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高段语文朗读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2018-10-13朱爱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流利重音考核

朱爱珠

【摘 要】语文朗读能够丰富人们的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评价,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朗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文语感,并通过长期的朗读评价活动,形成愿意读、乐于读、会读等语文朗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段;朗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18-01

一、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體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朗读”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步被老师们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朗读。但观察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早自修如果没有背诵要求,朗读往往会无精打采,声音也总是越来越轻(到五六年级尤为明显);课堂上让学生单独朗读,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已经算是优秀的了。能精神饱满、有感情朗读的同学则寥寥无几;让学生齐读,要么七零八落,要么一篇情感丰富的美文被读得索然无味。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明显不符。

二、探究朗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1.考试对朗读不作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产生于需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学习需要的认识多种多样。但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所以在考试不考朗读的现实下,学生理所当然地不重视朗读。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越是长大,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所以越长大越羞于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3.小学朗读基础参差不齐。

我们农村小学的生源都是来自农村,父母平时忙于干活,又由于本身文化水平有限,缺少对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指导,仅靠学校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朗读起步上,基础相对薄弱,甚至还有一些是普通话不标准、拖腔带调的“唱读”等。这样参差不齐的朗读基础对高段语文朗读教学也存在一定影响。

4.“无标准、泛评价”的朗读教学。

认真思考分析我们的朗读教学。虽然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朗读既缺少有效指导,又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恰当的评价方式。平时说得最多的只是“读认真些”、“读响亮些”、“读出感情来”这些隔靴搔痒的提醒语。即使在课堂上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但大都停留在纠正字音等浅表层面。未能深入语言的内核;只是用“声音响亮”或“声音不够响亮”,“很流利”或“不够流利”,“有感情”或“没读出感情”,等笼统的评价语,甚至是“好、可以、不好”等模糊词汇来评价,未能深入朗读的特质。所以,我们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普遍存在者“无标准、泛评价”的缺陷,对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

三、问题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试图从朗读评价的角度入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让朗读教学更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

1.渐近的朗读评价过程。

学生是朗读教学的主体,所以朗读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情感特点循序渐进。

(1)评价“有精神”。

看学生朗读时声音是否响亮,站立姿势是否端正,书本是否捧好。因为这个要求只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如果这方面做得好,即使朗读得不够正确。也要肯定学生有认真的朗读态度;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好,即使朗读水平较高,也要明确指出其不足。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很快地养成这些良好的朗读习惯。

(2)评价“读正确”、“读流利”。

因为有不少学生朗读很随意,错读、漏读、添读、颠倒读的现象经常出现,所以笔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意识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并自觉地在朗读过程中充分重视朗读的正确和流利。这方面比较有效方法之一是。课堂上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由其他学生根据朗读标准,评价他是否有错读、漏读、添读、颠倒读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位同学也必须主动评价其他同学,否则在下一节语文课前表演一个小节目或主动为班级做一件事。以这样游戏的形式,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事先都认真准备。并用心地听别人的朗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导向性评价,大部分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能得到明显地提高。

(3)适当的技巧指导,让学生“读好、读精”。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朗读能力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知识,尤其是对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进行更高层次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比如,朗读停顿分为结构停顿、强调停顿、心理停顿、生理停顿;朗读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修辞重音、感情重音;语速分为快速、中速、慢速,语调有平调、降调、升调;表示冷淡时要快速平调,表示庄严时要慢速平调,表示坚定时要慢速降调……这些基本的技巧能让学生的朗读更上一层楼。当然,这些概念化的朗读技巧,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得很到位,根据学生的基础顺其自然,适可而止,否则会使朗读教学僵化、复杂化。

2.多元的朗读评价方式。

(1)多形式课堂朗读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除了老师指导性评价外,笔者逐步增多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多种评价形式。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评价往往更灵活、更细致、更全面,在相互评价中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增进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以上三种评价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更快地提高朗读的能力。

(2)课前三分钟朗读展示与评价。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朗读也是如此。每个学生有各自喜欢的朗读内容和朗读风格,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朗读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朗读兴趣。所以,笔者鼓励学生把朗读的触角伸向课外,看到喜欢的文字不妨用心朗读,并为此开辟了课前三分钟朗读展示的平台。具体做法是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课外文章或语段,按学号在课前轮流朗读,并指定一名学生点评。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价评能力。

(3)期末朗读考核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还指出:评价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任何朗读考核,学生觉得朗读好坏与考试成绩并无直接关系,这必然会削弱学生对朗读的重视。所以在日常教学多形式朗读评价的基础上,笔者还采用了期末朗读考核评价。具体做法是,笔者事先准备课内和课外语段各十五个,每个学生考前自己抽签,到讲台上进行朗读考核;笔者和班中朗读优秀的两位同学做评委,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两至三节课中完成全班学生的考核;满分10分;对个别基础薄弱,但态度端正、进步较大的同学。在全班同学认可的情况下,额外加进步分1-2分,以鼓励其积极性;所得分数计入期末语文总评分。对这项考核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准备,积极参考,朗读潜能被充分激发。

猜你喜欢

流利重音考核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家庭年终考核
流利口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