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思考
2018-10-15王丽莉
王丽莉
摘要:广播有声读物如今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其生存空间也在逐日缩小,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载体和信息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广播有声读物如何立足于现有生存空间进行发展,这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从我国各类媒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生存空间的缩小将直接对媒体内容及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产生制约并促使其发生彻底的变化。据此,本文对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使广播有声读物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新的文化知识结构进行构建,间接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台;有声读物;生存空间
在2010年左右,我国广播有声读物处于巅峰时期,其听众的需求量较大,随之带来的是制作量逐年增长。在当时,广播有声读物发展速度较快,范围较广,发展生存空间巨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开始在千家万户中普及,新媒体应运而生,在2018年的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正在锐减。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数字化的便利,所以,无论是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还是基本的阅读习惯,亦或是对文化的需求程度都出现了变化,广播有声读物如果不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应对挑战,那么后果很可能就是被现实淘汰。
一、广播有声读物的概念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有声读物的概念进行明确。具体的说,所谓广播有声读物,主要就是指由广播电台播放的用声音演绎呈现故事情节、用耳朵聆听完成阅读任务的读物。其最早出现于美国。1934年,美国国会发布了一部叫做“语言教学唱片”的作品,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从此之后,有声读物的发展可谓“一发不可收拾”,当全球有声读物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销售市场后。越来越多的有声读物类型应运而生。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广播有声读物的概念。
二、广播有声读物的发展及生存环境情况
(一)广播有声读物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广播有声读物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电视虽然已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但是很多人仍然更喜欢拿着广播听节目。当人们听到有声读物播出时,立即被这种新奇的方式所吸引-原来书不仅仅可以看,还可以听。与一般的广播电台节目不同,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往往会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希望能够借助新鲜的资讯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从而获得关注度和收听率,但是,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具备一定的风险,在直播过程中,节目制作方根本无法事先预料到节目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节目制作方很难对其进行解决,而有声读物广播节目则较好的打破了直播的形式,由于有声读物是在事先录制的,因此不会出现失误,即便出现口误也可以重新录,不会被听众知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广播电台节目的风险。此外,对于一般的广播电台节目来说,其能够及时的传播比较新鲜的资讯,但是往往这些资讯不具备反复使用价值,而有声读物节目的内容对时效性要求不高,却可以多次使用,反复播出,这可以较好的填补一般广播电台节目的不足。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广播电台播出的有声读物节目在制作方面往往较为精良,同时还包含着多重艺术元素,可以通过艺术表达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二)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环境思考
在这一部分,对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思考。根据相关人士的调查,对于我国广播电台来说,其主要的收听类型为新闻,除此之外,无论是交通节目还是音乐,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内。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现代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1]。在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人的工作都具备快节奏的特征,这也使得他们对资讯和新闻的阅读已经无法做到大篇幅阅读,快餐文化营运而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快餐文化当中学生群体是比较活跃的受众人群。在学生群体中,大多希望能够尽可能的花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获取碎片信息的方式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和广播。通过对碎片信息进行截取,以及以标题为说手段让人们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获得信息,已经成为了快餐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广播电台的相关节目也进行了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的调整,希望能够在保证传播速度的基础上保证质量,通过具备便捷、快速、简洁等特征的信息传达过程吸引听众[2]。在我国,无论是新闻还是交通节目亦或是音乐,这些类型的节目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快捷,所以也就具备一定的收听率。反观广播有声读物的播出,已经受到了快餐文化的冲击。具体的说,有声读物的播出周期较长,虽然播出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化性、艺术性,但是,收听率还是受到冲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自媒体等等的不断涌现,一部分人已经没有定力、耐力坚持几十天如一日的守在收音机旁追听一个故事了。虽然为了应对收听市场“碎片化”的冲击,广播有声读物如今也衍生出新的简读形式,但是同传统广播有声读物的收听方式没法改变,如果听众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的收听,那么有声读物的故事内容衔接就会产生断裂,导致听众的满意度不高,进而“弃听”。这不单影响广播有声读物的收听率,也大大缩小了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3]。
再者,有声读物节目的传统播出形式对其发展进行了限制。由于有声读物需要借助于广播电台播出,所以其播出形式往往都限定在固定的节目播出时段,或者具备着固定的播出频率。而这种的传统播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的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搜索节目,又何必在广播电台内等待节目播出呢?不得不说,广播有声读物的便捷性很差,这缩小了其生存空间。
最后,广播有声读物内容相较于自媒体传播不够丰富和时尚,这也使得其未来的发展受到了阻碍[4]。对于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来说,如今已经普及并被人们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浪潮。在这种浪潮中涌现了大批的个人电台,其属于自媒体范畴。自媒体在创作空间方面,自由度极高,这也就使得有声读物的形式和内容更为时尚,而反观广播有声读物,其无法由用户自主录音,自主剪辑,更不具备丰富性,所以,广播有声读物在未来的生活空间会继续受限。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不思调整,不对这种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不能够化解其他播出形式的沖击,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擴大广播有声读物生存空间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节目质量
对于广播有声读物来说,提升发展意识的基础就是提高自身的节目质量。换句话说,其自身的节目质量直接决定了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只有具备较高的节目质量,广播有声读物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广播有声读物提升自身节目质量十分重要。
想要达到最终目的,广播有声读物的创作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学习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不断加强新媒体知识的学习积累为在实践中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传播力做好储备。由于广播有声读物是用声响来表情达意,这种声响转瞬即逝,而且受众在收听节目时是伴随状态的,因此,广播有声读物的创作人员要审慎对待每一个选题,要选择能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对作品进行主题提炼升华,确定好节目架构,对内容本着“去伪存真”的态度,合理增删,根据广播传播特性结合新媒体特点“谋篇布局”并选择有能力驾驭作品的声音共同完成作品。用制作精良的作品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提升广播有声读物的吸引力、影响力。
(二)加强创新意识
对于广播有声读物社的工作者来说,创新能力是重要的素质,尤其是在其发展意识需要提升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创新意识,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最终目的。对于广播有声读物创作人员来说,必须要学会参考听众的意见,进而对有声读物广播电台的感染力进行提升。加强创新性意识,需要广播有声读物创作人员仔细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节目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整体发展意识,扩大其生存空间。
总而言之,内容的创新对于广播有声读物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声读物的创新程度将直接影响电台节目的收听率与市场份额。相较于之前广播有声读物的创作方法,新时期的广播有声读物后期创作需要更加精细和复杂,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广播有声读物整体的品味与听觉效果。
(三)树立积极的成本观念
对于广播有声读物的发展来说,广播电台方面必须要树立积极的成本观念,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如今的时期,广播有声读物所考虑的问题,除了保证节目质量之外,还必须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如何增加收入和节约开支即利润最大化,这将直接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广播有声读物是一种节目形式,因此,其必须要与其他节目形式保持一致,完全遵循市场规律。近几年来,广播电台开始按照营销学的思路来对各个节目的形式进行组织、设计,这也要求广播有声读物的创作人员必须要对有声读物的“卖点”进行明确,找准市场定位。作为广播有声读物发展中的重要步骤,营销己完全的在现实情况中成为广播有声读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保证其合理程度,才能够更好的参与竞争,同时,广播有声读物创作人员需要保证有声读物的特色,同时树立品牌效应,共同促进新时代广播各类节目形式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在迅猛推进,互联网开始在千家万户中普及,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已经习惯了数字化的便利,所以,无论是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还是基本的阅读习惯,亦或是对文化的渴求程度都出现了变化,广播有声读物如果不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应对挑战,那么后果很可能就是被现实淘汰。广播有声读物创作人员在现实情况中,应该加强多门类的知识储备,从而拓宽广播有声读物的创作思路,提升广播有声读物的竞争优势,提升广播有声读物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1 (04):32-35.
[2]郭楠.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研究[J].编辑之友,2009,3 (02):22-24.
[3]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7 (04):32-35.
[4]陈洁.有声读物营销十大方略[J].出版广角,2004,9 (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