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项目管理》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
2018-10-13陈云妮
【摘要】《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根据课程现状、学生情况和岗位要求,进行实践型教学改革,从培养学生会展项目管理能力入手,构建《会展项目管理》实践型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展项目管理 实践型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重庆文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会展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编号:110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46-01
会展项目管理能力已成为会展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使会展专业学生具备会展项目管理思维,熟练运用会展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对《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进行实践型教学极为重要。
一、目前会展项目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枯燥无趣
目前《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多内容是无形的。学生感觉理论学习较为空泛,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即使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但学习兴趣的缺乏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动手能力无法提升
会展项目管理涉及的实践性内容较多。但过去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偏向于理论教学,课内安排的实践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得不到实际锻炼。即使相关理论熟记于心,也难以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管理能力也难以提高。
(三)学时受限难以深入
《会展项目管理》其学时一般为48学时。但会展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知识点较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较为复杂,在有限的学时中难以深入会展项目管理知识的核心。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会展项目管理核心思想、形成会展项目管理思维。
二、《会展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理论教学环节
该教学环节主要是根据《会展项目管理》教学大纲要求,采用恰当方法围绕项目管理过程展开主要知识点、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的讲解。
1.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会展项目管理过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又细分出学习项目。再根据实际会展项目管理工作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引入工作要求,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
2.重新设计教学方法
可以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提问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知识综合运用时使用“寻求方案”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二)实践教学环节
为更好地熟悉会展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较熟练地使用会展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考虑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校园会展项目。在校园会展项目实践中,从会展项目策划、招展招商、现场运营到项目收尾和评价,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整个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基本由学生完成。
三、《会展项目管理》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保证会展项目管理实践型教学效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案例情境生动且代入感強,对学生有一定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讨论;其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在案例情境中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能力。
(二)恰当选定实践项目
在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实践开始前应在学生中选出项目经理,其他学生分组组成会展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如策划组、招展组、现场管理组合和财务组等,并在会展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承担相应工作,分工明确且配合紧密。
(三)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有计划地安排课程主讲教师深入会展行业和企业进行顶岗工作或项目实践。学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的层面做出“双能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学院可以会展行业协会和会展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实际会展项目管理。
(四)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会展项目管理》实践型教学模式的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创新,既能体现该课程实践型教学理念,又能实际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水平。可以考虑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案例分析评价,课堂参与情况评价,实践项目评价 以及期末闭卷考试。对于各部分评价所占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课程情况制定。
《会展项目管理》以实践型教学模式为主,让学生能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行业和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会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国家精品课“项目管理学”教学经验与探索[J]. 项目管理技术,2008(5):32.
[2]申敏娟.高职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探讨[J].大众科技,2011(6):165-166.
作者简介:
陈云妮,女,宁夏人,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