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增长新技术的探究
2018-10-14林长库
林长库
摘 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种作物之一,是食用油的主要制造来源,在我国农业生产与加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减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运营与发展。为此,本文将针对大豆栽培增长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为我国大豆种植工作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大豆种植;新技术;增长技术
东北、华北等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地,其种植面积、种植量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与发展。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大豆的生长可直接煮食、烹饪、榨油、研磨或者是将其继续种植进而生长成豆芽。因此,市场上对大豆的需求量十分庞大,为保证大豆产量与质量,需要积极更新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方法,实现对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一、大豆栽培增长新技术理念
大豆栽培增性技术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正确把握大豆的种植品种,选用抗逆性好、优质、高产、特色的大豆品种作为大豆种植的种子,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大豆种植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宜的大豆品种,并运用正确的大豆种植方法,在大豆种植过程正确控制好大豆种植的密度与施肥工作。
对大豆植株进行施肥处理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基肥为主,种肥与追肥为辅;氮肥、磷肥、钾肥为主,其他微量元素肥为辅;有机肥为主,花费为辅;早施肥、集中施肥、深施肥为主,根部追肥为辅。
二、大豆种植土壤的改良技术
1.充分利用土壤自身条件
在开展大豆种植活动时,应充分借助土地资源的自身发展优势,选择适合大豆植被种植的土地实施种植工作,确保土壤能够在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为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及所需的营养物质。适宜的土壤条件对大豆植被的栽培与增产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大豆在种植与生长的过程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氧气、养分与水分,同其他物质相比,大豆在萌芽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而大豆幼苗的根系十分的细小柔嫩,土壤只有为大豆幼苗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方可使大豆幼苗能够在纵深方向进行生长。一般情况下,大豆植株成年后期主根系长度通常在1.2米左右,土壤对大豆成熟期养分、水分、氧气的吸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大豆整地处理技术
大豆整地处理技术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平翻技术、垄作技术与深松技术。其一,频繁技术。平翻技术主要运用在北方地区春大豆的种植区,对土地实施平翻处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大豆种植区土壤的熟化程度,确保土壤中的肥料、养分能够呈均匀分布状态,大豆植苗能够充分的对土壤中的肥料、养料进行吸收。除此之外,通过对土壤实施平翻处理能够间接创造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将病虫、砂石、杂草、枯枝从土壤中的各种杂物剔除,为大豆生长营造一个良性空间。平翻技术在运用过程应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当地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控制好翻地的时间。其二,垄作技术。垄作技术主要运用于东北地区。因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层呈现冻土局面,且冻土层相对比较后。通过运用垄作技术对土层实施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地表温度,增加耕作功能,为大豆根系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垄作能够提升田间排水抗旱的能力。其三,深松技术。深松技术是一种新兴耕作技术,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物,主要运用大型农业设备对土地进行处理,有效提升大豆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切实提升耕作效率与耕作质量。
三、大豆田间栽培管理增长的新技术
1.锄地与中耕技术
土地与中耕技术在大豆栽培中的运用能够为大豆田间种植提供生长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农作人员应正确把握锄地技术与中耕技术的应用实践。一般情况下,大豆在栽培过程出现复叶时,需要运用锄地技术对大豆植株进行处理,将田间生长出来的杂草剔除出去,且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在保证表层土地蓬松的状态下,同时不会对大豆幼苗造成任何的伤害。大豆幼苗生长到15厘米左右的长度时,应运用中耕技术对其实施处理,在作业过程应切实做到不压苗、不伤苗、不漏草。中耕技术实施两周后应对大豆种植区域实施二次中耕作业,同时加深耕作深度。
2.苗前除草技术
为防止田间杂草与大豆植株争抢养料与阳光,可运用生产上经常使用到的光谱性除草剂广灭灵、普世特等,通过运用除草剂对大豆种植基地进行处理,能够对根治阔叶杂草、禾草克杂草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运用广灭灵除草技术时,应选用含量為48%的广灭灵乳油,每公顷用量应控制在2千克到2.5千克之间;运用普世特除草技术时,应选用含量为5%的普世特水剂,每公顷用量应控制在1.5千克到2千克之间。
3.授粉授精技术
增加大豆植株授粉授精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大豆植株的产量,从而达到高产培养的目的。为此,农业工作者可在田间喷洒硼肥与圣农素加赤霉素的混合液,有效提升大豆植株的授粉能力与授精能力,使大豆荚果变得硕大饱满,无虫粒、虫荚、秕荚、干枯荚等显现。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抗高温、抗干旱的能力,降低低温冷害对大豆授粉的影响,增加花荚量,使大豆植株能够粒大饱满,以此得到增产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大豆栽培增长新技术时,应将选种作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与田间管理工作,降低病虫害对大豆植株的影响,为大豆植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江杰. 大豆Soja亚属基因组变异与人工进化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罗永生. 嫩江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3]刘明明. 四川大豆种植模式的技术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