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的研究述评及其时代意义

2018-10-13成星张芸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成星 张芸娇

【摘要】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实践证明,在170周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仍然活跃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彰显出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41-0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70年前即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文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宣言》公开发表时,就用六种文字印刷排版,至今已用200多种文字印刷发行,成为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最具国际性的著作。

一、《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也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宣言》用新世界观深刻地分析了历史和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等显著特点。高放等学者认为《宣言》的发表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以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2]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哲学系主任F.L.本德认为《宣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隐含着无产阶级为拯救人类而斗争这一象征性的意义,所以它直到今天仍有感召力。”[3]俄国学者A.Э.施捷克利认为《宣言》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这部著作以及《反杜林论》中的有关章节是撰写有关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史的不可或缺的材料。[4]

正如列宁所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5]

二、对《宣言》思想内容的研究

恩格斯在1883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在后一篇序言中写道,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6]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宣言》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张旭从所有制的视角对《宣言》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结合马克思对所有制问题的整个研究,说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是要建立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对《宣言》进行解读也是一个重要视角,大多数学者认为:虽然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还没有遇到向今天这样的全球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但他却是从全球化的视角阐发了“世界史”的重要思想,并在《宣言》中得到充分发挥。[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之一,并以石仲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三、对《宣言》时代性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为《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9]郭廷建则把《宣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点,认为《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至今对社會主义事业仍具有指导意义。[10]另外,向德中则从国际战略的角度论述了《宣言》的时代观,认为《宣言》在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扩展两个方向上阐述资产阶级时代的同时,揭示了资产阶级时代国际战略的内生动力和外部诱因,并且认为资产阶级时代国际战略的内生动力,是《宣言》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历史和逻辑起点。[11]

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宣言》并没有过时,它的基本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它仍适用于当今的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宣言》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地位和时代特征进行了评价。他首先研究了《宣言》对经济社会的三个贡献,其次对《宣言》经济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肯定,认为马克思在撰写《宣言》时,其经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已经完全形成了,尽管当时他还不是一位经济学家。[12]

四、结语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中国几代领导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绵延不绝的实践成果和熠熠生辉的理论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学明认为,报告处处彰显着对《共产党宣言》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报告主题明确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样也是《宣言》的初心和使命;报告提出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这也是尊崇《宣言》和增强《宣言》意识;报告特别强调“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把《宣言》所倡导的革命性锻造得更加坚强视为党五年来主要成就之一;报告再次重申了《宣言》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的目标正是党的远大理想;报告提出“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特别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这是《宣言》的革命理论与革命精神的当代展现;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认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和发展道路”,这是对《宣言》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運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会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在《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之际,回顾经典,牢记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庄福龄:《马克思主义简明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54页。

[2]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7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1997年第4期第16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1997年第1期第105页。

[5]《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文第2版,第5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57页。

[7]张立波:《世界史、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前景——“北京大学〈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纪要》,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48页。

[9]赵曜:《〈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载《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第9页。

[10]郭廷建:《〈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点》,原载《理论界》,2008年第2期,第5页。

[11]向德中:《从国际战略角度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观》,原载《长江论坛》,2006年第4期,第9页。

[12][美].J·A·熊彼特:《〈共产党宣言〉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地位》,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