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13胡荞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

胡荞丽

【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业的设计与运用是影响着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作业缺陷也愈明显,因其枯燥乏味、量多质差,脱离学生实际而成为制约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明确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选择正确的设计策略,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问题 设计对策 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5-02

一、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现今的作业设计已无法满足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背离。

(一)“一刀切”的问题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全相同的作业,造成层次高的学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又会因题目难而失去学习兴趣。

(二)作业设计形式不活

教师常常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抄写、背诵一些课堂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知识,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令学生感到做作业“味同嚼蜡”,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

教师在课本知识学习暂时告一段落时,突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对教师留的作业采取应付态度,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趣味作业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蓄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烈,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具有趣味性,这样既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的积极思维,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也就会在做作业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并且将其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融合在一起,让作业更富趣味性,更具吸引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如在写观察作文时,对好中差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要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中等生要细致观察,描写较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清晰地抓住主要特点,语言较流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自助餐”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多为比较基础的巩固性作业;B套餐的题型稍高一层次;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领悟,想象和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能力弱的可选择做简单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设计多样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而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要设计多样化、多元化的创新作业。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增加每项活动的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學生多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之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徐龙山,赵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88-89.

[2]胡晓静.启发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7-58.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相关探讨
改变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