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落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8-10-13林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林美

【摘要】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2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为例,阐述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分析,重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72-02

“素养”比“能力”含义更为广泛,它与“能力”的不同点还表现为: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素养则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教师的教学就得教授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探寻知识的兴趣、欲望和方法。与此相关的是素养内涵的潜在特质,同时它通过特定情境中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行为的意向、行为的技能水平等,形成所谓“素养展现模式”。一个人所具有的素养如同一座冰山。如果说素養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和指标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内容结构上,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注重系统性,各具特色。”“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在“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教育沙龙上指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更直指向教育的真实目的——育人”。

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发布会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该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各个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于这样的目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有助于形成运作良好的社会。

一、学习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性质活泼的氧气》知识目标如下: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基于上述的知识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方式,设计简单的,操作性强的课堂实验,化学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明确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理解教材实验栏目的设计意图。

化学哲学的视角看,化学课程应当帮助学生形成看待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观念、价值取向、方法和化学科学伦理,即形成正确看待化学变化过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创造新物质,是化学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社会价值的最好体现,学习物质的制取能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学生首次接触到实验室制取的物质氧气,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化学的重要价值,作为实验室制取物质学习的启蒙课,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的制备建立方法体系愈显重要。

二、技能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性质活泼的氧气》技能目标如下: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基于技能目标,课堂教学中设计两种实验,有关氧气的性质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关氧气的制取实验,探究实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涉及到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将它们归划为一个单元,即实验室气体制取单元,从单元整体规划课时教学的侧重:氧气可侧重于帮助学生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初步感知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二氧化碳则可侧重于让学生感知药品选择依据以及原理选择的原则,明确气体的收集方法的原理;氢气则要求能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上述对中学阶段物质制取及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单元整体教学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任务是“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通过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进一步体会化学变化的条件性”“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感知制取原理与装置间的制约关系”“初步体验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等。基于上述分析,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并非本节课的重点。当然,对于涉及实验安全方面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教学应强调。而其他实验操作如药品取用、物质加热、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方法等则应放在教材整体的角度、在前后章节予以分散安排。例如:对于药品的取用、物质加热的实验基本操作,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因此,本课时可不用再过多强调,气体的收集方法的原理,可以放到后续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中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把各个学段的培养要求落实到单元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为此,要实现学科教和学的方式的变革,探索课堂教学的转型。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大多以教材章、节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科知识点、学科基本技能的传授、学习内容重难点的突破, 缺乏结构化,也没有反映课程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功能。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学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国外一些国家的学科课程标准,在学科修习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采用学习单元建构的方式。例如,澳大利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把高中化学修习内容设计成四个单元(化学基本原理——结构、性质和反应;分子相互作用和反应;化学平衡、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结构、合成和设计)。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依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以整合的方式设计学习内容,把知识技能、研究方法的认知,科学价值和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认识融合起来,反映“自然和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旨在回应和影响社会。” 课程标准对各单元学习内容的说明,都以整个课程的理念、学习目标为指导,分别用单元概述、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内容描述、学业达成标准等四个部分做分析。论述单元学习目标及其缘由,描述预期的学习结果,罗列出所规定的学习主题的内容、制定学业达成标准。单元学习内容的说明,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环环相扣、逻辑关系明确,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性。非常明确地指出各个单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把知识、技能、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学习方法、科学知识社会属性和价值的揭示融合在一起。这种以体现核心素养的修习单元为纲的修习内容建构,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高度,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摆脱以知识、技能知识点为纲的“双基”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施教。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性质活泼的氧气》情感价值观目标如下: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体验和欣赏化学实验装置之美。

3.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

明确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化学实验提供给我们直观的感知,是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之一。不同的化学实验承载的功能不同,而不同教学定位与教学设计,将带给学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化学教师要基于对学科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认真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分析,明确化学实验的内容价值,科学制定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对实验教学演译的研究,将实验教学目标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教育功能。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科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组织上,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例如,创设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活动,基于合作和探究的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在复杂性和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鼓励、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在尝试问题解决、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跨)学科观念、(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促进结构化的(跨)學科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1]陈美钗.基于教学任务分析提升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毕华林,元英丽.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化学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云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