部分病例见少许水肿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本研究还发现,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85.19%,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CT诊断准确性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CT和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可作为术前诊断该疾病的重要参考,但最终确诊还需依赖于病理检查。

猜你喜欢

母细胞实性病理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