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10-13张淑华崔丽娜
张淑华 崔丽娜
摘要 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德州市智慧农业大棚开启了德州市农业发展新时代。本文立足于德州市农业的新定位,阐述了德州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智慧农业的对策,以期为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农业;现状;对策;山东德州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49-02
Abstract Wisdom agri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a necessary choice to lea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odern agriculture,and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to implement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e,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Wisdom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of Dezhou City opened the new age of Dezhou agricultur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new positioning of agriculture in Dezhou City,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isdom agricultur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agri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wisdom agriculture;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Dezhou Shandong
智慧農业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智慧经济,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1-4]。德州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4.29万hm2,总产890万t,用占全国0.9%、全省14.0%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占全国1.4%、全省18.8%的粮食。但也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亟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农业,对提升德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最终提升德州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德州市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四新四化”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引领示范德州市农业向设施化、智能化、精致农业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1 建设智慧农业大棚
采用世界顶尖的荷兰技术标准,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在全国率先建设单体面积超过6.67 hm2的智慧农业大棚项目。2016年10月,临邑县第1个智慧农业大棚(全市试验示范棚)开工建设;2017年10月大棚正式投入运营,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技术水平世界一流的智慧农业大棚,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新材料、新科技、新工艺,能够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绿色高效农产品,创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多个第一。大棚首批定植番茄已采收上市,预期3年达产,产量约85 kg/m2,预计年总产量5 100 t。以此为示范,逐步在陵城区、临邑县、齐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区建设30个智慧农业大棚,引领德州市农业向智慧型、精致型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大棚开启了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代。
1.2 着力打造京、津、冀、鲁及周边城市“放心农场”
市政府成立了“放心农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德州市“放心农场”评选管理办法(试行)》,评选认定美东农业科技公司等23家经营主体为全市首批“放心农场”。支持“放心农场”运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提升发展水平,带动全市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如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市“放心菜园”的典型代表,有联栋温室和高低温蔬果大棚逾800座,运用土栽、盆栽、无土栽培、温室栽培等形式及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种植方法,按照国家绿色和无公害种植标准,种植根菜、叶菜、菌类菜等十大类逾90个品种,年产蔬菜瓜果3.5万t。
1.3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培植龙头企业等措施,成功引进了广东“天地壹号”土鸡养殖项目、山东水发集团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德州市。通过集成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园区建设水平。目前,全市共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种养园区等各类涉农园区263个,创建省级及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
1.4 建立“互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2016年以来,德州市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以此为契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构建互联互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目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追溯点覆盖各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单位。运用现代二维码、电子追溯码标识等信息技术,对上市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监管和全程追溯。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制约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如物联网的遥感遥测技术,数据收集、监控成本较高,对于普通农户较难负担得起。对于农业企业,如果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前期投入巨大,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而对于政府,虽然近年来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农业投入仍然不足,且多数资金都为专款专用,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作用不明显。
2.2 技术水平不足
信息化技术发展程度决定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水平。目前,德州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在信息入户率、计算机普及率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智能化程度较低,在大田作业领域,农作物种植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等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还不够广泛,凭经验种植管理的局面没有改变。
2.3 规模化程度低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往往处于竞争劣势,再加上农户无力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收入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据统计,全市发展家庭农场逾2 500家,但经营面积33.33 hm2以上的仅占4%左右,农业规模化发展较难,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2.4 主体素质不高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程加快,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从业人员正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受传统观念和知识结构影响,广大农民接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知识仍需一个过程。再加上缺乏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致使多数农民不能独立运用网络从事相关农业活动。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规划协调机制
成立专门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政府牵头指导,农业、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智慧农业大棚等示范工程的宣传,实现示范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全市智慧农业发展[1]。
3.2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加大市、县2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智慧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财政资金、项目带动的导向及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的智慧农业发展典型[2]。
3.3 建立健全技术体系推进机制
逐步加大智慧农业所需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基站和传输设备等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积极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在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上下相连、左右相通”的追溯系统,实现各级平台之间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3]。
3.4 建立健全规模经营发展机制
在省级层面出台农业规模经营补助政策,并把资金用于补助土地转出户,以加速土地流转。坚持扶强扶大导向,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力度,涉农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開发、定制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4]。
3.5 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智能化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社员、家庭农场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其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
4 参考文献
[1] 周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2018(1):6-8.
[2] 胡亚兰,张荣.我国智慧农业的运营模式、问题与战略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7(4):70-76.
[3] 曹梦川.农业大数据在智慧农业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8,59(2):58-59.
[4] 王丽.智慧农业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