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018-10-15刘堪选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开放题探究

刘堪选

摘 要:初中数学开放题具有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等特点,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为高层次思维创造条件,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平常数学成绩较差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体验数学学科的灵感。本文以“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分割问题”为例,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开放题;探究;初中數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数学探究能力是对数学问题能在试验、猜想、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予以证实;在新的情景中,能正确地表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能在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得出一些新颖的结果。数学开放题由于条件、结论或解法的不确定性,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答案多样;数学开放题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其综合素质能力;数学开放题能够激发解题主体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上手。通过尝试解决数学开放题,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智力活动带来的欢乐、科学女皇赋予数学的美感。

初中数学开放题以其新颖的问题内容、生动的文体形式和问题解决的发散性,给解题者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培养解题者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开放题能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为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超越所给定的信息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下面我以开放题“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分割问题”为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1、问题:如图1,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要平均分配给两个农户种植,请设计两种分割方案,并给予合理解释。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没有指出方向。看似非常开放;但学生的思路很可能是狭窄的。大多数学生的直觉就是作上下底中点的连线EF(如图2)。或许有些学生会从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得到启发:在上下底上各取一点M,N,使AM+BN=DM +CN,直线MN能等分梯形面积(如图3)。

2、比较反思:比较这两种方案,它们的分割线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导向深入,也会有新的发现:①分割线都是直线;②实质上都是使分割所得的两个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等;③分割线都经过线段EF的中点(也即梯形中位线的中点);④分法二实质上是把分法一的Ⅰ、Ⅱ两个部分的面积进行如此一“收”,学生的思路便豁然开朗。经过线段EF中点,有无数条类似的直线(M或N可以与顶点重合)都可等分该梯形的面积;也可能联想到梯形的另一个面积公式“中位线×高”,只需找出中位线的中点,过中位线的中点作一条直线截上下底即可。“收”,是为更彻底的“放”。

3、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后,再将其引向更高层面:是否存在与两腰都相交,能把梯形面积二等分的直线?学生经过了以上的探究,应该会有一定的数学直觉:如果在腰AC上固定一点P,则在腰BD上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一点Q,使得直线PQ分割梯形,且Sl=S2(如图4)。类似地,这样的直线也可以找到无数条。

4、进一步发散:除了直线,还能用其他类型的线把梯形面积二等分吗?经过适度地“放”、及时地“收”,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他们会想到折线、曲线、组合线(如图5,图6,图7,图8)……

初中数学开放型题目是挖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才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最大的发展,体现受教育者公平和人人有份的原则。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育热情,摆脱一种浅层次的教学循环,体现教师自身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开放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
例谈中考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基于数学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探究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