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2018-10-15汪泳波

青年时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汪泳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也日益加剧,使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紧迫。就当前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已经成为了大部分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现状,同时也是诸多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不能全面分析这些因素,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本文先阐述了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的意义,并且在明确其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体系三个方面,综合全面的探讨了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工学合作;校企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因此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各个方面也对高职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要求和期盼。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具体人才教育现状来看,显然高职院校对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是成功的,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后成为企业的急需人才,但也有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后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这部分学生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致使学生最终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都有显著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就成为了各个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下一步发展中的战略重心所在。而下面也从这个角度入手,谈一谈高职院校哦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的概述

(一)我国高职毕业生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参与高等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变多,在高职教育体系中也表现的非常突出。但由于我国社会市场中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发展速度不断变快,各个职业的分化程度以及技术专业程度也出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都使得毕业生必须要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才能真正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跟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现状不容乐观。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的意義

分析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具有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也有较多的促进作用。第一,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的扩招,并且社会市场中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必将使得高职教育体系的质量出现显著的下滑,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而这个时候,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那么就能够较好的解决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第二,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在长期成长中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中,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遇到太多的挫折,同时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等很多不良品性。这些因素也是造成高职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重要内容。但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针对性的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那么就能够解决毕业生的不良品性,保证他们在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即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他给出的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本杰明·布鲁姆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将教育目标体系分成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同样完成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同样需要从认知、情感及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来进行相对应的解决

办法。

(一)职业技能适应

高职毕业生在进入社会职业岗位中以后,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岗位自身职能需求和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的适应。在高职教育环境中,毕业生已经学习到了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毕业生在实践技能上往往存在显著的不足,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具体工作。对于每一个高职毕业生来说,进入到职场环境中以后都应该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技能适应过程。而毕业生自身素质情况也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平稳度过这个适应过程。

(二)职业人际适应

人际关系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距离,建立在一定群体的基础上,并且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体验、行为表现等多个方面发展出来的。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都遇到了非常显著的人际适应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毕业生在长时间内都处于校园环境中,因此转变到职场环境中以后就会出现显著的不适应问题。这种情况也会使得毕业生很难提起工作的兴趣,会产生焦虑、不自信等情况。

(三)职业心理适应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当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能够满足自身的期望,那么就说明其可以适应职业环境。但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以后,会出现自身定位的偏差,并且体现在个体情绪控制力差等多个问题,最终出现了很多心理不适应情况。

三、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

(一)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各个高职院校应该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就让学生接触到以后职业岗位中需要的各个技能。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贯彻工学结合模式,让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这也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对自身课程内容和实训教学等各个模块进行调整与改善,能够跟校外企业具体岗位结合在一起,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力。

(二)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

校内文化是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将校企文化引入其中,那么就能够有选择性的吸取企业文化的精粹。在校企文化具体引入中,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杰出校友等人才前往学校进行职前指导报告或者相关演讲活动。学校也应该引导毕业生前往企业环境中体验职场文化。这样以后,高职院校就能够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较好的体验企业环境,最终提升毕业生的职业人际适应力。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学校应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观,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导能力。由于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还有较多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就有必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力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构建大学生心理疏导体系,针对各个高职毕业生采取必要的职前心理教育,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最终提高他们的职业心理适应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各个高职院校也应该明确自身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通过多个方面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这也需要各个高职院校能够立足于自身情况,积极使用工学结合、校企文化等途径来让毕业生充分结合岗位环境,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学习、生活等各个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以后,毕业生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就能够全面接触职业环境,在未来进入社会职业岗位中以后也能够快速的适应职业环境,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曾艳敏,武新慧,郝艳艳.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3).

[2]张斌.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3]梁绍斌.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问题浅析[J]. 教书育人. 2013(33).

[4]温希东,黄亚妮.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基于中国大陆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J].高教探索;2008年06期.

[5]米运生,周文良.研究性合作教学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6]林娟,马丽.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现状及对策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视角的高职毕业生职业化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