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2018-10-13杨绍明易小梅查文玲郭赞如
杨绍明 易小梅 查文玲 郭赞如
摘要: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目前许多高校都进行了试点,然而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深入剖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导师制与项目制紧密融合、协同育人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师制;项目制;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81-02
本科教育是以培养扎实掌握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建立导师制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项目制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以自己从事的化学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导师制与项目制紧密融合、协同育人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科研兴趣能被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得到提高。(2)教师重在“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1]。(3)促进教学相长,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思路
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已成为培养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与机制[2]。但经过多年的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指导时间不足,指导方式单一;师生缺乏联系,见面次数少;缺乏导师激励机制;缺乏对学生的实质影响力等。化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更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在日益趋紧的学时安排下,我们尝试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的育人模式[3],同时针对当前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师制的定位、指导路径进行明确,并提升导师制的实质影响力,以期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制的融合,实现导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化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
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的育人模式由导师制和项目制教学两部分组成。导师制的实施应规避当前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导师制下的项目制教学所采用的项目不仅要涵盖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同时要兼具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收集相关老师的建议并开会讨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下发了文件,文件中对导师的定位、导师的指导路径、导师的实质影响力进行了明确,有效解决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大多数学校要求导师的面面俱到不同,笔者所在学校对导师的定位核心为指导本科生的广度发展和深度提升,配合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服务工作。具体指导路径为:导师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程,督促检查学生按时完成学业;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并组织本班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引导本科生申请加入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或导师课题组学习。而为提高导师的实质影响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文件中明确导师参与本专业本科生的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入党审核工作,同时专业导师参与认定所带班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共4个学分,将导师制与学分捆绑在一起,将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导师实质影响力。
1.导师制下的专业课项目制教学。项目是项目制教学的载体,导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入项目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并与相应知识点关联,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来领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同时扩展对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4]。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重要基地,同时实验课程也具有开展导师项目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笔者执教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选用“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水中含铁量的测定”等来自生活实际的项目任务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其中,对分光光度法等相关知识点有很好的理解。将项目制教学方式拓展到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课程知识点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来开展项目制教学,而且理论课项目制教学过程中做好前后期课程内容的衔接从而避免造成知识点的遗漏和冗余也是一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电分析化学部分,包括电位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在该部分教学中结合教育厅科技项目《适配体-分子印迹膜双识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检测环境激素研究》,在项目中修饰电极制备过程的表征中用到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伏安分析法中一种典型的方法,通过讲解项目中电极制备过程中峰电流的大小和峰电位的变化说明循环伏安法在项目中的应用;项目中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用到伏安分析法中的差分脉冲伏安法,通过对项目中差分脉冲伏安法的峰电流大小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詳细介绍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导师制下的课前课后项目制指导。通过导师在专业课程中的项目制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拓展热情高涨,科研兴趣也逐步被激发[5],亟需导师课前课后的专业指导。为此,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依托学校开放实验室平台实现,导师选取科研课题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促进学生的本科教学课程知识与学科科研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前大多数高校导师制运行中存在的导师定位不明、指导路径不清晰、实质影响力弱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导师制的运行效果,还将项目制从课堂内拓展到了课堂外,真正实现了导师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立体化指导。通过导师制与项目制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提升,到课率达到100%,期末考试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有了明显提升。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实际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与社会无缝连接。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导师制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营销,2017,(11):109-110.
[2]刘长青,孔丽丹.以项目驱动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70-71.
[3]郝丽丽,方志,郝培华,谈怡君.导师引领与项目驱动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