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步认识
2018-10-13冉龙朋
冉龙朋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做任何事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要投入到教材中,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灵活教学,才能使课堂有效。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证,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结果,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很复杂系统,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落实和改进。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内容;实施;评价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不同时间出现的课堂40分钟,怎样才能在这40分钟之内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其自身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到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有效课堂的内容
何谓课堂有效教学呢?它既是从实践而来,就要到实践中去;最后来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課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一)要灵活运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全身心投入教学
做任何事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要投入到教材中,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灵活教学,才能使课堂有效。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下来之后,应该反复的研究教学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格外突出,有的课重点和难点不是很明显,那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许多变数,但有一条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既然这样,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最大可能的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当然教师的教法首先要合理科学,要能够无形的蕴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要能够体现它的丰富多采性和长久的生命力。优化学生的学法,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热情,注重动手操作,以及生活调查。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就是需要我们老师用巧妙的方法把火炬点燃,让他们自己燃烧起来
(二)要有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注意力集中的保证,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课堂上,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就要坚决制止,不然受影响的不只是一个还会是几个,还有可能波及整个课堂,甚至养成不良风气影响其它课的正常学习。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课堂上要做到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还要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学习范围时,应留作课下思考讨论,再利用自习时间分析讨论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和交流带有一种明显的目标趋向。保证这种沟通和交流的顺畅有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呢?真诚的情感积极参与是前提,学生的参与应是积极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和应付是地参加。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和身体上和学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课堂上有效的沟通和有效的交流,这种沟通不是强迫式的,这种交流也不是对答式的,而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结果,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凝练
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三种,在课堂上,有声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言,无声语言是肢体语言,它们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只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才能够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有效性课堂评价
因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很复杂系统,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应该从系统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落实和改进;评价机制还应该更合理和灵活,应该建立更多的评价细则。
(一)教学目标的评价
从评价学的观点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教学目标须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者手段来表述,教学目标表述须是确定的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表述主要表现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动词上。对教学目标的评价除了评价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还要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不是学生,教学目标是不是针对学生而制定的;要评价教学目标行为条件的表述中是否有信息提供或提示、時间的限制和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要评价教学目标中是否有用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的标准;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中是否用以描绘学生所形成的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动词。
(二)学习过程有效性评价
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关注的是“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就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程度与学生的有效参与相关。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发展保证;学生思维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说,那种以简单的思维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浅层次或低效的参与。对学生思维度的评价要看学生是否具有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发表不同见解;要看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
教师倾心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的发展又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不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师重教促“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诊断问题的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等”。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
是否掌握基础知识,是否能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具有独立地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独到的观察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另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较为隐性的课程目标,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应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变化,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变化,来了解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和进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要积极发挥评价体系的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2.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
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认知上体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课后测验与调查课堂学习情况的形式进行。
课后测验是对认知领域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学生认知领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采用课后测验评价的步骤是:确定编制试题的依据→编制试题→实施测验→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总之,课堂40分钟的成败与否,是否真正成为有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以及调动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有效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2006-3-13 .
[2]史颖.《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5 (6) :131-132.
[3]斯拉文(Slavin) .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