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综述
2018-10-14刘雪涛高艳玲
刘雪涛 高艳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52-02
中职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能力,繁荣校园文化,乃至形成学校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社团的管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如何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规范社团的活动,提升社团的影响力,打造健康可持续的社团发展生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各学校在做了很多尝试,其中之一就是要探索社团活动的课程化。
1.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必要性
1.1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建设社团发展生态的需要。社团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发展兴趣,提升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目前社团的建设、管理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学校对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处于弱势地位。社团发展需要的场地、时间、指导教师等条件得不到保障。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很好地解决社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社团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1.2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保障社团质量的重要措施。社团的活动质量是社团生命力的保障,是社团影响力的根本。丰富的社团活动彰显出社团的活力。社团成立后能否留住成员,取决于社团活动中能否让成员获得收获感。这种收获感可能是发展了一项技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可能是找到了归属感。社团活动课程化能够保障社团科学的训练或活动计划,使社团内知识、技能习得符合规律,组织管理能够规范高效,能够确保社团活动的质量。
1.3社团活动课程化是规范社团活动的有效途径。社团的宗旨是为有共同爱好和需求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社团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由于现在社团管理松散,社团活动随意性强,内容系统性差。社团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社团出现断断续续,很难维系。社团活动课程化提供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活动内容,使其符合认知规律,增强社团发展人,锻炼人的能力。
1.4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打造精品社团的载体。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为社团聘请专业教师指导,规范社团活动内容,健全社团的激励评价机制打造社团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社团的凝聚力,影响力在时间的积淀中形成特色。社团活动课程化还能帮助培养社团骨干、打造社团的理念与精神,开发社团节目,展示社团成果。使社团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把社团打造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学校文化的亮点。
2.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理论基础
目前,学者们在课程概念和内涵上基本达成共识,即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它分为正规课程(或称为显著课程)和潜在课程。正规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即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学影响,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课外专家学者库司第一次提出"課外活动课程化"的概念。1972年布鲁姆正式使用了"显露课程"与"潜在课程"这一对概念。随后,学者们对潜在课程的研究已由注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这种理念的深人对社团课程化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指遵循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要求,有计划地统筹安排社团活动,对社团活动的课程安排、教师指导、形式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评价反馈等环节予以制度化。
有的学者提出,社团课程化可以通过"直接课程化"的形式,将社团活动作为选修课对待;或通过"间接课程化"的形式,将其与选修课结合,使其成为课程的课外延伸;还可以通过"变相课程化"的形式,对于无法与课程挂钩的优秀社团,通过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给予附加学分的认定,并享受与课程化社团活动相当的待遇保持成员积极性。而国外重在强调社团活动作为潜在课程存在的意义,没有将社团活动和正规课程相同对待,也没有将学分制引人社团。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应强调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性提升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一门课程加以对待。
3.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
3.1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要素。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要素是社团活动课程化涉及的方面和环节。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对影响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要素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设计、指导和管理。我们认为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要素有社团的管理、社团活动的组织、社团活动方案的制定、社团活动过程的管理、社团活动效果的评价、社团成长的激励、评价机制等。
(1)社团的管理。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第一步需要将社团的建设、发展、评价纳入到学校的德育与教学工作中,对社团的功能定位、种类、地位要有全局性的考虑。在学校层面建立社团管理的机构,对社团工作实施具体的领导和管理。营造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制定社团工作章程、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聘任社团指导教师,加强社团活动的考核与评价。
(2)社团活动的组织。社团活动课程化通过"四定" 即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定活动计划、定辅导教师来规范社团活动的组织。时间和地点的固定可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计划的制定可以规范社团训练的内容,使其更科学、更系统。定辅导教师可以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减少社团中"领袖效应" 对社团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学校社团管理机制为社团搭建展示的平台。
(3)社团活动方案的制定。社团成立后,每学期要制定社团的活动计划及方案,明确社团活动的行事历,使社团活动的内容系统、规范、有序。指导教师结合社团负责人共同制定社团的年度计划和活动方案,方案制定后成为社团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也为社团管理提供检查依据和档案资料。
(4)社团活动过程的管理。社团活动课程化要强化对社团活动过程的监控,利用计划、教案、活动日志规范社团活动,建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如社团协会,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社团活动成果的阶段展示,社团学期活动总结,社团活动的影视资料及档案的整理进行过程管理。
(5)社团成长的激励、评价机制。社团活动课程化要将社团的成长纳入管理视野。建立社团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在全校范围内为社团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为社团提供竞技和参与各项赛事的支持。建立社团的星级评定办法,鼓励社团长期、持续发展。在学校的各项评优评先中设置专项荣誉,甚至可以将社团经历、社团成绩纳入学校的学分管理系统,给予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成绩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6)社团活动效果的评价。社团活动的效果评价是对社团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社团活动课程化要以作品、展示、竞赛等形式形成社团活动的成果。将社团的规模、社团的稳定性、社团的影响力、社团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相应的参数全方位对社团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定星的依据,获得学校相应扶持的条件。
3.2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施。
(1)建立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领导小组。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推进需要协调各部门,建立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领导小组进行思想认识的统一和课程化的全面指导。
(2)制定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行动方案。在学校层面进行社团活动的功能定位、制定社团课程化的实施方案,从不同种类社团的设置、社团配套政策制定,到社团的日常管理、指导教师的选聘、社团工作的评价激励等进行全局性的、成体系的、完备的推进办法。
(3)细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工作流程序。社团活动课程化可以按照学校年度教学计划进程细化为社团成立、社员招聘及指导教师选聘、提交社团活动计划、开展社团活动管理、实施社团活动评价等程序。在不同的时间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节奏。
(4)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注意事项。
①社团活动课程化是社团建设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中职学校发展社团活动要本着学生自愿,符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需要,不能将社团活动课程化简单的理解为一门课。它是对社团建设各环节的规范管理,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形成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对社团发展的科学设计。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发挥学校对社团工作的领导作用,引导社团发挥其服务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功能。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的设计,营造社团发展的内外环境,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包办,不能進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③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对社团成长的有效帮助。社团活动课程化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人力、物力的统筹安排。为社团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克服社团自生自灭、奄奄一息、缺乏文化支撑和随意性强的不足,使社团活动开展有内容,社团发展有活力,社团育人有魅力,但这不能改变社团第二课堂的属性,不能对其管的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