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古典诗词 温润职教人生

2018-10-15赖绍珍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多元化教学韵律

赖绍珍

摘 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对提升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精髓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困难重重。本文基于教学实践,试从诗歌意象、意境以及多元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韵律;多元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中职语文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领悟经典诗篇中的思想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内在的涵养与气质。远在他乡时,懂得“床前明月光”的思念之情;烦恼纷至沓来时,知道坚持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现世喧嚣时,明白总有一隅会“悠然见南山”。让职教人生中敢于面对坎坷挫折,保持心灵的宁静,保持高尚的情怀,做一名高素质的职教人。

但是由于大部分中职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基础课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古典诗词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中职生对理解和欣赏诗歌难免产生畏难情绪。作为新时期的中职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愿意学习和接受古典诗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品味意象 感悟诗意美

意象指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诗词中的一花一草,一丘一壑,原本只是安静的风景,而在诗人的眼中,在诗人的心里,在诗人的笔下,已情意满满,寄托着人心诗情。所以在鉴诗词时要格外关注作者选取的意象,通过意象揣摩作者的心绪。

诗歌中的意象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可以把常见的诗歌意象归类并了解其中蕴含的寓意。诗歌中的意象一般分为植物类、动物类、景观类和器物类。比如植物类的意象,不得不提“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如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之意。如王安石的《梅花》,诗歌中借“梅花”表现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表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如陶渊明《幽兰》,诗歌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体现了一种坚毅、执着的感情。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多赞美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菊花这一意象饱含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品质。理解诗词意象,推动对诗词的内容的整体把握。在进入学习诗歌前,可以推荐学生通过诗词学习的手机APP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为进一步把握诗词主旨做铺垫。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还有意境。所谓意境,林语堂先生说,“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或清新恬淡,或粗犷豪放,或忧国忧民,或喜于山水,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二、把握节奏 读出韵律美

诗歌是一种情感含蓄隽永的文体,要体会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心境和要表达的情感,就必须对诗歌进行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既可以读懂诗歌的内容,又能够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美的享受。

了解体裁,读出韵律。从体裁上看,古代诗歌中一般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诗歌中的诗句往往可分解为若干音顿或音步,音頓与音步连续展开,体现诗歌韵律。四言诗,“二二”节拍,读起来是两字一停顿,如《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言体;五言诗每句一般有三个节拍,读作“二一二”或“二二一”的节拍。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读作“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节拍。如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朗读时候同样也要把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句中节拍、章节间停顿的把握。

把握节奏,感悟诗情。诵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出句中的停顿,还有根据诗歌的情感来指导诵读节奏,包括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升降。一首诗歌的轻重音处理得好不好,能直接说明读者是否能准确的表情达意。意义着重时,声音自然随之而长而高而重;意义不着重时,声音也随之而短而低而轻。如李白《将进酒》,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天上来、不复回、悲”得重读,才能表现出黄河气魄之大,人生短促之悲。一般来说,表现人物紧张、惊惧、愤怒或喜悦、欢畅的感情,朗读的节奏比较快;表示回忆、悲痛、悼念、沉思的心情,朗读的节奏比较慢;表示叙述、交代、介绍的文字,朗读时运用中等速度节奏。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在开篇是作者对自己过往人生的总结,心情是沉重的,节奏要缓慢;而后面则是抒发作者离开厌恶的官场,回归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读的时候节奏可适当加快一些,语调要轻快,读出内心的轻松愉悦和对选择的坚定。诵读时要根据诗歌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一般来说,高音响亮,多用于表示兴奋、喜悦的的感情;低音幽沉,用来表示肃穆、悲哀的情感。如《望天门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天门”读得平缓,“中断”开始上升,“楚江开”达到顶点,“开”更重,从而体会楚江不顾一切冲破阻碍的气势。

配乐诵读,品味诗意。古诗词与音乐原本是相依相存的,诗词意境或高亢,或低沉,或含蓄,或放弃,无不涵盖音乐意境的特征,体现出音乐美。因此,配乐诵读能让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如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可以配放《天仙配》;学习《西江月》、《如梦令》时,可以配放古筝曲《平湖秋月》;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配以《送别》古筝曲,引起共鸣。这样,沉浸在音乐、诗词意境共同的氛围中,从而更好的品味诗歌意境。

三、多元教学 传承经典美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应努力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传统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方法。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栏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可将创作背景、诗人经历、诗歌意象等知识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学习,为课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习效率。课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名家讲解视频、名家朗诵音频等方法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渲染课堂气氛,体会诗歌情感。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课堂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注重唱歌、舞蹈、讲故事等技能的锻炼,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如学习《水调歌头》、《蒹葭》等可吟唱的古诗,学生通过学唱古诗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唱”的基本功;如学习画面感较强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作画,使学生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意境,并锻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画”的基本功。

中职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的,兴趣不浓,具有畏难情绪。但是古典诗词对于提升中职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整合学习资源,理解意象、体会意境,领悟诗情。

参考文献:

[1]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2]朱自清.中国古典诗歌吟味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易娜.中职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法论 [J].基础教学研究,2012(11):109-110.

[4] 高伟红.浅谈如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J].赤子,2015(7):231.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多元化教学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