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语“安利”的词义演变研究
2018-10-16王欣怡
王欣怡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安利”原是指上世纪50年代由温安洛和理查·狄维士创立于美国的美容保健品公司——安利(Amway),是一个音译外来词。安利(Amway)于1995正式进入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成为其产品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安利”一词经发展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专有名词义和“推荐”义。从专有名词“安利”到如今的“给大家安利一个东西”,“安利”一词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在词性和词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利”的词义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其机制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有助于新词语的研究。
1 网络词语“安利”的用法及意义
“安利”一词目前在网络上使用率很高,2017年10月26日笔者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安利”,共搜索出637400610条相关微博。概括来说,网络词语“安利”主要作名词和动词用。其语义特征如下:
1.1 作为名词, “安利”为可数名词,表示“推荐的事物”义
①“宝石之国大概是我目前卖得最顺利的一份安利了,看过的都说好”(新浪微博,2017年)
②“《那年花开月正圆》,恐怕是我今年最良心的安利”(新浪微博,2017年)
③“长草一波安利,《中国模特行业年鉴1979-2016》来啦”(新浪微博,2017年)
“安利”在例①中搭配的量词为“份”,例③中搭配的量词为“波”,此外还可搭配量词“记”、“发”等。
1.2 作为动词,“安利”表示“强烈推荐”义,但有褒义和贬义两种情况
当“安利2”为褒义词,隐含义为“自己十分喜欢,使用后感受好随即推荐给他人”,这是“安利”现在的核心意义。例如:
④“张艾嘉《相爱相亲》豆瓣评分8.6 观众安利群星力挺”(凤凰网,2017年)
⑤“《王牌特工2》又给男士们安利了这些绅士行头”(环球网,2017年)
当“安利”为贬义词时,其隐含义为“不顾他人意愿,强行推荐给他人”,例如:
⑥“微博就不能会员去广告么?烦死总是被插播安利我拍婚纱照的微博”(新浪微博,2017年)
2 “安利”的词义演变
蒋绍愚先生在谈及词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方式时,说:“确实有一些词义演变从旧义A到新义B的演变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有中间环节的。也可以把这种演变的旧义称为A,中间环节标为B,而把新义标为C,整个演变是A→B→C。”[1]233“安利”一词就经历了两次演变过程。
2.1 初次演变——词义扩大
随着安利公司及其产品的发展,安利推销员“强行推荐”其产品的特征深入人心。网友经常用“像卖安利的”来形容一个人强行把一样东西推荐给别人。
①“今天去那个健身房体验,感觉真不好,会籍明显没受过专业培训,填鸭式销售,就像卖安利的。”(新浪微博,2011年)
②“政治老师在说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时语气特像卖安利的”(新浪微博,2013年)
2014年左右,网络上开始出现 “卖安利”一语,用来表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推荐给他人,一般出现在与影视娱乐有关的内容中。这时“安利”一词词义扩大,产生了新义项“一切自己想推荐给他人的东西”。下文将此义项记为“安利1”。这时“安利1”只能用于“卖安利”一语的固定搭配中。
③“第一次来卖安利了!!!《北平无战事》真的觉得超级好看的正剧啊!!!没人看吗???”(天涯论坛,2014年)
④“满屏的爸爸2 ,来八一八辣些个国产男星的私服礼服!天朝少侠卖安利系列”(天涯论坛,2014年)
2.2 再次演变——名词动化
“安利”作为动词,表示“强烈推荐”意。笔者找到最早的资料来自2014年12月天涯论坛。下文将此义项记为“安利2”
⑤“看了《红色》,兴冲冲找回密码,我是来安利的”(天涯论坛,2014年)
由于“安利1”和“安利2”产生时间相隔不久,不易分辨产生先后顺序。但笔者找到最早出现“安利1”的帖子中,没有出现“安利2”。且在天涯论坛中发现一个贴子写道:
⑥“下面是卖安利图!衬衫板鞋棒球帽 风衣墨镜大长腿”(天涯论坛,2014年)
“卖安利图”此短语结构可能引发歧义,且使用起来不顺口,如果“安利2”已经出现,语言使用时会使用“安利图”而非“卖安利图”,所以,认为名词义项“想推荐给他人的事物”产生早于动词义项,即“安利2”是由“安利1”转化而来。
刘正光认为,名词在转换为动词的过程中,由静态、指称义变为了动态、性质、描写义,也就是放弃其理性意义,而利用附加其上的深层内在语义特征,这种内在语义特征由名词所称谓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特点所决定,说话人以名词的概念意义作为交际的前提,以内涵意义作为交际功能的承担者以达到交际目的。[2]336“安利1”的内在语义特征即“想向对方推荐并希望对方接受”,完全附加于“安利2”上,所以“安利”动词义项为“诚意推荐”。用双音节词“安利”代替三字词组“卖安利”,这符合网络用语简洁明了的特点。
“安利”一词的演变是链条式结构。若用图表表示“安利”一词的演变过程,如下图:
“安利”一词演变过程图
3 “安利”词义演变的原因
3.1 网络流行语——“朋友,你知道安利吗”
许多网友在遇到安利营销员的推销后,纷纷上网吐槽营销人员的无孔不入式推销,其经典言辞“朋友,你知道安利吗”成为推销的代名词。随后,“朋友,你知道安利吗”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进行复制与传播,成为了网络流行语。这为“安利”成为网络语言产生新义奠定了基础。
3.1.1 语言模因理论
模因论由Richard Dawkins首先提出。Dawkins (1976)在他的《自私的基因》这本小册子的最后一章猜想,文化领域也可能存在着类似基因的东西,他将这种东西称作模因(meme),是“文化传播单位”,起着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相类似的作用。他说:如同基因库中繁殖的基因,借助精子或卵子,由一个生物体跳到另一个生物体来复制、传播,模因库中的模因,也像基因那样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来复制、传播。模因与基因的区别在于其繁衍方式,模因是通过模仿而完成它的复制和传播过程的。[3]8
何自然认为,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模因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它连同它的变体其实是一系列信息表征。它带着模因宿主的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地传播。[3]9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要想成功的复制需要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这四个阶段。[4]183而“朋友,你知道安利吗”作为网络流行语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3.1.2 “朋友,你知道安利吗”的模因阶段
(1)同化:同化阶段即指模因依据其鲜明特点被宿主注意并理解的过程。“朋友,你知道安利吗”是安利员工经典推销言辞推销,由此,“朋友,你知道安利吗”作为一个模因被纳入大众的思维。
(2)记忆:记忆阶段指模因必须在宿主大脑中保留一段时间,保留时间越长,传播并感染其他宿主的机会就越多。随着安利公司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朋友,你知道安利吗?”,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表达:在表达阶段,只有当模因根据宿主的需求,通过图片、文字、话语等形式表达出来,它才得以传播和模仿。网友为了幽默,模仿安利人员的说话方式,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
①“朋友,你知道安利……哦,不,江湖吗?”(天涯论坛,2014年)
②“朋友,你知道全职高手吗?”(百度贴吧,2014年)
(4)传播:最后一个阶段是传播阶段。模因传播需要依靠可感的形式作为载体,例如文字、图片等。“朋友,你知道安利吗?”被广大网友视作评论时的最佳“神回复”,迅速走红。
“朋友,你知道安利吗”通过这四个阶段成功保存下来,成为了强势模因。年轻人为了追赶潮流,在网络上大量使用“安利”,使“安利”成为网络热词。
3.2 网络语中名词动化的普遍性
名词表示事物,通常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动词表示关系,通常出现在谓语位置上。但有时名词出现在谓语位置上,不表示事物,而表示和该事物相关的某种动作或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词动化。[5]583-598网络语言和口语中大家为了便捷方便,经常将名词动化。
例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奶妈,快来奶一口”“你今天操课吗”等等。
名词动化滋生的心理基础是联想,即隐喻和转喻。“隐喻”是两个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转喻”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之间的联想。[1]179“安利1”是“推荐的事物”,“安利2”是“把事物推荐给他人”,事物“推荐品”和动作“推荐事物”两个概念同处于“向他人推荐事物”一个认知框内。转化的机制是转喻。
名词动化往往带有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所以人们在休闲的场合中喜欢使用。名词动化有些仅是临时使用,而有些已经凝固化了。网络语言和口语中绝大部分名词动化都是临时使用,但被大家理解并接受后,它便可凝固下来。“安利1”向“安利2”的转变就是名词动化,而“安利2”成功被大众接受,凝固成固定义项。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安利”词义演变的研究,发现“安利”一词由最初的专有名词义先扩大出“想推荐给他人的事物”义,再引申出“诚意推荐”义。“安利”一词的使用范围不断变大,搭配能力也不断增强。而“安利”一词之所以会发生巨大的词义演变,是因为它通过网络流行语“朋友,你知道安利吗”进入网络世界。“安利”的演变也显示出网络词语发展的共性,它显示出网络词语求新求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