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研究

2018-10-13陈东军谢红彬

关键词:海丝泉州民众

陈东军, 谢红彬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7;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4.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中国“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建立在各国平等的文化认同基础上,需要深挖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利于国际认知与协同合作[1]。2016年9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通过“海丝”申遗以构建国际社会与国内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化举措。泉州作为古代“海丝”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早在1991年就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丝”起点;2017年,“古泉州(刺桐)史迹”被推荐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在这一背景下,泉州“海丝”文化展示与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改造升级为“海丝”申遗展示馆,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开放。文化的价值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探讨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不仅可以为泉州“海丝”申遗提供文化保障,也可以为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更可以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现状提出的相关对策对于促进民众文化认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海丝”文化研究

中国海外交通历史追溯至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是最早记载我国南方通向印度洋航线的历史文献。早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Richthofen首次提出丝绸之路;1913年,法国汉学家Edouard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学者对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的相关历史进行研究,并称之为中西交通史、南洋交通史、海交史等;也有部分学者以贸易商品命名该航线,如海上香料之路、海上陶瓷之路、海上茶叶之路等。“丝绸之路”始于中国的丝绸贸易,影响颇大,能够涵盖东西方国家之间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3],学界将这条海上贸易航线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指连接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越印度洋和红海,最后抵达东非和欧洲的东西方货物贸易的海上大通道。“海丝”文化,指从秦汉时期至清末鸦片战争期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海丝”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文化参与决定了其开放性、多样性和兼容性的特质[4]。

关于“海丝”文化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注较少,主要是日本学者对“海丝”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港口、地名、贸易流通方式等;至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东西方全方位的对话和交流、维护世界和平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考察,“海丝”文化研究逐渐兴起。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海丝”的历史、商品和贸易等,且研究区域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系统梳理“海丝”发展历程,并进一步研究“海丝”历史和探讨其文化价值,代表性观点包括:(1)“海丝”发展历程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杨国桢等认为,中国海洋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倒逼出来的研究课题,“海丝”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为当代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5]。(2)“海丝”精神促进21世纪“海丝”建设。张开城研究指出,“海丝”文化具有协和万邦、和平合作等精神内涵,我国应继承并发扬“海丝”精神以促进21世纪“海丝”建设[6]。(3)“海丝”文化价值可通过旅游发展得以开发与实现。黄少辉等以“南海一号”古商船为例,提出金字塔式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主题形象工程建设等“海丝”文化旅游开发模式[7]。

(二)文化认同研究

全球化是一种矛盾的过程,使世界同质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边缘性,边缘层为抵制同质化而强化自身认同和地方性,于是,整个世界呈现出高度同质而又多元异质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寻求认同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认同,指建构在个人认知“我者”与“他者”群体的共同起源或特质,直接涉及人们对“我(们)是谁”或“我(们)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学界对认同的理解,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理解。在哲学层面,认同指变化中的同态或差别中的统一[8];心理学则把认同看作是一种熟悉自身、知道个人发展目标的感觉,以及从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9];社会学中的认同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10]。同时,因学科差异或交叉而产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地方认同、角色认同、制度认同等相关概念。但各类认同都包含着文化认同的成分,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11]。1993年,美国当代政治学家Murphey提出的文明(化)冲突论提供了解读国际政治的一种全新视角[12],使文化认同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文化认同,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13]。

文化认同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权力与利益多项调控的结果[14]。文化认同具备选择的多元性,随不同情境下的利益诉求而改变,如自我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是民众在个体或集体等不同情境下的多元身份转换。同时,文化认同还表现出多维性。关于文化认同的维度,部分学者总结为3个维度,如时蓉华提出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意向等3个维度构成[15];朱竑等基于认知、情感和意向等3个维度分析了广州小洲村居民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16];Dehyle将文化认同划分为文化投入、文化归属和文化统合等3个维度[17];马向阳等从认知性、情感性和评价性等3个维度测量祖国大陆游客对台湾文化的认同程度[18];唐晓云从认识、情感和行为等3个维度量化民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度[19]。部分学者总结为4个维度,这种四分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组织、校园、旅游地等的文化认同研究中。如陈致中等将组织文化认同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化等4个维度[20]。

“海丝”文化研究中,对“海丝”文化价值的探讨均建立在“民众认同‘海丝’文化”的假设基础上,但没有相关研究具体分析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同现状。文化的价值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程度关乎“海丝”文化价值的实现。对文化认同不同维度的划分缘于研究对象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差异,文化认同可以总结为认知、情感、行为等3个维度,因此,本研究基于认同维度的视角,认为文化认同是个体基于对某一文化的认知而作出的情感判断,最后内化为社会行为的系列活动。基于此,以中国“海丝”城市泉州为案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3个维度探讨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3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探讨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同现状。在借鉴和参考前人研究,海交馆人员及泉州学、“海丝”研究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后确定问卷的题项(表1)。其中,认知维度主要从民众对“海丝”相关历史事件、相关宗教或信仰、主要贸易商品的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根据认知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设为1至5分;情感维度主要从民众对“海丝”海洋文化、宗教或信仰文化、生产贸易文化的认可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根据认可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设为1至5分;行为维度主要从民众宣传“海丝”文化、参与“海丝”文化活动、维护“海丝”文化形象、为“海丝”文化感到光荣与自豪的意愿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根据意愿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设为1至5分。

课题组于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21日期间的6天节假日(即2017年10月1、2、7、8、14、21日)在泉州海交馆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175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个人属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受访群体在性别层面,女性(占比53.7%)多于男性(占比46.3%);年龄层面,以26~40岁为主(占比45.7%),其次为19~25岁(占比16.0%)和41~60岁(占比15.4%);职业层面,以学生为主(占比29.1%),其次为企业职员(占比20.6%)和事业单位职员(占比17.7%);学历层面,以大专或本科为主(占比60.0%);月收入层面,以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为主(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可知泉州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左右,并参考《泉州统计年鉴2017》高、中、低等收入设置,以月收入1500元、3500元为低、中、高等收入划分节点),其中,1500元及以下占比32.6%,3501~4500元占比25.7%,4501元及以上占比29.7%;来源地层面,以市辖区为主(占比63.4%)。

表1 “海丝”文化认同问卷题项

表2 受访者个人属性统计

(续表2)

对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在信度检验中,利用SPSS 20.0求得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0、0.83、0.84,均大于0.70,说明数据可信度高。效度检验一般从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等3个方面进行。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依据现有理论研究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在结构效度检验中,利用SPSS 20.0求得各维度的KMO值分别为0.59、0.72、0.74(大于0.5即视为有效),Bartlett球体检验值均为0.00,说明数据结构效度良好,可作进一步分析。

Logistic回归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是研究定性变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之一[21]。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同程度可以用不同级别划分方法来表示,本研究将其划分为高度认同和低度认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泉州民众“海丝”文化认同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来源地等方面的群体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海丝”文化认同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得到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现状(表3),可知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同度较高,整体认同的均值为4.10。具体到文化认同的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在行为维度和情感维度的认同(均值分别为4.57、4.50)远高于认知维度的认同(均值为3.24),这表明泉州民众尽管未能全面认知“海丝”文化,但对其所认知的“海丝”文化在情感上高度认可,且进一步内化为日常社会行为。

表3 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现状

1.“海丝”文化认知认同。泉州民众对“海丝”相关历史事件、相关宗教或信仰、主要贸易商品的认知程度分别为3.27、3.25、3.21,表现出一般的认知程度。(1)相关历史事件认知方面。在对“海丝”相关历史事件的认知中,泉州民众对古代阿拉伯和波斯等海外商人来泉贸易、宋代泉州市舶司设立的认知率最高,分别为82.86%和70.86%;对其他相关历史事件(如明清时期泉州海禁与郑氏家族、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的认知则一般,认知率均在66%以下。(2)相关宗教或信仰认知方面。在对“海丝”相关宗教或信仰的认知中,泉州民众对伊斯兰教的认知率最高,为93.17%;其次为妈祖、佛教,认知率分别为82.86%、80.57%;对其他宗教或信仰的认知率均在70%以下(如对基督教的认知率为67.43%)。(3)主要贸易商品认知方面。泉州民众对丝绸,陶瓷,香料、药材,茶叶的认知较高,认知率分别为96.00%、94.86%、88.00%、86.29%,但对珠宝、金银器和铜铁器的认知较低,认知率分别为55.43%、42.29%、41.14%。

2.“海丝”文化情感认同。泉州民众对“海丝”海洋文化、宗教或信仰文化、生产贸易文化的认可程度分别为4.49、4.53、4.47,表现出较高的情感认同。泉州对外交通历史悠久,是“海丝”历史中的重要港口城市,在长久的海外贸易历史中,海洋充当连接海内外交通航道的重要角色,泉州民众逐渐形成敢闯、拼搏的海洋精神,如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就是泉州民众对海洋文化情感认同的现实表现;在海外贸易中,出于对相关宗教或信仰的尊重与对航海平安的祈盼,泉州民众对“海丝”相关宗教或信仰的情感认同较高。泉州居民通过陶瓷、茶叶等商品的对外贸易维持生计,陶瓷生产、茶叶制作等技艺与文化得以传承至今,对当代泉州民众的生活影响深远。

3.“海丝”文化行为认同。泉州民众对宣传“海丝”文化、参与“海丝”文化活动、维护“海丝”文化形象、为“海丝”文化感到光荣与自豪的意愿程度分别为4.41、4.48、4.59、4.81,表现出较高的行为认同。从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3个维度来看,尽管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知程度一般,但对其作出积极的情感判断,表现出较高的情感认同,且将这种情感认同进一步上升为行为认同,愿意积极宣传、参与和维护“海丝”文化,“海丝”文化逐渐内化于泉州民众的日常社会行为中。

(二)“海丝”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

本研究利用SPSS 20.0中的二元Logistic分析模块,分析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认同在各维度上的群体差异。以各维度认同的平均值为分界点,将认同划分为高度认同和低度认同,即认知维度的认同平均值为3.24,低于3.24为低度认同,高于3.24为高度认同,并分别赋值为1和2;对个体属性按照类别相应赋值(表2),如对年龄从小到大分别赋值为1至6。将以上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分析模块得到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泉州民众“海丝”文化认同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在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的认同中,个体属性中无显著相关变量,即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在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的认同并没有因个体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来源地等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认知维度,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知均呈现一般状态;在行为维度,泉州民众都愿意积极参与“海丝”文化活动。

在情感维度和整体认同中,显著相关变量(显著值小于0.1)为性别和年龄,说明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情感维度认同和整体认同在性别和年龄上表现出群体差异。(1)性别间的认同差异。性别的系数均为负,说明女性对“海丝”文化的情感维度认同和整体认同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海丝”文化中的女性主义表达相关。如“海丝”申遗点姑嫂塔(亦称万寿塔)作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是南宋时期泉州民众为纪念苦苦守护家园、期盼家人海外归来的女性而建,表现了对女性地位的肯定;妈祖是古代男权主义社会中少有的女性海神,是女性文化、女性地位的代表,在唤起女性对人生积极态度和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鼓励女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激励女性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2]。(2)年龄间的认同差异。年龄的系数均为正,说明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情感维度认同和整体认同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即中老年群体的情感维度认同和整体认同均高于青少年群体。文化具有地方性,文化认同是地方认同的一种表现。地方认同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23],文化认同会随着民众对地方在时间和情感方面的投入而逐渐增强。“海丝”文化是泉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情感维度认同和整体认同与地方认同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在情感维度和整体认同上表现出群体差异,均表现出女性认同度高于男性,中老年认同度高于青少年;而在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上不存在群体差异。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3个维度分析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群体的认同差异,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海丝”文化认同现状方面。泉州民众对“海丝”文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具体到各维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虽然泉州民众未全面认知“海丝”文化,认知程度一般,但对其所认知的“海丝”文化在情感上高度认同,且进一步内化为日常社会行为,对“海丝”文化的宣传、参与和维护表现出强烈意愿,为开放、包容、多元的“海丝”文化感到光荣与自豪。

2.“海丝”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方面。女性认同度高于男性,中老年认同度高于青少年;“海丝”文化认同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维度和整体认同上,在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上不存在群体差异。

(二)对策

文化认同是个体从认知到情感、行为的系列活动,全面、详尽的“海丝”文化认知是促进民众认同的首要基础,是从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全方位提升民众文化认同的必要条件。结合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现状,应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以丰富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知,并结合个体差异来引导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解读,从而有效增进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

1.拓宽信息渠道,丰富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是由文化认知到情感判断,最后内化为社会行为的过程。因此,促进“海丝”文化认同应从民众的文化认知着手。(1)加强“海丝”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挖掘和梳理“海丝”文化内涵,构建“海丝”历史文化知识体系;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海丝”历史文化知识系列讲座,推进“海丝”历史文化知识的推广和普及;通过各种方式,如有奖竞答等,有效激励全民参与“海丝”文化的学习,进一步深化“海丝”文化的影响。(2)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博物馆应积极履行社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泉州海交馆在构建民众“海丝”文化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根据上述泉州民众的认知情况进一步丰富民众对“海丝”文化的认知。如在宗教或信仰方面,泉州海交馆应侧重加强对地方信仰的展示和介绍,这不仅能提升泉州民众对“海丝”相关宗教或信仰的认知,也能激发泉州民众的地方自豪感,从而在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上进一步提升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3)深化大众媒体传播的广泛性。“海丝”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应有效依托传统传播媒介和现代传播媒介,全方位、多渠道地传播“海丝”文化,在耳濡目染中进一步丰富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认知。如泉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东亚文化之都》展现了泉州众多的“海丝”文化元素,但仅限于在爱奇艺视频平台播放,传播范围有限,可尝试通过泉州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媒介传播该宣传片,以进一步扩大其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2.结合个体差异,引导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解读。文化的解读是多样的,民众对某种文化的认同是对其所认知和解读的文化的认同,个体对“海丝”文化的解读会因性别、年龄、地方等差异而不同。因此,在尽可能全面、详尽地丰富泉州民众“海丝”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应结合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文化差异针对性地引导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解读。(1)引导男性对“海丝”文化的积极解读。针对女性情感认同高于男性的现状,在“海丝”文化传播及其解读引导中应更多地考虑男性情感维度的需求,如泉州海交馆可增加“海丝”文化相关男性主张的展示,强调“海丝”历史故事蕴含的坚忍、勇敢、拼搏等男子气概。(2)提升青少年对“海丝”文化的情感认同。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情感认同较中老年群体低的现状,应进一步结合青少年情感活跃、兴趣广泛等特征,逐步提升青少年对“海丝”文化的情感认同。如泉州海交馆对青少年群体不能仅停留于“海丝”历史文化介绍,应进一步积极探索从情感维度提升青少年的“海丝”文化认同,如开展“我爱‘海丝’文化”“家乡(泉州)与‘海丝’文化”等系列征文或演讲比赛,强化青少年与“海丝”文化的情感联系。(3)突出地方在文化认同中的建构作用。地方在个体的文化认同建构中充当重要角色。针对泉州民众,在“海丝”文化宣传中应强调泉州在“海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泉州构建一个在“海丝”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形象[24],以从地方的角度积极引导泉州民众的“海丝”文化解读;针对其他区域民众,鉴于中国地方文化差异较大,应结合地方文化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各地民众正确解读“海丝”文化,从而有效推进各地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

致谢感谢泉州师范学院李文实教授、陈桂炳教授对本研究的重要建议!感谢泉州海交馆在问卷调查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猜你喜欢

海丝泉州民众
泉州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