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变态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15司华峰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案例教学

司华峰

摘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并设置一些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充分的思索与分析,并对案例做出初步的诊断方案。在课上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参与者、行动者。教师首先要实现从课堂主体到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组织课堂讨论与分析。在讨论期间适时地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提炼,指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课本知识,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引导,使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是对整个研讨过程的点评,指出研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不足和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度的探索欲。案例教学合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以便全面、系统的传授所有知识。

关键词:变态心理学;案例教学;学生主体

一、前言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深度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有效的对异常心理进行识别、预防以及治疗,因而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是很深入,学生只能在考试时进行记忆答题,相关知识遗忘速度较快,在遇到相似病症时无法快速的识别,因而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更多的案例进行支撑,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的某个或几个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对病症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遇到相同或相似病症时能够给予正确的判定,提出治疗意见。

二、案例教学在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發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多数采用知识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一般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课程中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学习不积极,只完成教师布置的特定任务,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学习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分析者、主导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知识,还能发挥学生探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转换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多少一般用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而所衡量的也仅仅是死记硬背了多少,不是理解掌握了多少。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对整个案例进行研讨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变态心理学主要以异常心理与异常行为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案例由真实的心理及行为异常案例改编,真实的案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对病人的过往史、发病机制各抒己见,相互研讨,作出诊断并书写诊断依据,再进行班级发言,对有异议的诊断由发言者进行解答,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研讨方向,控制全班研讨氛围,适当的课堂研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宽度,不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适当地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在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案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显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对教学的步骤进行合理的设定①。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合理的把案例教学融合到教学

计划。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相符合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案例的合理选择,保证案例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与实际教学内容一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②。所以在案例的准备中,教师不能随意选择案例,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难度并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中要体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真实情况,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有效的案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的选择还需要具有启发性,在案例讲解完成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启示。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完成后,还需要根据案例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二)根据教学案例,合理组织课堂讨论与分析。

在确定教学案例后需要及时将案例下发给学生做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并通过自行搜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思索与分析,并对下发的案例做出初步的诊断方案。同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根据其特点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组内分析和探讨,得出小组诊断意见后教师组织进行班级讨论,小组选取小组代理人进行诊断报告,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异议,由小组代理人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就案例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班级讨论可以各抒己见,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引导作用,在讨论期间适时地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提炼,指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课本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度的探索欲,教师不再是内容的单向讲解者,而是活跃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③。

(三)做好案例总结评价,巩固教学质量与效果。

教师应该预留部分时间在对某个问题讨论之后以及课堂讨论全部结束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的整体总结评价,教师的点评,不应局限于对研论结果的点评,而是对整个研讨过程的点评,对研讨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赞赏,同时也要指出研讨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使之改进,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引导,使其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在课后为学生布置探索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和探索。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时,要注重指出这一次案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对于案例中的难点要重复向学生们进行总结。有效的总结和讨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学在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

(一)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环节,对于知识的掌握局限于课本知识与教师的板书,很少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缺乏创新思维。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它不像讲授法那样要求教师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进行单独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激发自己的想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参与者、行动者。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必须实现自己从课堂主体到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启发并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或集体进行思考、分析、决策和选择,并扮演学习情境的领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④。

(二)合理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在变态心理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等方面占据优势,但每个案例都各有侧重,一般只对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不能全面、系统的传授所有知识。同时,案例教学的采用并不意味着否定或拒绝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没有好与差之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合理分配各类教学方法的教学时间,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有很多病征的表象是相似的,需要对每一种病症的诊断标准熟记于心,这样才不会得出不相符的结论,因而案例教学的运用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准确、更专业地分析案例,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五、结论

在变态心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对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更直观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识别,得出诊断结论,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师要把握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课时分配,把握好讲授方式的关系,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对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和个人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案例教学中把控研讨的走向,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注释:

①陆洋,《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1期,ISSN:1673-0410.

②邓月琴,《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2017年5期,ISSN:1009-6426.

③赵金春,《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互动式教学》,《大江周刊:论坛》,2012年11期,ISSN:1005-6564.

④熊康俊,案例教学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贺州学院,1672-7894(2013)33-0098-02.

参考文献:

[1]陆洋,《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1期,ISSN:1673-0410.

[2]邓月琴,《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2017年5期,ISSN:1009-6426.

[3]趙金春,《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互动式教学》,《大江周刊:论坛》,2012年11期,ISSN:1005-6564

[4]熊康俊,案例教学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贺州学院,1672-7894(2013)33-0098-0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案例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