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视角的高职毕业生职业化转型研究
2015-07-13罗亮梅孙伶俐
罗亮梅 孙伶俐
摘 要: 近年,高职毕业生已成为就业的生力军,他们在校园所受的职业化素质训练和上岗技能训练,已基本能适应企业所需,但在软实力方面,仍突显一定的问题,例如个人内在动力不足、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不强、职业意识薄弱,职业心态不太成熟等。本文关注毕业一年内的高职生这个群体,从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软实力缺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试图加速他们从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以适应企业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高职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17-03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S公司,中国商业企业的领先者,线上购物位居国内B2C前三,线下实体门店1700多家,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引领零售发展新趋势。近年来,随着华南大区的高速发展,对高职工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S公司与我校就专业与企业岗位的硬对接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班”,学校每年都为企业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
(二)问题的提出
这群90后高职毕业生已活跃在各行各业一线基层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敢于创新。但在心理认知、从业态度等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转型的困难,他们跨入岗位不久,便集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心气浮躁、急于求成,自认为我会做的已经非常熟练了,不需要重复再做同一个工作;有的不会主动沟通与解决问题,遇到困难非常有依赖性,合作意识不强;还有的面对团队共同的困难,持有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以上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人才梯队的建设,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对高职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型提出了迫切需求。
二、问题分析
为更加正面地看待高职毕业生转型的问题,我们特地与部分学生通过面对面探讨、网络访谈调查等方式,与他们深入交流,现将调研情况以下表的形式做出归纳(如下表所示)。
上述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个体认知失调
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当人遇到不一致的事物时,可以理性化处理,从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倘若人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即认知失调。
在此,最关键的是高职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把职场当成校园,把在校园的认知带入职场,从而或多或少按照以前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去行动,当其发现在现实中遇到困难或阻碍时,或等待、或依赖,或放弃,如果没有理性化处理,则失调感会越来越严重。例如不适应职业规则,人际关系不理想,继而自信心受挫。
(二)校园职业塑造表面化
校园职业塑造的落角点放在了“订单班”,其中校园要关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看重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通过课程或宣传等告知学生,是学校需要做的事情。另外,部分课程流于形式,没有主动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学生遇到现实社会问题时,抗压能力不强,无所适从,或者新生不良情绪。
(三)企业新员工培训体系有一定缺陷
由于企业经营的需要,有的部门以工作忙,人手不足为借口,草草结束统一的入职培训后,马上分配新员工工作,随意性较大。另外在岗培训缺乏互动与反馈,没有反馈,员工也不知道如何改进,企业也无法了解员工真实想法,因此,总让员工认为要么没有培训,要么培训看不到希望与效果。
三、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问题往往牵涉文化、制度与人三个层面。本文实质要解决的是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认为,物理环境、福利、工资不是提高员工效率的主要因素,而职工的情绪、动机、心理因素、人际关系才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针对高职毕业生群体,有必要“帮助员工自觉认知”、“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创造员工发展平台”,从这三个方面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通过企业内部EAP援助,帮助员工自觉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之间相互矛盾,我们可以试图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一般最直接的方式是当事人自己的心理调整。从上述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试图通过企业内部EAP援助计划来帮助他们调整其认知,进而改变行为方式。
1.调整个人认知
学生从离开熟悉的校园到走上工作岗位都会有一段孤独期,适应快的一个月就能过去,适应慢的或许需要半年。首先,应该培养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设新员工咨询室,进行挫折教育、认知教育,进行生涯规划管理。让员工在工作初期告诫自己客观看待新工作,不能期望值过高,应该细水长流的发挥热情,让工作不断有惊喜。其次,如果员工思想里有很明显的认知错误,比如过多追求成就,完美主义、绝对化和灾难化等,引导员工讨论这些不合理的认知,恢复其行动的力量。
2.改变行为方式
要改变新员工的行为方式,实质就是帮助新员工融入团队,搭建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在上述新员工调整个人认知,融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员工融入工作团队,例如S公司每次在大型电商促销战中,各个团队不断地进行协作才得以圆满完成任务。如果做助理的、做订单处理的员工,每件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催不做,不急不做,那涉及各个环节的员工还能安心工作吗?如果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即使能力再强,也会影响团队的效益,企业是不会重用的。
(二)通过校园和企业平台各种活动,引导员工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