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流行性感冒儿童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2018-10-13李薇,刘蕊,许楠,张琪
李 薇,刘 蕊,许 楠,张 琪
(中日友好医院 儿科,北京 100029)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不仅可以累及上、下呼吸道,还能影响心脏、大脑、肌肉等其他器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流感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咳嗽、讲话、打喷嚏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或接触眼睛、口鼻黏膜等方式传播。儿童属于流感的易患人群,健康儿童或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均是肺炎等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之一[2,3]。本文对过去1年我院门急诊诊断为流感的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流感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为流感检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为2017年4月~2018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儿科门急诊并诊断为流感的儿童。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流行病学特点,患有重症哮喘、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血液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将不被纳入。
1.2 流感诊断方法
经鼻咽试子采集标本后,采用流感病毒抗原快速诊断方法——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QuickNaviTM-Flu A&B)进行测定,8分钟内读取结果。
1.3 临床及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1)流感儿童的一般情况;(2)不同分型流感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药物使用情况;(3)不同病毒分型流感儿童实验室检查的差异;(4)不同病毒分型流感儿童的流行病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病原分析
共收集流感病例394例,其中男202例、女192例,男女性别比为 1.05:1;年龄 20d~14 岁,平均(5.22±3.28)岁;甲流 273例(69.29%),乙流 121例(30.71%),见表 1。
2.2 临床信息
病例发病当天就诊79例(20.05%),其中甲型流感54例,乙型流感25例;1~3d内就诊263例(66.75%),其中甲型流感188例,乙型流感75例;>4d就诊52例 (13.20%),其中甲型流感31例,乙型流感 21例;甲流感染(1.58±1.70d)儿童比乙流感染(2.10±2.25d)就诊时间更早(P<0.05)。
峰值体温38.0℃~38.9℃及无发热患儿分别为48例(12.18%)、2例(0.51%),以乙流病毒感染多见(18.18%,P<0.05);峰值体温超过 39℃的患儿以甲流病毒感染多见(88.64%,P<0.01)。
表1 2组流感儿童的基线数据和临床流行病学情况
表2 2组流感儿童实验室化验结果 n(%)
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最短0.5d,最长14d,平均(2.09±1.54d);甲流感染(1.92±1.32d)的儿童用药后比乙流感染(2.48±1.89d)体温更快降至正常(P<0.01)。
2种病毒感染患儿咳嗽、咽痛、流涕、头痛、乏力、四肢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16例患儿(4.06%)并发抽搐,其中14例为甲型流感,2例为乙型流感;23例(5.84%)病例并发肺炎,其中13例为甲型流感,10例为乙型流感,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均P>0.05);2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均为乙型流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P<0.05)。
治疗用药情况中,302例(76.65%)单独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41例(10.41%)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51例(12.94%)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种流感治疗用药选择上无差异,见表1。
2.3 实验室检查
病例中外周血白细胞<4×109/L 33例(8.38%),乙型流感病毒更多见(13.22%,P<0.05),4~10×109/L 324例(82.23%),甲型流感病毒更多见(85.71%,P<0.01),≥10 ×109/L 37例(9.39%);分类中中性粒细胞≥70%的101例 (25.63%),甲流感染更易出现 (28.94%,P<0.05);淋巴细胞≥40%的79例(20.06%),单核细胞≥10%的185例(46.95%),2种流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 2。
2.4 流行病学特征
2.4.1 时间分布
发病在 12月~次年 3月 325例(82.49%),10~11月6例(1.52%),7~9月18例(4.57%),4~6月2例(0.51%),2种病毒感染在时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
2.4.2 人群分布
散居儿童93例(23.60%),甲型流感 67例,乙型流感26例;其中婴儿21例(5.33%),甲型流感15例,乙型流感6例;幼托儿童152例(38.58%),甲型流感 114例,乙型流感 38例;小学生126例(31.98%),甲型流感73例,乙型流感53例;中学生23例(5.84%),甲型流感19例,乙型流感4例;小学生以乙流感染更多见(43.80%,P<0.01)。
2.4.3 传播途径
发病前1周与家人流感样病例接触64例(16.24%),与患病同学或同班幼儿接触178例(45.18%),可疑其他公共场所有接触史28例(7.10%),无明显接触史 124例(31.47%),以同学接触感染最多(P<0.05),但2种病毒感染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
2.4.4 流感疫苗接种情况
本组病例中在1年内接种过流感疫苗67例(17.01%),2种流感病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流感病毒长期以来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4],分为甲、乙、丙、丁4型。甲型根据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包括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系[5]。我院门诊采用的免疫层析法流感病毒抗原诊断方法虽然不能细分至各亚型,但能够在数分钟内快速诊断甲流、乙流,减少等待时间,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流感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峰值体温为中等热度或无发热的患儿乙流感染更多,而甲流感染更多表现为高热,我们推断高热更容易引起患儿家长重视,因此甲流的患儿往往就诊时间更早,能够及早用药、用药后体温也能更快降至正常。由于本研究采用流感病毒抗原快速诊断方法,仅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故阴性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尚不能完全除外其他少见类型流感。
在本研究中,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的比例分别为38.07%、37.31%,虽然比例较低,但仍是儿童流感的最多见症状,与既往报道一致[6],但本研究中不同流感临床症状的出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中有4.06%并发抽搐、5.84%并发肺炎,0.51%病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可见流感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严重时可有多种并发症出现,对健康可造成极大威胁。本研究中乙流患儿中有2例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死亡,这可能与乙流发热高峰较低、不易引起重视,进而就诊时间晚、用药较晚有关。因死亡病例较少且受到患儿自身免疫功能差异的影响较大,尚不能就此得出乙型流感病毒比其它型别更易导致死亡的结论,值得以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患儿白细胞计数大部分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以下,提示流感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几率不大;白细胞<4×109/L患儿中,乙流感染更多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的患儿,甲流感染更多见,所以患儿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对患儿流感分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口服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流感的最为可行的首选用药[7~9],用药后症状很快缓解,既往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多合并细菌感染[10],本研究中23.35%的病例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文献报道[11],其原因可能是此研究采用流感快诊试剂诊断方法,大大提高诊断速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同时高发季节宣传有效,家长对流感的认知度普遍升高、就诊及时。
在流行病学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冬春季是本区域范围内儿童流感的高发季节,夏季次之,与既往报道的北京市儿童流感流行季节变化情况一致[12]。从职业分布看,乙流更容易在小学生中出现,这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体内缺少乙流血清抗体,无法有效地抵抗乙流病毒的入侵有关。本研究中,流感患儿有接触史者为68.53%,暴露人群中以同学、家庭成员为主。病例中17%接种过流感疫苗,仍处于偏低水平。建议对易感人群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易感人群对流感的免疫屏障。
综上所述,本院1年来儿童流感主要爆发于冬春季和夏季,症状主要以咳嗽、流涕为主,甲型流感起病急、发热峰值较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升高,流感发病前多有接触史,预防流感应当提高疫苗接种率,做好学校和家庭的预防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