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劣势的原因及对策

2018-10-13朱雪萍王炳才

时代经贸 2018年26期
关键词:出口额生产性复杂度

朱雪萍 王炳才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进出口总量逐年上升,但贸易逆差较大、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产品多以输入为主等贸易结构性缺陷却愈演愈烈。[1]2016年服务贸易总逆差达2409亿美元,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逆差约占20%左右,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的突出部分。因此本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实现贸易高端化提供一点帮助。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竞争力水平分析

刘荣欣[2]提出用某种商品的进出口与贸易总和之比,即贸易竞争指数(TC)分析出口竞争力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TC=(EX-IM )/(EX+IM)

其中,EX代表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年度出口额,IM则表示年度进口额。当TC 指数> 0时,表示我国生产性服务处于贸易顺差,越接近于1,贸易竞争优势越大;反之TC < 0时,则表示竞争力较低,处于贸易竞争劣势。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生产性服务的贸易竞争优势在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过程(2000年到2008年),主要是由于加入世贸后国家极力主张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出口的增长率远超过进口的增长率水平。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性的需求进口减少,国内的出口数量下降,导致2009年我国贸易竞争指数大幅度降低。此后数年,我国依靠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向其他国家学习并创新来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出口额快速增长,贸易逆差减少,贸易竞争优势随之上升。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非常薄弱的,近十几年来的TC指数一直处于小于0的水平,处于完全的竞争劣势。

图1 2000-2016年我国生产性服务进出口额及贸易竞争优势的变化过程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劣势的原因

(一)服务贸易结构失衡,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较小

相对于我国高度发展的工业制造业贸易来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贸易起步较晚,增长缓慢,出口额占比较小。出口规模与竞争力的变动是一个双向的关系:出口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报酬、技术溢出效应等途径降低比较成本,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的比较优势;相反,竞争力的提升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具有比较优势,即比较成本较低,出口增加。对比不同国家的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生产性服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3.5%,竞争力水平为-0.2,处于竞争劣势。同样作为亚洲新经济体的韩国与新加坡则发展的较为迅速,生产性服务的出口规模分别为7.9%、17.6%,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11与0.10,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在发达国家里两者正相关的关系更为明显。美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占比约为11%,TC指数约在0.06的水平。竞争优势最明显的则是英国: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占比23.5%,TC指数则高达0.46,显示出较高的竞争优势。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生产性服务的出口额占比与竞争力显示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即贸易规模越大,国际竞争力越高。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复杂度较弱

出口复杂度是指某一类出口的产品中所包含的技术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度量指标。[3]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地正向推动我国贸易竞争优势增加,对于提高生产性服务的出口比例,改善贸易逆差,优化我国高端贸易结构的意义极为重大。总的来说,出口规模从出口数量角度解释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原因,而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则是从出口服务质量方面对竞争力进行研究。2001年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复杂度约为17286,2016年增长到32360,年增长率为3.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对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出口而言,“质”与“量”的同期和谐发展才是改善我国出口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最佳途径。

(三)服务业市场开放水平较低,国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工业制造业而言少之又少

从全球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服务业开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外直接投资。[4]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建立分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宠儿,但是事实上我国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业等成熟领域,流入服务业的投资又集中在房地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的外资投入占比极低。仅就2016年的数据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约为1260亿美元,其中投入制造业的金额约为355亿美元,占比为28.2%;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只占用了20%,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

四、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劳动成本上升和资源禀赋减少,我国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为了促进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和产业优化,必须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因此,本文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后,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积极应对服务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促进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刺激着生产性服务的更新,我国应紧紧抓住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扩大服务业的贸易规模,降低平均成本。鼓励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勇于创新,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研发成果向实用商品的转化,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和优惠政策,保证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增速稳定健康地增加。同时应积极推进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服务贸易壁垒,促进世界服务贸易分工,扩大出口市场。因此我国应谨慎对待,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促进我国服务业出口,尤其是新兴的生产性服务稳步增长。

(二)提高生产性服务技术含量,发展高精尖型服务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追求出口额快速增长的“粗放型”贸易模式,使得新型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缓慢。我国应鼓励服务业“质”与“量”同时增长,吸引海内外的高机能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与条件,提升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的可贸易性。理论上,出口复杂度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出口占比和我国人均GDP两种方式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地中高速增长水平,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我国经济投入的重点依然是工业领域,考虑到生产性服务的高附加值低污染等特点,国家应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及技术支持,提高生产性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热点领域。

(三)放宽部分生产性服务的外资准入条件

相对于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资实际使用值占比少,无法充分发挥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红利。我国应逐步有计划地放开部分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等领域,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有目的地投入到生产性服务行业,促进资源有效率利用。

(四)促进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关系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货物贸易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相应中间投入的服务贸易量。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失衡以及不够联动的格局制约着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运输服务越繁荣,越容易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货物贸易的竞争力增加,促进货物的出口;相辅相成地,货物贸易越发达,则作为中间投入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增加,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随之上升。政府应该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合适的环境与帮助,鼓励具有高比例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货物贸易出口,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出口额生产性复杂度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一种低复杂度的惯性/GNSS矢量深组合方法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求图上广探树的时间复杂度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