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2018-10-15姜宇溪
姜宇溪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也加快了广电网络业务的发展速度,满足了新时代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业务种类增多、业务规模扩大的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机房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强对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下我国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其建设方法,以期为后期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奠定练好的基础,加快广电行业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建设方法;建设功能
一、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
(一)业务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其机房业务以及数据的管理等方面,部分电运营商依旧采用传统的电子文档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因此导致管理过程的滞后性,影响管理效率的同时,无法保障广电特殊性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在对广电业务进行管理过程中,由于未确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从而导致了管理过程、数据处理、设备选取的分散性、进而对电子文档的安全保管造成较大的威胁[1],不利于各项数据科学化统计目标的实现。
(二)机房管理的建设平台起步晚,未形成一定的行业特色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同的效果,进而加快了信息化产业改革的步伐。其中,随着广电业务种类的增多,业务规模的扩大,为确保机房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各电运营商提高了对机房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了管理平台的建设步伐。但是从目前来看,当下我国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多是在GI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即外线主要以物理资源管理为主,从而导致机房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备的逻辑资源管理,无法实现准确分析数据统计的目的。换言之,当下机房管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驱动力、监管系统并未完美融合,管理体制仍处于一种亟待完善的状态,未形成系统化的机房管理体系,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步伐。
(三)运维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运营管理反面,当下我国大多数的电运营商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忽视了运营管理水平对机房管理效率的影响力。但是近年来,随着业务种类的增多、业务规模的扩大,机房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机房运维工作的困难程度,同时也造成呢过了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逐渐增加的业务及设备对其运维管理的需求。
二、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方式
(一)设计原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机房信息化管理效率对于社会穩定性发展的影响了愈发显著,故此加强对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进程和建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性作用。故此,为了实现机房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国家有关建设工作者开发了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和机房电子运维管理这两个平台,其中,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平台主要是以GIS系统为的基础,然后根据各项相关数据的关系,将其应用于应用层功能模块中,进而实现对资源信息化的有效管理,而机房电子运维管理平台主要是以机房、人员、组织等底层数据为基础,然后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其进行统一管控,进而实现了对日常事务和工作集中综合的管理。
(二)平台建设的步骤
1.构建基本结构
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机房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而另一方面则是未来确保其建设完成后能被应用到面向公司、面向行业层面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中,故此在建设过程中,平台结构的构建既要符合通信行业标准的设计架构,同时还要具备广电网络业务的特点,倘若在建设过程中建成的管理平台不符合上述标准,则需对其进行深度改造[2]:
(1)实体的创建
在进行实体创建时,工作人员需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机房-机架-机框、列框、插槽-板卡、模块-端口、段子””模板的建设,以确保每一级实体都有相对应的模板。同时在进行实体创建时,还应该将机房的特殊性考虑在内,即工作人员在进行创建时,需重新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共有设备进行新的划分,并将有源、无源的概念进行贯彻建设的全过程,进而掌握在实体创建时,两种设备的创建原则,确保学化设计目标的实现。
(2)设备的创建
在进行设备的创建过程中,由于此步骤对于系统的高效性具有关键性影响,故此在进行创建之前,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设备的重要性以及设备管理的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设备外观与上述实体绑定的紧密性,进而实现扩展应用的最终目的。从目前来看,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可按照业务用途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即将其分为机房、数据网络、动力环境等五个部分,在系统中创建设备时, 必须在相应设备类别中创建, 以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
2.创建程序编码
无论是实体的创建还是设备的创建,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需解决程序编码的问题,在进行机房平台创建过程中,为了保障机房特殊性的充分发挥,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单元都需要有一个唯一标识的对应编码,但是从目前来看,随着设备种类的增多,传统代码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故此需对其进行重新规范。在规范的过程中,无论是实体还是设备,程序在进行编码时,都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级编码, 中间使用“-”作为连接符的总原则。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如下原则:其一,机房编号用“机房简称+机房序号”来表示;其二,机架编号用“机架排号+机架列号”来表示;其三,机框/列框编号用“机框/列框简称+机框/列框序号”来表示,前者是机框/列框型号简称或约定俗成的称谓,后者是机框/列框在机架中从上到下数的顺序;其四,插槽编号用“插槽在机框中的序号”来表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广电业务数量的增多,业务规模的扩大,为保障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建设机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故此,有关人员在通信行业管理系统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广电网络机房特点进行深度剖析,不仅保障了建设平台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也加快了广电网络机房向现代化机房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叔胡拉·布里根.浅谈广播电视机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略[J].科技视界,2015(26):335-337.
[2]李晓莉.浅议信息化技术下广电有线网络机房建设的思路[J].数字通信世界,2016(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