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误区

2018-10-13叶冬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误区有效教学

叶冬青

【摘要】课堂语言是师生在课堂中呼吸的空气,它不知不觉中传递着知识信息,交流着情感和快乐。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对于启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让教师语言准确传达信息,是有效数学课堂追求内容之一。

【关键词】教学语言 有效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26-01

誤区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引导语不明了

案例:《角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角吗?给大家说说。

同学们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人民币的角……

师:谁来说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已见,好不热闹。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

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思考:像这位教师的引入语对学生来说不是误导吗?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引语是否能够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是否能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创造优越的条件,是评判教师课堂引入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设计引入语时要注意,其引入语是否起到下面几点作用:一是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四是对课堂的后续学习有效。五是能起到沟通情感的作用。

误区二:该出手时不出手——点拨语不及时

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生:个位是3的数。

师:是不是个位上是3的数都能被3整除呢?马上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学生用除法验证后马上发现猜测错误)

生:个位有可能是6的数。

师让学生继续验证发现:猜测错误。

那么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由于有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经验,继续在寻找个位上究竟是个什么数。学生很热闹地“讨论、研究”着,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学生毫无发现。

思考:点拨,意思是指点、启发。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理解思路,找准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及时、精辟的点拨,能让学生在团团迷雾中找到通向正确彼岸的捷径;反之,学生很容易把圈子越绕越大,离成功则越来越远。

误区三:不守云开怎见日——点评语过草率

案例:《梯形的面积计算》

计算“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3米,下底是3.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这道习题学生独自练习后交流反馈。一生解法是: 2.3+3.5=5.8(平方米)。这种解法引起了学生的一阵哄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该生羞得面红耳赤,尴尬地低下了头。

师:看来你刚才上课没有认真听,请听别的同学怎么做的!

该生抬头看看老师,欲言又止。

由于我正坐该生旁边听课,下课后,我叫住了她,问她是怎么想到这样列式的。下面是我、她和她同桌的对话摘录。

她:梯形的高是2米,而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以2,乘2与除以2相互“抵消”了,就剩下上下底的和了。

她同桌: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上下底长度的和。

我:这不符合题意

她:我知道了,列式时要列成(2.3+3.5)×2÷2,但在计算时只要算2.3+3.5就行了,这样算比较简便。

我:对呀!你真聪明!

她如释重负,先前的那种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的笑容。

思考: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结果更可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有时却能让人留下铭记终身的印象。在这个案例中,假如该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没有立即评价,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不会在瞬间被无情地浇灭了。

误区四:桃花乱落如红雨——评价语太泛滥

案例:《分数的大小比较》

师:小芳家买了一款新式蛋糕,小芳吃了其中的一部分,(图片显示)小芳吃了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断断续续地说)1/4 ,把一个蛋糕分成了4份,小芳吃了其中1份。

师:谁能说得更流利些!

生2:小芳把蛋糕分成了4份,吃了其中的1份,吃了整个蛋糕的1/4。

师:你怎么知道刚好是1/4呢?

生3:哦,首先要平均分。

师:你能说吗?

生3:小芳把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吃了其中的1份,吃了整个蛋糕的1/4。

师:小明也有这样的一个蛋糕,但是他想比小芳吃得多,你会建议他吃几分之几呢?

生1:2/4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2:3/4

师:好的,还有吗?

生3:(得意地)干吗那么罗嗦,把整一块都吃掉不就可以了!

师:你的意思吃掉的就是“单位1”,这是一个整数,刚才我们要求给出的是分数。

(生3脸上露出挫败的神情,全班的气氛似乎有一刹那的凝固,有几个学生刚刚举起的手放了下来)

师:还有吗?

生4:99/1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分子与分母都比1/4的大,所以我判断这个分数也比1/4大。

师:(疑惑片刻)分子与分母都比1/4的大,这个分数就比1/4大吗?你的判断有根据吗?这样的思考方法是错误的!

思考:在这么简短的一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后作了9次即时的点评。其中就有2次是比较简单的无效的甚至错误的点评,可以想象如此低效而泛滥的评价语在课堂中会有何功效。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误区有效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