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流变

2018-10-15许顺顺贾维萱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边缘

许顺顺 贾维萱

摘要:中国第六代导演作为中国导演代际传承中的重要一环,始终关注底层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以纪实性手法真实细腻地记录了当下社会群体的百态人生。近年来,以拍摄“边缘”题材和边缘人物被众人所熟知的第六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影片内容由边缘性逐渐向主流化靠拢,迎合了更广泛的大众审美需求。

关键词:第六代;艺术风格;边缘,主流;创作流变

一、作品的影像语言分析

中国第六代导演在对影片构图等内容的应用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的优势和特征,自成一派,完成了对电影艺术独特表达方式的展现。在影片剪辑时喜欢运用快速剪辑的方法简化作品的结构内容,借助简略影片内容来达到简略影片结构的效果。简言之,利用放大或夸张的拍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电影主人公的生活细节、人生百态展示出来,但并不表现他们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和删除他们的背景、个人履历和家庭情感等内容。比如:娄烨的影片《苏州河》展现的便是以马达、美美、摄影师和美人鱼为主角所演绎的唯美、感人的故事,简略了他们之间从结构构造到内容叙事等方面的故事,这样大篇幅省略的拍摄手法在全片中恰恰带给观众以观影惊喜,使观众的观影效果不会被细枝末节的内容影响,运用影片镜头深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种异于前人的表现方式在前几代导演中并不多见,这也正是体现了第六代导演的独特之处。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自然流畅地大量使用隐喻镜头来表现主题,使无数的固定镜头显示出了他们的表达魅力,扩大了影片的感染范围,令无数观众在影片中体会到了情感的力量。纵观第六代导演的影视创作风格及发展流变,可以发现,“借用隐喻表达情感,又借助作品抛弃隐喻,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调动自身想象寻找自我安慰的失落感。众所周知,要想显示影响必然要为作品的美学追求而努力。”[1]为了避免第五大导演登峰造极的影视作品风格,第六代导演使用了这种运用支离破碎的镜头表现主题的独特方法,也正是符合了他们淡化作品内容和突显作品边缘性风格的写实特性。

二、作品的边缘化分析

(一)对边缘化的书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影坛的变化令人欣喜,一批新生代导演逐渐涌现,他们在复杂又艰难的境遇中登上了中国电影的舞台给中国影坛带来了可喜的变化。”[2]没有得到第五代导演那样的幸运,第六代导演也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之路。初登电影舞台的他们没有体制上的便利,没有进入电影厂创作的机遇,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也没有独立拍片的机会。不止如此,一些发生在那个时期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在对他们的影视创作产生巨大而深远地影响的同时,国家对影视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降低,多元化、丰富的娱乐方式减少了大批的电影观众。影片拍摄问题成为了第六代导演所面临的众多难题之一,解决问题,迫在眉睫。创作初期,经验少、能力弱、资金短缺等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们。迫于无奈,他们另辟奇境选择了独立制片或者是通过“地下制片”等方法进行创作,开创着他们的影视创作之路。“地下制片”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他们的创作再形象不过了。他们创作初期的作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拍摄、斩获大奖的。和第五代导演创作初期的遭遇一样,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也遭遇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遇。不仅这样,由于经济原因对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所带来的影响也在日渐显现,中国电影观众开始逐渐接受、认可第六代导演所拍摄的影视作品。

(二)边缘化的表现方式

对于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在内容及情节上始终存在一种社会底层人物“边缘化”的特性,这些边缘化的倾向大多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他们多数以城镇为拍摄背景来取材创作作品,高楼大厦、现代交通、繁华的街市以及舒适、温暖的住所很少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几乎从未出现過。而他们的镜头则大多停留在了普通的边缘人物身上,又脏又乱的建筑工地、面临拆迁的建筑或者是条件简陋的旅馆等地点成为了他们镜头中的熟悉场景。社会小偷、舞厅妓女、摇滚乐手、残障儿童等成为了他们作品中的主角。作品中内容情节的演绎大多取自第六代导演的自身经历,身为第六代导演的他们其实也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普通人,他们的自身经历也更能与中国大多数的边缘人的自身经历形成共鸣,引起启发,带来感染。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可以说是第六代导演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符号,他们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透过他们所拍摄的作品观众也可以看出他们自身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张元拍摄的影片《妈妈》中的智障儿童,贾樟柯导演《小武》中的妓女、小偷以及电影《北京杂种》中的地下摇滚乐手等等这一系列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影片中的他们并没有高贵的出身和如意的生活状态,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生存与生活,更别提得到大家的关注了。毫无疑问,第六代导演选用底层、边缘人为影片的主题,在表现镜中人的同时,借镜头诠释了他们的人生遭迹和人生百态是十分明智的。这样的表达不仅引起了大家对底层边缘人的关注,更再现了第六代导演艰难的创作境遇。

三、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流变分析

不同于前几代导演的创作风格,第六代导演则是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城镇的底层普通人物,注重表现他们的生存状况与人生遭遇。那些没有远大理想、生存在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主角。在叙事策略上注重细节与内容的情景再现,真实成为了他们作品的生命核心。《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一书对大多的第六代导演进行了个人专访。通过采访内容,进一步发现了他们对作品纪实性的执着和对真实性的坚持。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他们在努力追求着“摄影机不撒谎”,并以此作为他们共同的创作宣言。从另一方面来说,没有传统美学的观察和对现实的宏观思考,他们的支撑点很难形成,这也导致了他们只能从处于边缘的小人物的生活记录做起,创作范围被大大缩减。

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相比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很难自成一派。或许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美学标准,或许是由于还没有创作出炉火纯青的影视作品。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为中国影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一个鲜活又充满生命力的团体。他们强大的生命力也正是来源于这种自然天成的差异性因素,这也成为了他们整个群体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审美特征来说,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在体验追求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美学意义,杂乱的意象碎片和通俗易懂的电影语言对观众在观影积极性上进行了有力的调动,重塑了受众的观影理念,引人深思。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凝结成功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观影心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一)体制与独立性分析

说道体制,人们总是会把它对艺术创作的种种限制和束缚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第六代导演对此产生的惧怕感。他们的“地下电影”、“独立电影”等命名也与此有着不小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不在体制内工作而导致的一反常态的电影制作方式。另一方面,则源于他们创作时的拒绝和反叛的姿态。在国家电影管理体制的逐渐改变下,逐渐改变了第六代导演与中国电影体制水火不容的关系。在1999年和2004年,张元、贾樟柯、王小帅等人的导演资格陆续被恢复,贾樟柯因电影《小武》获奖之后也被解禁。但是,由于违规操作,娄烨又一次被禁。对于这部影片,相关部门则以“技术不合格”为原因未予通过。过多的涉及了国家的“敏感话题”以及影片中过多的性爱镜头和暴露画面使其突破了目前中国电影最为大胆的尺度,才是影片未予通过的真实原因。

(二)主流与边缘性的关系

近年来,以拍摄“边缘”题材和边缘人物被众人所熟知的第六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纵观中国电影史的发展,不难看出,边缘性是第六代导演的群体创作特征,但边缘性并不是发展的主流,而主流化则是第六代导演的未来发展趋向之一。例如:继影片《妈妈》和《北京杂种》以来,张元开辟了一条通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而后获得关注和拍摄资金的创作之路,被第六代导演纷纷效仿。得不到国内上映的机会,他们的作品只能通过咖啡馆等小规模放映和盗版得以传播,这种边缘化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使第六代导演处于了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地尴尬境地。如今,第六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大多是主流与边缘化并存,尝试寻找到其两者的平衡点,在追求主流的同时又不失自己难得的边缘化特性。第六代导演中的张元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1999年,“解冻”后的张元执导的影片《过年回家》一经发行便引起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影片内容由边缘性逐渐向主流化靠拢,演绎了一个女警送犯人回家过年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该片成功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此后,由张元执导的影片《我爱你》、《绿茶》等作品陆续上映,尽管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但在影片中,仍然没有摆脱边缘人物的烙印,只是转移了影片的表现重点。在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眨着大眼睛又调皮可爱的主角方枪枪也并不例外地表现了一个处于幼儿园的边缘人物。这是一个关于充满压制、勇敢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故事,英文名是“小红花”,无尽的象征意味充斥着整部影片。

由此看出,大多第六代导演已经有了回归主流的倾向,虽然在回归程度和表达手法上有些差异,但已不在局限于個人经验的表达和自说自话地诠释。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创作上的艺术情节仍然是关注“边缘”人物的平凡生活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三)第六代导演的发展趋向

由独立性向体制化的方向发展。第六代导演发展初期所使用的独立制作、“地下电影”等发展方式,只适合于他们初登影坛时的发展,并不能顺应中国电影的发展,实现他们长远的奋斗目标,更不会迎合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口味。因此,有独立性向主流化的发展是第六代导演成功走向中国影坛的必经之路。

由“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向“墙内开花墙内墙外都香”的目标发展。通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而后获得关注和拍摄资金的创作之路为第六代导演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顺应了第六代导演影视创作之路的进步和发展,但这并不能满足第六代导演想要获得国内认可的决心和目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不再满足于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荣誉,更加青睐于国内观众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由边缘性向主流化的方向发展。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为了顺应中国电影的发展,开始有了回归主流的倾向,并且,事实告诉他们,只有回归主流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促进第六代导演的发展和壮大。

由艺术性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票价的居高不下加之艺术院线的缺乏,多重压力导致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落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然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这不仅需要第六代导演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还需要观众市场和电影发行机制的成熟等问题的解决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晶.作为美学新路向的审美文化研究[J].现代传播,2006 (5):26.

[2]贾樟柯.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贾樟柯访谈录[J].今日先锋,2008 (3):20.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边缘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对话·边缘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自动扶梯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