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引《诗》研究

2018-10-15张若楠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周文王齐宣王梁惠王

张若楠

摘 要:《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诗篇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被大量征引。《孟子》自然也不例外,全书中有三十六处直接引用了《诗经》,还有一处为间接引用,共计有三十七处之多。作为“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书,《孟子》引经据典必然是有一定深意的。因此,对《孟子》引《诗》这一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全面地探究孟子的思想及其主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孟子》;引《诗》;《梁惠王篇》

近年来,关于先秦时期典籍对《诗经》的引用情况受到学者的关注,有代表性的有冯晖的《先秦诸子引<诗>研究》、张琦的《先秦儒家典籍的诗用研究》等,这些论文都对先秦重要典籍的引《诗》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整理。《孟子》一书中有三十七处引用了《诗经》,这个引用量对于现今仅存七篇十四卷《孟子》而言,还是比较多的。这自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孟子》引《詩》的情况以及从中体现的诗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包括陈琦《<孟子>引<诗>研究》、杜兵《<孟子>引说<诗经>考论》等。但是在这些论文中,关于《孟子》引《诗》的具体条数存在着分歧。

总体上,关于《孟子》引《诗》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例,通过借助该篇目中引用的《诗经》内容,来对《孟子》中包含的政治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孟子》之中的思想主张。

一、《孟子》引《诗》之特点、内容

作为“四书”之一的《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是孟子言论的汇编。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孟子》全书共十一篇,而现今仅存七篇十四卷。在《孟子》全书中有三十七处引用了《诗经》原文,其中两处只提及了《诗经》中的篇名,本文就以《孟子·梁惠王篇》为例来从《诗经》的角度谈谈《孟子》。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在当时,《诗经》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在孟子看来它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认为,《诗经》便是关于“王者之迹”的记载,是王道兴起的体现。“就《诗》而言,孟子并没有简单的把它看作是‘达之以政,言行交际的工具,而是更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和讽谏功能。”孟子把《诗经》作为其宣传思想主张的工具,希望通过引用《诗经》来更好地向君主阐述他的思想主张、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与王道。孟子在引《诗》时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并没有将全篇都加以引用,而是将其中能表达出他所想,论证其观点的部分挑选出来进行引用,但在所有引用中只有两处较为特殊,只提出了篇名,没有引用诗句——分别为《诗经·小雅·小弁》和《诗经·邶风·凯风》。

通过对《孟子》中的引《诗》情况统计可知,《孟子》中共引《诗》三十七处,总共涉及到《诗经》中三十一首诗篇,其中,引用风诗六篇,《豳风》和《邶风》各有两篇,《齐风》与《魏风》各有一篇;引用雅诗二十三篇,《大雅》十六篇,《小雅》七篇;引用颂诗两篇,《周颂》和《鲁颂》各一篇。

在全书三十七处引用中,以《诗经》的《雅》诗为最,尤其是《大雅》。就单从《梁惠王篇》就可以看出,全篇八处引用有七处都是出自《雅》,其中五处为《大雅》。郑樵曾在其著作《六经奥论》中提出:“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雅》为朝廷正乐,可见孟子想通过奏于朝堂之上、具有权威性的《雅》诗来劝谏君王实行仁政、推行王道,并反映了其“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孟子》引诗的目的,除少数用于批评诗歌或评价历史人物外,多数为论证某些观点的论据,为其论辩增加说服力。”《梁惠王篇》中的对《诗经》的引用主要都是以史为鉴,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为其增强说服性。

二、《孟子·梁惠王篇》引《诗》情况

(一)引《诗》论“与民谐乐”

首先,在《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中,就引用了《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王在灵沼,於牣鱼跃。”这首诗记述了周文王建成灵台这件事和之后游赏奏乐的情景。在本章中,孟子劝解梁惠王要学会“与民谐乐”,无论何时都需要考虑百姓的感受,通过引用《灵台》来进一步向他说明与民同乐的重要性,增强其说服力。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进而表明了孟子的主张——君主应该学会施行仁政并注重“与民谐乐”,只有学会与民同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君主只有体恤下民,与民忧乐相通,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否则,纵然物质条件优越,也无快乐可言。”君主时常考虑百姓的需要并做到“与民同之”,这便是仁政的开始。

(二)引《诗》论“推己及人”

在第七章中,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春秋时期称霸的事迹,孟子便将话题引到了行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说到齐宣王因为看到了要用来祭祀的那头牛看起来十分害怕,便心生不忍,用一只羊替代了牛,固然百姓认为他是吝啬,但孟子知道这是由于齐宣王有善心,在此便引用了《诗经·小雅·巧言》中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通过这句诗来称赞孟子善解人意,能够知道他心中所思所想。《巧言》是一首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乱政的诗,揭露了谗言惑国的卑鄙行径。但在这里只截取了全诗中的一句被齐宣王用来称赞孟子。此外还引用了《诗经·大雅·思齐》中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句诗就是说君主应该以礼制对待妻子,对待自己的宗族也是如此,之后便将其推广到家邦之治,以这样的方式治国便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国家也会因此安定,从中体现出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思齐》是一首赞颂周文王修身、齐家以及治国平天下的诗。在本章中,孟子借这两首诗来说明作为一位明君,以礼制待人并拥有仁爱之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都需要君主先完善自身,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以民为本,继而推之于家、国乃至天下。

(三)引《诗》论“仁政”

在第三章中,齐宣王向孟子讨教与邻国相处往来的原则与方式,在本章的对话中共引用了两首诗,一是《诗经·周颂·我将》中的“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孟子借这句换来告诫齐宣王要畏惧崇敬上天的威严,不要呈匹夫之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礼制来做,还要为天下的百姓考虑。继而用《诗经·大雅·皇矣》中的“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来进一步说明周文王的勇是大勇,是因平民百姓所产生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使天下安定,争取让百姓从此能够安居乐业。《皇矣》是一首民族的创业史诗,在此孟子借周文王整顿军队去阻止入侵莒国的敌人来为天下百姓争取安定的事迹,向齐宣王说明只有心怀仁爱、施行仁政,因百姓而勇敢的君主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尊敬与拥戴,才能更好地与邻国交往,从而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之后在第五章中共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正月》、《公刘》和《绵》,本章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鼓励齐宣王要实行王政,进而以周文王治理周王朝为例,赞扬了文王在实行仁政时往往首先会为国家中那些无依无靠的平民考虑,这里孟子便引用了《小雅·正月》中的“哿矣富人,哀此茕独。”进一步说明周文王的做法之正确,并告诫齐宣王不要重蹈周幽王的覆辙。但齐宣王以他“好货”作为不实行王政的借口,继而孟子引用《大雅·公刘》中“廼积廼仓,廼裹糇粮……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公刘》中歌咏了公刘自邰迁豳的事迹,他用这段话来告诉齐宣王如果喜爱钱财如公刘带领民众自邰迁豳时一样,能将财物与百姓分享,以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便没有什么困难了。但齐宣王又以他好色来推辞,孟子又引用了《大雅·绵》中的“古公亶父……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来说明古公亶父也宠爱妃子,但他同样与百姓一道,这也不是实行仁政的阻碍。《绵》则是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自邠迁岐,振兴周族的光榮业绩。《公刘》与《绵》被引用的这部分都是记述当时部落迁徙的事,通过这两部分孟子认为“好货”与“好色”都是人之常情,明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明君会将之臣子百姓共享,而昏君则反之,从而劝谏君主实行仁政,还要学会爱护臣子与百姓。

三、《孟子》引《诗》中体现的诗学理论

从《孟子》的引用中不难看出其中所体现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思想,孟子认为“以意逆志”就是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踹度别人内心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则是要求人们在阅读或是论述一些文学作品时要把握好作者本人的思想以及人生经历等,这两种诗学理论还为此后的说《诗》与解《诗》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引《诗》方法上孟子受到春秋时期的影响具有断章取义的倾向,“春秋时代人们引诗大都断章取义,曲解原诗以为己用……其目的在于用诗,即通过自己主观性、选择性的阅读理解获取某种预想的结论。”汪祚民在其论文中就提到:“引《诗》多是论证说理,是《诗》的应用阐释,往往游离于《诗》的本体之外。”例如在《梁惠王章句下》的第五章中,引用了《大雅·正月》,这是一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诗,揭露了西周将亡之时的政治黑暗。但在本章中只选取了其中一句话来赞扬周文王经常首先为无依无靠的那些百姓考虑,进而鼓励齐宣王实行仁政以治理国家。

《孟子》一书长于说理,注重把握《诗经》的权威性和其政教作用,孟子通过引《诗》来将历史引入现实,以史为鉴,劝谏君王,为其思想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在与君王的对话中引《诗》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论证“治国平天下”的“王道”思想,以增强自身的说服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行其仁政主张和王道、民本思想。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童庆炳.新编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5]冯晖.先秦诸子引《诗》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陈琪.《孟子》引《诗》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周文王齐宣王梁惠王
沉默的齐宣王
成都龍泉驛北周文王碑及宇文泰治蜀之道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
周文王即位另有隐情?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