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8-10-13许晓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研究学困生

许晓勤

【摘要】学困生多指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些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而且还积重难返,不易改进。再说到数学这个学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普遍高于其他科目“学困生”的数量,这个问题在全国所有小、初、高、大学学校客观存在。回归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期,相对应物理、化学课程的开展,学生后期都需要部分函数知识、力学等知识进行开展。如果数学没学好,有极大的可能导致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知识都学不好。由此可见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學困生 转化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25-01

一、“学困生”的特点及原因

所有的知识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必须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小学的加减乘除到初中的方程式再到高中的函数知识、几何变量……各个科目都一样,都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这就像一条铁链,每个知识都是一个环节,上一个环节链接这下一个环节,缺少每一个环节都会造成知识链的断裂。造成学生知识链断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

(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单指学生个人的原因,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上处理事情不太成熟,但是受青春期影响的学生,绝大多可以通过教育手段进行扭转。剩余的“学困生”,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大体也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厌学心理、学习困难这三种原因。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案例中,多是家长教育不当、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原因所造成的。很反对一些“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学习不好要给其点教训等言论”,父母离异、家境贫寒等案例毕竟属于少数,家长教法不当才是最大的问题。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造成“学困生”的情况之中和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联。例如,学生家庭变迁地址导致学生不能快速融入学习环境,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伙伴和新的教师等。因此个人因素也就产生了,因为学生不能快速适应环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成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落差感和排斥感,最后极有可能变得内向、自卑。

二、“学困生”的个案及分析

根据学生的表象,要找到“治病”的方法,要做到“除根”。对于“学困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问题的积累,而是多个问题的堆积所形成的,这一类的学生才是教师觉得“老大难”的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交叉影响,问题逐渐加深,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处理方法愈发困难。

我班“学困生”情况,全班占比3%~4%左右,3%为难以变动的基数,一般假期或重大节日之后会有1%左右的增幅,这1%的学生忽上忽下,这1%的学生只要教师严格监督很容易让学生有非常大的进步,可以让这1%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行列,至于剩下的3%我举几个实例以便分析。

例:班级里有一名“学困生”,学习成绩很差,特别好动,经常上课的时候搞小动作,不遵守课堂纪律,几乎每天都要犯错,每天都要被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举报,听其他学生反映,该名学生还有打网络游戏的恶习,还曾在体育课上顶撞老师,我曾电话与其父母沟通了解过很多次,均未能解决问题。我也和该名学生多次谈心交流,但是最终结果并不是特别让我满意,我总感觉学生故意敷衍我。

最后该名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思想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知识链断裂,导致跟不上下一堂课程教师所讲的知识,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转变策略,教师往往要多次通过家庭走访、和学生谈心了解情况、教师特别关注的方法来解决。如果学生积极配合还好一些,如果学生内心叛逆,不愿意配合教师家长,只能使得问题愈发的错综复杂,难以处理。

续案例所述,我并不想放弃班级里的任何一个学生,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灵光一闪”在没有通知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情况下,做一次突击家访。我特地挑了一个放假的时间,我想学生家长和学生肯定都会在家。学生走完以后我找到了该名学生的家庭地址,敲门进去后表明我的身份。学生的父亲的父母得知以后很惊讶,一定是因为该名学生在学校闯了祸,老师来家里家访来了。我和学生家长谈了将进两个多小时,并直言不讳地讲出了该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几次考试的成绩。学生的父亲脸色逐渐阴沉,变得难堪,与此同时,我能感觉到该名学生的情绪变得萎靡,情绪上就在即将要哭的边缘,看到学生的表现我就知道,学生在家可能因为经常为学习的事情被他父亲打。学生的父亲很是生气,并不断指责孩子不争气……

我告诉学生家长,我来家访不是来打小报告的。我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的,我来家访的目的是想通过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探讨研究,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平常多给孩子一点关心和照顾,不要只认分数,更不要为了分数的高低随意指责、打骂孩子。学生的一日生活无非就是学校和家里,只要教师和学生达成一致目的,共同联手,正确引导孩子。就能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了这个态度,才是学习的根本。同时我告诉学生,老师来你家家访并不是来打小报告的,作为教师,教育学生是我的职责,对你的关注就是对你的期望和关怀,希望学生要正确理解。临走之前,我叮嘱学生家长,放学放假以后一定要看管好孩子,要戒除网瘾,积极学习。

记得特别清楚,周一开学以后,学生主动找我,并递交了满满5页的保证书,并说明以后要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看齐,与他们为伍。这令我感到很高兴,这说明这次家访至少还是很有意义的,学生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多鼓励少批评。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这是转变的开始,教师要预先想到“学困生”丢下的课程会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吃很多的苦。为了不让“学困生”中途放弃。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做到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夸奖学生的进步之处,并在班级内进行公开表扬,让“学困生”看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肯定和赞誉,同时,也为其他的“学困生”树立以的榜样,促使其他“学困生”进行转变。

(二)一帮一带。丢多少,补多少。在“学困生”转变阶段,教师要特殊照顾,光是鼓励还不够,必须要让学生自身水平有所提高,通过课余,假期时间,要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笔试确定出哪一块知识比较薄弱,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教导做到“一帮”,班级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学困生”梳理一些简单的知识做到“一带”。

(三)教师家长合力督导。如果学生在学校有了什么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和学生的家长密切协同。如果在学校,教师可以立刻知道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如果在家里,家长可以立刻知道并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一个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协同配合的方式是对“学困生”转化最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初中数学学困生在中考复习阶段的提升[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冯荣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策略探究[J].才智. 2013(04)

[3]王玉芝.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简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7)

[4]杨玉娟.浅析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9)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研究学困生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