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自我教育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2018-10-15刘红霞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辅导员主体

刘红霞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 海口:571100)

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古今中外无数学者对自我教育有过研究或阐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语句,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慎独”、“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等等。现代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因而自我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自我教育研究呈现下列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以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或中学生为主,高职生较少;二是研究视角以思想品德角度为多,心理学或德育角度较少;三是宏观理论研究较多,微观实证研究较少等。[1]而作为高招最后一批录取的高职生,在学制、专业设置、学校管理、就业前景等方面有别于本科生。他们的自我教育主体性是否养成,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教育能力已成为更好地对其进行教育的逻辑起点。鉴于此,专门针对高职生自我教育的现状与提升路径展开探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分层抽取大一86名、大二114名和大三110名共计310名在校高职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7.72%。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高职生自我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和自我反馈四个维度共计26道试题,量表设计为Likert五点式。问卷各维度的Alpha系数在0.455-0.783 (P<0.01) 之间,总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0.801 (P<0. 01)。

1.3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及访谈相结合。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生自我教育的一般情况

高职生自我教育得分(3.53±0.39),处于中等略上;四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我反馈(3.84±0.63)、自我实践(3.75±0.66)、自我认识(3.50±0.64)和自我要求(3.05±0.72)。自我认识与自我要求差异显著(t=7.38***);自我认识与自我实践差异显著(t=-6.15***);自我认识与自我反馈之间差异显著(t=-8.31***);自我要求与自我实践之间差异显著(t=-11.95***);自我要求与自我反馈差异显著(t=14.73***);自我实践和自我反馈差异显著(t=-2.06*)。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自我反馈在四个因子中得分较高,也就是说高职生能对自我教育状况进行很好的自我反馈,这对自我教育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自我要求得分最低,低要求将不利于他们较好地开展自我教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家庭因素。根据实际调查,302名高职生有228名来自农村,占75.50%,且有52.23%属于留守儿童。低质量的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为负面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使他们从小对自己的要求要么较低,要么有远大的目标但缺乏可行性而产生各种问题。第二,学校因素。生源地主要是本地农村的高职生,从小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落后,他们没能从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中学会如何自我教育。第三,个人因素。96年前后的年轻的一代人,生活在网络的大数据时代,他们能较快地接触外界世界,但成长经历和知识的数量让他们在自我教育方面所受到的引导较少。

2.2 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高职生自我教育及四个因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可知(见表1):随着年级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及其他四个因子得分也与其相对应地提高。即,高职生年龄越大,其自我教育水平越高。为了进一步验证年龄或者年级对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影响,将三个年级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检验可知,自我教育(F=52.37)和四个因子自我认识(F=16.31***)、自我要求(F=16.31***)、自我实践(F=13.50***)及自我反馈(F=31.55***)四个因子方差检验有意义。

表1 高职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发现不同年龄段自我教育的差异,以年龄为自变量,对其自我教育及四个因子进行LSD比较。自我认识上,一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1),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1);自我要求上,一年级与二年级(P<0.01)差异显著,一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1);自我实践上,一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1),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1);自我反馈上,一年级和二年级差异显著(P<0.01),一年级和三年差异显著(P<0.000),二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显著(P<0.000)。高职生年级越高自我教育得分越高,也就是说高职生年龄越大其自我教育能力越好,四个因子也与年级或年龄正相关。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而自我意识是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深化和稳定。[2]在此期间学生自我意识的指向逐渐由生理转向内在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更为高级的情感体验和对自我的接纳。同时,学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易受情境的影响,随着年级增高及年龄变大,自我意识能力也逐渐增强,因而自我教育得分也越高;二是和学生处境有关。大一学生刚入校门,更多是以新环境适应和学习为主要任务。大二学生即将面临实习,他们开始考虑未来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学校也会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要求。大三学生已在实习中,实习单位都会对实习学生或多或少地提出要求,规范其言行。学生也必然会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和要求,这也就进一步加大了自我教育得分。

2.3 不同性别高职生自我教育的情况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及其四个因子进行单因素样本检验。性别对自我教育及除自我认识之外的三个因子差异均显著(见表2)。即自我教育(t=5.04,P<0.001)、自我要求(t=3.89,P<0.001)、自我实践(t=2.84,P<0.01)和自我反馈(t=3.41,P<0.01)。

表2 高职生自我教育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由上表可知,男生的自我教育水平略高于女生,四个因子除自我认识外的其他三个因子差异均显著,男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女生,但自我认识水平在性别上没有差异。男生比女生的自我教育水平要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角色。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属性,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观察模仿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已有研究显示,在自我意识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具体维度上,在自尊感、监控性、体貌评价、自觉性四个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另据李政云对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初中阶段,女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监控高于男生;但到了高中阶段出现相反情况,男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快速发展[4]。

2.4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情况

将学生分为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两个群体,来自城市的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高职生(见表3)。

表3 农村和城市的高职生在自我教育上的差异检验

由表3可知,来自城市的高职生比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在自我教育及除自我要求之外的三个因子差异均显著。

来自城市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众所周知,我国城乡是二元结构体制,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因而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职生在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城乡二元结构对人的影响。[5]相对农村学生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享受更多的资源配置,他们的视野和见识要更广阔些,因而会有更好的自我认识、实践和反馈能力。二是城、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和人生价值手段有区别。许加明采用黄希庭教授修订过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437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集体主义、利他主义、进取精神和循规蹈矩、遵守规范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强于来自城市的;但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富于冒险、创新精神。[6]城市大学生这种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也表现在其对自身有良好的认知、敢于进行实践;而参与调查的农村学生近60%属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囿于经历、见识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因循守旧、不敢创新。三是家庭情况和教育理念不同。根据笔者调查,和父母一块生活的,农村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7.77%,城市学生占75.64%。从学历上看,农村学生父母学历一般在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较少;而城市学生父母一般都在高中及以上。从从事的工作上来看,农村学生的父母一般是从事和农业、建筑业相关工作的农民或建筑工、装修工,而城市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企事业单位员工或个体户。这样情况下,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较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成人的指导和关爱。另外农村教育理念相对务实,就是多挣钱。而城市学生较多的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能及时得到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城市学生的父母工作相对稳定、学历较高,他们和孩子一般是朋友关系,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一般都是商量解决,这样也更多地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中等略上,自我反馈得分最高,自我要求得分最低,且四个因子之间彼此差异均显著;男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女生的自我教育水平;来自城市的高职生的自我教育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大一自我教育水平最低,大三自我教育水平最高,且三个年级之间差异均显著。

此次被调查的高职学生大多年龄在18-20岁之间,其就读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即周五下午至周日下午允许出校门,其他时间不准。据笔者了解,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均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在校高职生主要生活在学校,在家庭或社会上的时间不多。鉴于此,为更好地提高高职生自我教育水平和能力,笔者主要从高职生个体主体性培育和学校管理两个角度提出推进高职生自我教育的措施。

3.1 个体主体性培育措施

如前所述,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但自我教育得分离散大,也就是说高职生自我教育能力参差不齐。访谈中笔者发现,自我教育得分较高的学生对所处的环境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判定,能结合家庭、学校和个人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付诸行动,不管人前人后都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但在行为习惯方面若是没人监督时便会产生松懈心理,面对电脑、手机、游戏等外界诱惑和刺激,难免放松管理自己。对于得分较低的同学来说,除没有端正的自我教育态度外,在行为习惯方面更是不能坚持,能不做就不做,能溜就溜,此外经常寻求各种外在的刺激,自制力差,这些都是高职生主体性没有养成的具体表现。

3.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塑造高职生主体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译为性格,是心理学概念,一般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主体性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个性品质”。[7]“作为个体生命最为独立、理性、自觉、自为、自由的存在方式,使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中的个体的道德行为成为可能”[8]。因而主体人格对人的主体性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职生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备这样的主体人格: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相互关爱的情感品质;勇于创新、积极应对竞争的进取精神以及对负面情绪如孤独、抑郁和自卑等的自我调适能力。

3.1.2 增强主体意识,承担起应有的主体责任

主体意识是个体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判断和认识,是个体自觉地发挥主体性的内在条件,也是自我教育的个体动力,主要表现为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及个性意识等。增强高职生的主体意识,要求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判定自己,相信自己改造自然、社会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并能够承担起应有的主体责任。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处理与他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进而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1.3 开发主体能力,提升选择、学习和自我反思等能力

主体能力是指个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从事某种对象性活动的力量,是在实践中形成而又潜在于个体内部,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认为主体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作为主体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包含智力、体力、道德力等能力的综合性范畴。开发高职生的主体能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善于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选择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善于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善于探求新知识,寻求新方法的创新能力;善于通过创设条件,努力实现目标的实践能力;善于调节人际关系、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善于自我修养、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自律能力。

3.2 学校教育中培养高职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措施

高职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较多的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是在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中成长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和中学班级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学,教师和班主任是固定的,并有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要求和管理。而大学是实施辅导员管理制度,辅导员一般管理多个班级,与学生接触少,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在学期初或末见到辅导员,平时很难见得到,更不用说教育和指导了。有的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包办代替,学生参与班级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另外课任教师也极少参与学生的管理,因而针对高职生的管理和培养要做出调整和转变。

3.2.1 教师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的自信为主线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9]高职生作为刚刚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人格尚未完全成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仍有待加强。从自我教育测试得分以及近年校园里出现的自杀、校园贷和传销等等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不能放任不管。而作为高招最后批次的高职生,这种问题更不能忽视。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一定要占领思想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管理,这是第一。第二,教师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既要加强管理又要尊重其主体地位。第三,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对高职生自尊、自信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据笔者调查,高职生自卑心理相对严重,对自己的智商、学习成绩及家庭出身不自信,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困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美国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认为:“人格的基础就是自尊、自信”。[10]班级活动的开展既要培养高职生有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也要求有自尊、自信的学生主体的参与,否则活动就不可能顺利实施。

3.2.2 加强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目前高职班级管理采用辅导员管理方式,但辅导员一般管理多个班级,同时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客观上导致他们无暇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因为各种原因,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不够稳定。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建立一支稳定而又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其次,辅导员要转变工作理念,加强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已有实践表明,要使班级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有效地实施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班级核心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们是班级管理的骨干与核心,也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无可替代。但是目前班干部往往由辅导员指定,缺少群众基础,其骨干与核心作用发挥不出来。因而要建立规范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学生干部民主竞选制度,推行学生干部轮换或班委轮值制。此外完善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技术与技巧,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班级自我教育与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当然,家庭也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要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具备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等等;其次,家庭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协商式的关系,这样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自由愉快地发展,有助于自我教育的发展;同时,还要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要培养个体通过主观性活动去分辩社会影响中各种要素的利弊优劣,达到能对社会环境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此外社会应该统筹规划,把学校、家庭统一纳入到社会教育的轨道上来,做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动共振,融合并激发出交聚的合力,推进高职生的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生辅导员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