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10-13张力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新时期高中数学

【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完美闭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将具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在基础教育的领域内,高中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自我、迎接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数学 创新精神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27-01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一切服从高考的原则

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原则是为高考做准备,但是有的学校和教师却是一切以高考内容为准则,这样就失去了数学教育最根本的意义。数学教育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性的认知方式,若是一切以高考为准则的话,其实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个禁锢,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高考过后数学就没有任何用处了。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知识达到最熟练的状态,逻辑思维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若只是以高考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学习和指导的话,有些学生则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沉浸在高考的模式中无法突破,最终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2.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不高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学生通过做题和讲解来达到巩固的效果。如此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厌烦,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更有效率,能够使学生快速熟练的掌握各种考试的题型。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被动,无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对数学这门深奥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最开始有兴趣的学生,也在一遍一遍重复性的考试和做题中消磨殆尽。课堂的气氛不高,直接導致了学生的热情不高涨,况且高中的学习时间紧张,压力也比较大,学生的精力完全不够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注意力变得松散,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思考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基本就是在不断教授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过程。教师教授的新知识也只是数学课本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意识的传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随着教师讲课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课下也是被繁杂的习题占据了全部的时间,没有任何精力去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缺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也会消耗学生的精力,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有的学生来说,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方法措施

1.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目前的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要迎难而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顽强精神来克服数学上的困难。学生对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解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数学的魅力,甚至可能会不满足与数学课本和教学大纲上的内容,开始自己去寻求更大程度上的知识提升。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发挥出学生最好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变得轻松,而且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切忌对学生进行逼迫式学习,这样只会取得暂时的效果,不能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让他们获得自我表达的自信心,可以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激发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些才是广大高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2.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氛围,教师可以适当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将复杂的数学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比如讲曲线函数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来进行讲解,引用足球或者网球运动中的抛物线轨迹,通过解析函数来分析轨迹运动规律。这种生动的实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到课题的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还会举一反三,将球类的其他运动形式的曲线也用函数来表达出来。这其中还涉及到物理学科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两个不同学科的结合应用,可以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对于逻辑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与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够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还处在青春期,有的学生在思想上比较前卫甚至有些叛逆,对于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适量的心理疏导,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学生进行单独的谈话,解开学生的心结,矫正学生的心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才能从本质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将创新意识渗透到数学的知识点和习题中,可以在学习数学定理时举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并对他们的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代表性事件做一个介绍。用这样的名人励志故事来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比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几何时,不仅限于课本中的习题,还要根据立体几何的习题继续的进行思维的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立体几何的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来进行推导求解。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三、结语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加先进的人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经济的竞争还是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思维培养教育,不管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都会大大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管社会的形式如何变化,增加自身的创新能力,都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开拓进取,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任兴术.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6(49).

[2]杨婷婷.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4).

作者简介:

张力宁(197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建模。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新时期高中数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