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梯度练习题的设置

2018-10-13甘卫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甘卫云

【摘要】练习是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拓展学生知识宽度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在日常的练习教学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去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方案,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考虑到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后习题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31-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无论课堂还是课下都少不了数学作业的身影,可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注重梯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合理适当的练习题。而在布置练习题时,利用信息技术不可取代的优势,像便利性、可重复性、趣味性、形式多样性等,可以较好的让学生投入到布置的题目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将谈一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梯度练习题的设置。

一、练习题设置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梯度差异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留作业的时候有梯度性,教师可以将题目大致的分为三种题型,第一是基础题,这一般是针对那些数学知识掌握偏差的学生所设计的;第二是综合题,而这一类的题型一般是为了学习成绩在班上中等水平的学生所设计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扎实,并能够综合的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可以较好的满足中等生对认知的要求。第三为发展题,主要让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来做,通过做这类题型可以较好的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较大的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将所留作业分梯度,才能够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讲完《周长》这一节课为学生设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设置三种类型的题目,分别为A题型: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B题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C题型:计算多个长方形的周长,A题型难度最低,是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准备的,B题型的难度略高,是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准备的,C题型的难度最高,是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准备的,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上去自主性的选择题目,这样就将课后的作业设置的很合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练习题设置既要有目的性,又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设置题目的时候要和课前制定的学习目标一致,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层次和梯度的要求,对于那些偏离教学目标的难题、怪题要果断丢掉,争取将那些对学生发展和培养数学兴趣有帮助的题目留给学生。另外在布置课后作业的练习题目时也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梯度化施教。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特别吃力,可以给他一些较为简单而有趣的题目,如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每一道题的前后都增加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另外还有详尽的答案提示,这样就降低了试题难度,提高了学生做题时的乐趣,也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消除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的恐惧感。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特别的感兴趣,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主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例如,同样利用计算机来布置题目,这时将鼓励性的话语变为引导学生如何进一步的突破,为学生设置关卡,每答对一道题就给他们引导下一道题,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设置,同时加上信息技术所采用的良好形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练习题设置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开放性

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有兴趣,那么他一定会去努力的了解它,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教师在设置课后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差异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像可以以编写小故事、猜谜语、小比赛这样的形式来设置跟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的开心,又可以让学生玩的开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对于他们较高质量的完成这些题目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讲了《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题目:大家猜一猜,大路左右各两排树,每一排各10棵树,那么聪明的你,来猜一猜究竟有多少颗树呢?将这些题目用计算机转换成MV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视频播放中去做题,这种形式的题目很契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转换成视频播放的模式,更是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来做这些题目,这样的做题效果应该差不了。

总而言之,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课后作业,做到差异化教学,同时要将目的性和针对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包含其中,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優势来设置题目,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智健.激发学生的潜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4):44.

[2]高前林.试谈小学数学练习如何进行有效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2):141.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