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精神的表述
2018-10-15李媛
李媛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从审美角度思考,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次方面的追求,伴随生活品质的上升,在国内外出现了一批着实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纪念馆作品。无论是其空间构架,或者是艺术展示,都淋漓尽致并且十分完美地刻画出历史事件的内涵。本文将十多个方面分析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相关概念,包括定义与特点,以及其归属性,进而引出研究的中心,即场所精神深刻的表述形式。
【关键词】历史事件;纪念馆;场所精神
一、历史事件纪念馆概述
(一)纪念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纪念馆的定义。纪念馆的定义在以往很多权威性资料中都有过表述,它们繁简不一,但其核心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如“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纪念杰出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种类型,也有人称为纪念性博物馆。”《辞海》对纪念馆的解释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具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英雄人物等)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出生、居住或工作的地方为馆址,保存和恢复历史原状,或附设陈列室,以说明历史事件发生经过和历史人物活动状况。”2.纪念馆的特点。纪念馆属于博物馆建筑,但其与一般博物馆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反映在纪念对象上,与人物或者事件密切有关。第二,纪念馆多与历史遗迹、名人活动地出生的地方有着关系。第三,纪念馆建筑本身,多采取庄严、肃穆的格调,是以强化纪念的气氛,有着一定的文脉信码。第四,可以不需要像博物馆那般,有着那么多的展品(甚至没有展品),倘若其展品,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可称为是一种纪念性的博物馆,对纪念性的要求,使其比一般博物馆,有更突出的精神效益,并包涵了人的纪念性活动。
(二)历史事件纪念馆的概念辨析。1.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类别归属。“纪念对象一般分为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两大类,因此纪念馆大体上也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事件纪念馆,一种是人物纪念馆。”参考余卓群先生的《博览建筑设计手册》,将纪念馆分为名人紀念馆、革命纪念馆、遗址纪念馆、事件纪念馆;在邹湖璧教授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则将其分为历史事件纪念馆、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本文所要探讨的历史事件纪念馆属于后者,它涵盖了前者分类中的革命纪念馆、遗址纪念馆、事件纪念馆。2.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定义。历史事件纪念馆是纪念馆中主要的一类,但目前对其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为便于研究,笔者结合相关资料试将其概括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经历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力的事件后,而建立的一种纪念性博物馆,满足人们纪念、缅怀、教育、学习、反思、启迪等目的。”
二、场所精神表述
(一)内涵。“场所精神”是因罗马而起源的,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根据古罗马人的信仰,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是有着自己的灵魂,守护神灵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性和本质。
(二)精神指向。当徜徉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观展的美感,它的过程像一种流线式的展开,有规律、有层次、有美学意境,在观赏者的思维中构建出一种空间艺术感。另一方面,其合理的导向性组织能提高参观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加强观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观展流线导向性并不意味着观展流线的单一化,其也可以是一种复合化、立体化的发展,如水平方向流线与垂直方向流线的相互交融;也可以是营造主导流线方向的同时,增加局部流线的可选择性与多样性,从而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可以知晓的是在艾森曼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中,局部流线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整个流线的开始部分却用均质的“水泥墩迷宫空间”,造就了一种无引导性的彰显方式,让人迷失了方向感,却极大地加深了人对历史事件的感触,并与随后地下部分较规则的参观流线形成对比,加大了情绪张力。
(三)灵魂的引领。在历史的纪念场所,对于一般的观赏者来说,它应该表现出对人的同情的历史事件,但感觉如同像亲身体验般,那种情感、眼神的交流,如同画像中的人物正鲜活地站在你的对面,这种心灵般的视觉冲击,以便去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种种;对于这种活动的体验者来说,场地,成为他们在活动后,表达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认知的媒介,这与网站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三、结束语
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历史事件,任何一个能成为历史的都是需要铭记的。而纪念馆,一个永远存在的东西,它显眼、它简单、它充满着悲壮或是璀璨。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展现出来的精神都是勃勃生机且熠熠生辉的,我们更应该去传承它,去传播它,无论是喜的抑或是是悲的,都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仰望它,看到事件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故事、那个时间。这就是历史事件纪念馆,绽放出的场所精神。简单又深刻,清晰又复杂。
【参考文献】
[1]刘淑妮.追忆西迁历史纪念馆背后的故事[J].兰台世界,2016(15):148-149.
[2]肖伟青,郭琪琪.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J].源流,2015(12):62.
[3]牛丽彦.论武夷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设计的地域性特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08):59-60.
[4]张强,郭戈.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规划与建筑设计分析[J].建筑知识,2011,3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