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本思考
2018-10-15顾光进
顾光进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人本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措施。
【关鍵词】高校 ;学生管理 ; 人本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常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相关联的,对个人发展和生命意义的研究和关心不多。当代大学生在如下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在价值观方面,逐渐树立了公民意识;在就业选择方面更加多元化,逐渐认识到了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个体意识不断的增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不再单一,而是呈多元化的趋势;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注重考虑现实因素,理想的目标切合实际;在思想情感方面,更加有主见,情感更加丰富,更侧重于体验。大学生心理、情感复杂多样,呈现的问题也多与现实相关,而且数量不断增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不仅仅是培养专家学者的场所,更是有关人及生命活动的场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素质。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管理的方式和理念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前进的步伐。
尊重和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并求得协调和平衡,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艰巨课题。大学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系统所有利益的聚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体现出他的意义和价值,因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承担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思考
树立人本主义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迫任务,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性引导,更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就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
人本主义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把他们当作“人”来管理,而不是当作“物”来管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利益需求、人格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而不是条条框框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人本主义的理论在于维护人的个性和尊严,发展人的价值和自由。由于人的道德品质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处事原则和行为方式,导致社会矛盾。要解决社会矛盾,人们就必须在精神世界和道德层面加强自我修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核心,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置课程类别以及实践活动,因材施教,因势而化,适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本措施
(一)实施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指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调查教育对象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分析教育对象的人生目标和生活要求,每个个体生命都有他的生命轨迹和顽强的生命潜力,个性化教育最终使每个学生作为生命个体都能够全面自由发展。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渗透的过程。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接受符合社会需要的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意识,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承担社会责任。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专业知识不是优秀人才的唯一标签,优秀人才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的情怀、紧跟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的创新精神、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奉献和牺牲的品质。所以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大学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多样文化的社会机构,大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来自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地方。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价值观、信念、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传播给下一代。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集体活动。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这一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所以他们接触到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都更加广泛。各种网络诱惑的增加,独生子女的增多,自我认同感的增强等特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终相互成长,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郭祖仪.试论高校组织文化的提升与组织形象的塑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2]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郑宏.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