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赋权

2018-10-15吕佳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纪录片互联网+互联网

吕佳琦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下,纪录片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发展,这些都是促进纪录片繁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赋权,希望能对促进纪录片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纪录片;话语重构;影像赋权

随着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途径和传播渠道也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现象级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这其中就包含着几部纪录片[1]。“互联网+”的发展使当代的媒体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纪录片不断更新发展和营销的思路,以新媒体平台为主要媒介,实现了纪录片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全新的制播理念发展路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纪录片的发展,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深入分析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赋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主流话语的传播格局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纪录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在这一阶段,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纪录片,都难以实现有效的传播,观众对此也不买账。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纪录片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希望通过纪录片来减缓和平衡商业中的过度娱乐现象,这一阶段给纪录片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拍摄题材的转变

纪录片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是否鲜明,能否符合观众的整体需求,一直是纪录片发展的关键。在政策的影响下,纪录片的主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纪录片一般都是以平民百姓的视角为主,更多的反映人们的普通生活方式,贴近生活实际[2]。但是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纪录片的主题开始逐渐倾向于宏达的视角。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讲述历史和建筑特点的人文纪录片,还包括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纪录片以及特定主题形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除了普及一定的知识之外,还承担着宣传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作用。

(二)传播理念和传播渠道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得到了应用和普及,这就给纪录片拓宽了传播的路径和渠道。从实际的纪录片播放情况来看,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纪录片是在手机端播放的,因此手机端也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入口。因此纪录片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积极转变传播观念,将新媒体作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方式,进而实现自身的突破。同时新媒体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纪录片的话语形态[3]。一些制作成本较低的微型纪录片也得以在互联网平台之上播出,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和发展。

二、“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賦权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考察纪录片存在着多种角度,但是单从话语的角度来讲,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和丰富的话语场景,使纪录片能够在此形成自己独有的语境。虽然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话语语境的博弈,但是纪录片确确实实的通过影像的拍摄,实现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不同语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的话语重构和影像赋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话语主体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从一般的维度上来讲,纪录片一般偏重于主流的话语态势,通常多数纪录片会采用叙事策略,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有纪录片开始尝试用独具个性化的语言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反映出社会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影像拍摄的过程中,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事件或者故事的纪录者[4]。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普通的老百姓成为了纪录片的主人公,纪录片的语言主体更加丰富化,不局限在显赫人物身上。同时借助丰富的互联网+手段,我们可以很容易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上购买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同款食物。

(二)话语形态变得更加丰富,影像赋权更加可行

在互联网视频网站上播出的纪录片,用户可以写评论,利用“弹幕”发表赞扬或吐槽的言论,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从而使得纪录片在传播的过程中携带观众的思想,且这种思想是不受到纪录片创作者控制的[5]。纪录片的播出载体从传统的电视、影院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纪录片的门槛,使得纪录片的影像赋权变得更加可行,创作主体拥有了更多的影像表达权力。

三、结语

互联网从创作主体、传播渠道、观众互动等多个方面影响了纪录片,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互联网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让普通群众更真切地参与到历史叙述之中。

参考文献:

[1]李修彤."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重塑与拓展[J].电影文学,2018 (1):23-25.

[2]刘忠波.天安门形象的多重话语分析:基于纪录片的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30 (5):31-36.

[3]常益敏,曹妍.纪录片的历史话语和审美特征——以纪录片《京剧》为例[J].东南传播,2015 (1):82-84.

[4]刘阳.政论片话语空间的重构与意义生成——试论《复兴之路》的多维视点及其艺术风格[J].中国电视,2008 (4):65-68.

[5]李敏敏.作为“社会记忆”的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片分析——兼谈《探索·发现》栏目(2008-2010)[D].安徽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纪录片互联网+互联网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