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探索
2018-10-15蒋慧玲
蒋慧玲 李 炜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审计监察部 湖北 武汉:430080)
项目后评价是对投资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的综合评价,是在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对比,找出差别,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改进投资效果、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指导投资行为。
我国项目后评价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主要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央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企业的项目后评价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国有企业逐步开始委托中介机构或自行组织内部工作组实施项目后评价。《指南》中,并没有对后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给予说明,国企后评价工作起步也较晚,尚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后评价体系,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十一五”以来,武钢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数百亿元,期间有些项目的投资效益与初期可研立项存在差距。对此,武钢开展了项目后评价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了国资委关于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二是对后评价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组建了专家库;三是公司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后续评价,实行了抽查审计。
1 开展项目后评价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1.1 目标
内部审计实施项目后评价活动,其目标是以完善管理制度、评价方法和成果应用等一系列后评价操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一套适合武钢的项目后评价体系,为项目后评价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广泛运用,提供前瞻性服务,从而为企业指导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1.2 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结后评价经验,完善后评价工作管理制度;二是整理各项指标和标准,结合实际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新审计方法,有效组织实施项目评价工作;四是充分重视后评价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推动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应用。
1.3 应遵循的原则
内部审计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应遵循独立、强力领导和科学的原则。
(1)独立原则。一是后评价机构要与投资决策、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受评单位没有利益关系;二是后评价机构直接向董事会或公司主要领导负责,不受项目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和前评估人员的影响或干扰。这是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重要保障。《指南》赋予了内部审计对项目后评价进行监管的新内涵。公司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已实施的项目后评价,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肯定,具有丰富的项目投资审计经验,具备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条件。并且,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的最高管理机构,确保了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开展项目后评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强力领导原则。后评价需要规划、决策、实施、运营等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方责权利交错,为保障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后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协调和解决各类问题。同时,后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以保证后评价结果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促进“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
(3)科学原则。指标评价是项目后评价不可跨越的程序,技术经济指标专业性强,要系统地概括指标体系的全貌,真实反映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目标之间的因果与影响关系,是一项浩大的工作,科学地进行项目后评价尤为重要。
2 项目后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
2.1 建立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
2.1.1 部门协同完善后评价管理制度
一是修订了《武钢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内部审计部门依法依规对项目进行后评价。二是审计与风险管理部与经营财务部、工程管理部、规划发展部、设备部等多个部门协同,完善了《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境外矿产资源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技术改造工程随机备件管理办法》等共二十五项制度,并据此编制了《武钢投资项目文件汇编》(如表1所示)。三是针对可研论证不充分、投资未达效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将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效益纳入年度预算管理,对项目未达效的责任人严格考核。四是拟定需后评价的审计项目报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后,纳入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以公司文件下发,为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依据。
表1 武钢投资项目文件汇编目录
2.1.2 完善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是项目后评价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反映后评价结果的重要量化工具。审计与风险管理部根据武钢生产厂矿生产经营特点,对生产设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梳理,整理和汇集出一套合理通用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给指标建“档案”,为项目后评价工作奠定技术支撑。
在实施方式上,内部审计打破各业务单元之间的界限,邀请公司内部投资项目管理专家和生产制造技术专家参加“指标甄选头脑风暴”,筛选出实用和科学的指标。在原则把握上,力求指标的全面性、独立性、通用性和代表性。指标应该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各单位的管理、技术和效益水平情况,能够有助于找到与项目实施前在规划设计方面的主要差距及产生原因;指标之间要相对独立,减少指标间的耦合和重复,有助于评价时快速分析出指标背后深层次影响因素;指标也应是业界所熟悉的,是行业内通用的、常用的、易于获取的指标数据,这样可提高在行业内各企业间的可比性。如设定的炼铁厂8号高炉工程初步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14项,包括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燃料比、炉顶压力、送风温度、富氧率、熟料率、入炉矿石品位、渣比等。
对繁多的指标进行优选后,目前已归纳出一套涵盖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和硅钢等多个工序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代表各厂矿特点的指标体系。
2.1.3 制定项目后评价业务流程
通过对以往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总结,借鉴其他行业开展后评价工作的经验,审计与风险管理部按照后评价工作的实施顺序,将项目后评价管理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计划与准备阶段、启动阶段、现场调研阶段、分析与评价阶段和报告编写阶段等,重点是现场调研阶段。如,在现场调研时,通过资料收集、走访沟通、实地勘察等方式对项目的立项、建设、竣工、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为将立项初衷与运营效果进行深刻比对,分析项目运营成功或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必须对立项意图和情景做出精准判断,所需掌握的立项信息必须详实。为此,内部审计在工作流程中对需掌握的立项信息拟定了详细的资料列表(节选如表2所示),将其规范化、程序化,今后开展项目后评价时只需按图索骥。
表2 项目后评价立项阶段资料列表
2.1.4 编制《投资项目审计后评价工作指南》
内部审计编制了《投资项目审计后评价工作指南》,为提高后评价工作质量和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管理支持。审计后评价工作指南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工程管理工作流程、后评价工作流程、指标体系和后评价报告框架等,从后评价工作内容、评价方法、组织责任、工作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对后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归纳。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内部审计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依据和有力的机制支撑。
2.2 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分析法、成功度评价法、管理人员访谈法、经济效益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已经成功运用了前后对比法、经验判断法、成功度评价法等,并创新了专家引导法、专题研讨会法等审计技术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2.2.1 专家引导法
专家引导法是指在现场调研阶段,借助内外部专家或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管理、生产制造、运营质量等进行专业评价。在项目后评价中,邀请企业工程管理、生产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评价,既可以弥补审计人员在生产、技术知识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使后评价结论更贴近专业实际。如在“焦化公司一回收煤气净化系统新建脱硫装置”项目审计后评价中,煤气净化系统脱硫技术具有工艺复杂、技术性强、保密性强等特点,为打开审计局面,审计小组运用专家引导法,邀请武钢脱硫专家讲授了脱硫技术、煤气净化系统运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着重介绍了国家脱硫装置产品种类、技术水平及运行效益,为内部审计正确评价投资项目打下了专业基础。
2.2.2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前后对比是将项目前期可研预测的建设成果、规划目标、投入产出、效益和影响与建成后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横向对比是同一行业类似项目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评价企业的绩效或竞争力。前后对比法和横向比较法在项目后评价中运用较多,特别是在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对技术经济指标产生的前后变化、与同行的横向差距比较上运用较多。
如炼铁厂2号高炉大修改造是一项更新改造项目,内部审计在对其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将其与新建项目进行对比,需多关注:更新改造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高炉原有资源,则是否以较小的新增投入取得了较大新增效益;更新改造项目的目标可以是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保护环境等等,不能定量计算的要借助行业水平对比评价。炼铁厂2号高炉大修改造主要解决公司生铁产量不足和铁、钢不平衡的问题。内部审计对高炉改造完成后的2011年至2013年的生产技术指标与改造前进行了对比(见表3),发现通过改造,2号高炉生铁产量上升了6%,高炉休风率、高炉利用系数、送风温度、高炉富氧率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高炉休风率指标在高炉投产后设备运行平稳可靠,炉况顺行,三年的休风率都显著低于改造前,其中,前两年都低于1%,达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指标前后、横向比较,分析得出随着休风率的降低,高炉休风时间减少,并在现场抽查后印证了相关设备检修费用较以往减少。
2.2.3 专题研讨会法
专题研讨会法是指召集相关人员就投资项目的特定方面或过程进行讨论及评价的方法。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公司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了解到项目存在缺陷的具体环节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时采取措施去改进这种状况。在对“焦化公司一回收煤气净化系统新建脱硫装置”项目审计后评价中,内部审计邀请计量管理、工程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就蒸汽供应、设计能力、工期管理、工艺技术指标等进行研讨,各方充分发表意见,结合现场勘探情况,发现该项目在蒸汽供应、设计能力、工期、工艺技术指标中H2S含量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表3 2号高炉改造完成前后生产技术水平对比表
2.3 项目后评价结论成果运用
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开展后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其结论的转化和运用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指南》中明确指出:项目后评价要有畅通、快捷的信息流系统和反馈机制。武钢内部审计将项目后评价报告按照利益相关、成果应用等原则送达公司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及受评单位,对揭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将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纳入考核管理,这一做法既树立了后评价工作的权威性,更促进了后评价成果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武钢内部审计共实施了六项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涵盖了焦化、炼铁、矿山等单位的建设项目。如,对“炼铁厂2号高炉大修改造”项目进行后评价,提出公司设备部应加强对其他费使用的管理和结算审核工作,应按公司规定强化分包单位审批制度,并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动态管理,应对未实施的直排水改循环水工程及未进行环境评价的影响进行论证,确保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后期整改跟踪,公司设备部门规范了项目其他费中的生产准备费的使用,强化了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杜绝了分包单位过多、设备标段过细现象。
3 总结与思考
项目后评价涉及到项目的技术评价、财务与经济评价、环境与社会评价和项目管理评价,涵盖面非常广泛,需要与多个部门、多个单位沟通协调。研究表明,在整个公司层面,审计与风险管理部与各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联手互动、协同管理的机制,对后评价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使后评价工作常态化,不仅促进了职能管理部门资源共享,提高了部门间管理效率,而且带动相关部门各自敲响警钟、承担责任、共同落实项目后评价整改,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达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使内部工程审计由过去对项目进行点、线评价转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评价,使审计不仅只关注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更关注项目的系统风险和建设效果,提升了工程审计的层次。内部审计从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入手,修订后评价管理制度,完善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规范后评价实施流程等工作,编撰了“武钢后评价工作指南”,构建了系统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武钢投资项目审计后评价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快车道。
项目后评价报告主要包括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生产运营情况的评价、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项目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价以及项目目标和实现程度评价。其中,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是后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后评价工作难度最大的部分。为弥补传统审计的不足,要由关注投资项目局部风险防范和注重微观评价,向关注项目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微观与宏观并重评价转变;由关注投资项目运营的符合性和功能性,向关注投资项目战略的融合、关注价值提升可能性大和风险发生可能性大的效益评价转变。在下一步工作中将逐步尝试运用风险型决策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统计预测法等后评价方法,运用先进的后评价技术方法,对项目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为推动公司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发挥更大作用,使内部审计在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