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13林锦松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临床效果糖尿病

林锦松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8月期间门诊接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以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另使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7%明显低于实验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时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FPG或2 hPPG降到正常参考值,HbA1c接近正常,安全且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更容易使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辨证;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053-02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型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1]。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式就是西药治疗,虽然会改善其主要的症状,但是效果不是很良好,该文运用中西辨证的疗法治疗糖尿病,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接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4.32±1.43)岁,体重51~90 kg,平均体重(62.41±4.12)kg,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3.21±0.21)年。实验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19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36.12±1.32)岁,体重48~84 kg,平均体重(58.12±4.32)kg,病程2~9年,平均病程(3.32±0.32)年。两组患者的临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即科学的饮食,多餐少食,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60815)治疗,每天3餐前服用。而且每天晚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注射,刚开始的给药剂量为0.2 U/(kg·d)。实验组的患者以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基础,另使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具体内容包括:①燥热伤肺类。使用消渴方和二冬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花粉、知母、麦冬、沙参各15 g,生地30 g,葛根、玉竹、竹叶、黄芩各10 g,人参、黄连各6 g,甘草5 g。②肾阴亏虚类。使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山药、茯苓、熟地、黄柏、丹皮、知母、泽泻、山萸肉各15 g,沙参、枸杞子、龟板、麦冬各10 g。③阴虚肝郁类。使用一贯煎加味治疗,具体药方:丹参、赤芍、沙参各15 g,地龙、生地、枸杞、川楝子、白芍、郁金各10 g,首乌20 g,甘草5 g,当归9 g。④胃燥津伤类。使用消渴方加减治疗,具体药方:冬麦、知母、天冬、生地各15 g,五味子、丹皮、党参、玉竹、石斛各10 g,黄芩、黄连、花粉、葛根各12 g。⑤阴阳两虚类。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具体药方:泽泻、茯苓、山萸肉、熟地、丹皮、山药各15 g,蛤壳、附子、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黄芪、桂肉、知母各10 g。以上中草药1剂/d,加水煎煮分两次温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拟定,症状基本消失,FPG或2 hPPG降到正常参考值,或接近正常范围。HbA1c接近正常者则为显效;症状好转,FPG、2 hPPG、HbA1c所有改善但不符合显效标准的则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的则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研究数据分类、汇总后录入至SPSS 24.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描述形式分别为(x±s)、(%),资料差异检验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7%明显低于实验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PG、HbA1C等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很多的人食用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使人们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几率增加[2]。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高血糖、高粘趋势、高血脂等症状[3]。糖尿病和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虽然西药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时间的服用会使服用的药量或种类越来越多,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危害,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若患者服药效果不明显,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不但增加了患者的患病痛苦,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圍,为上、中、下三消[4]。上消是属于肺,其主要的症状是口渴多饮;中消属于胃,其重要表现是容易饿,吃的多;下消属于肾,其主要症状是尿粘或尿多[5]。消渴病的病理基础是燥热内生、阴津亏损,且相互转换,日久且迁延,由阴虚变成气虚。虽然三消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但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均为阴虚燥热。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房劳伤肾、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服用过量的温燥药物。该文针对不同糖尿病的病变使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肾阴亏虚型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整个药方具有滋阴固肾的效果。燥热伤肺型采用消渴方合二冬汤加减治疗,整个药方可起到清热复津的效果。胃燥津伤型患者采用消渴方加减治疗,整个药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旺血的效果。阴虚肝郁型患者采用一贯煎加味治疗,药方具有可达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作用。阴阳两虚型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该药方具有补肾的功效。上述所有药方中熟地、丹皮以及泽泻等具有补肝肾等效果;山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人参具有通血脉的效果;沙参、麦冬具有解烦渴、润肺清心的功效;知母、黄芩、黄连等具有生地生津、清火的效果;花粉具有降火生津的作用;生地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效果;当归、枸杞等药物具有养血益阴的功效;川楝子具有疏肝理气的效果;覆盆子和金樱子具有补肾固摄的效果;肉桂、附子有助肾阳;蛤壳可利水消肿;山药、黄芪可健脾益气。

该次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7%明显低于实验组91.67%,实验组的FPG、2 hPPG、HbA1c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率89.58%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这表明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陶辉.中医辩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4(7中旬版):84-85.

[2] 韩建新.中医辩证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239-240.

[3] 蔡峰英.中医辩证施治消渴病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母婴世界,2017(14):35,37.

[4] 张淑华.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61-62.

[5] 田雷.中医辩证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3,7(5下旬版):14.

(收稿日期:2018-02-22)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临床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